技能大赛引领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动态调整路径研究

2020-01-02 14:22钟茂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赛实训物流

钟茂林,吉 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2010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物流管理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经过10年的发展,大赛规模逐年扩大,体系制度日趋完善,社会认可度和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物流技能大赛能不断适应物流产业结构调整,紧跟新技术发展,吸引物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引领专业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1]。物流产业发展、物流技能大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研究物流技能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为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融合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一、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物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快速向现代物流转型。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有关促进物流高效发展的文件,文件明确要求,我国物流业应加速向智慧物流转型[2]。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被国家扶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智慧物流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模式,需要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行业的发展。物流技能大赛作为检验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舞台,对选手的综合素能要求越来越高。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的申办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依据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革新方向,调整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技术标准,不断优化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竞赛方案。

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比赛内容的调整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涵盖2010至2013这4年,这个时期的物流技能大赛,名称稍有变化,对设施设备以及竞赛内容逐年微调,但竞赛思路始终是围绕仓储与配送这两个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环节展开优化设计与实施。第二阶段是2014至2017年,赛项名称有了较大的改动,竞赛内容从储配作业扩展到现代物流作业,考核的重心延伸到对完整的物流作业流程进行设计,对选手全局性的物流优化设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第三阶段是2018至2019年,这阶段的物流技能大赛赛项面向智慧物流作业进行方案设计与实施,突出了智慧物流兴起的产业背景下,对学生物流数据处理能力、物流智能设备操作能力、物流业务流程设计能力的考核。物流技能大赛竞赛内容的不断变化,对参赛选手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反映了物流产业发展对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特点。

二、物流技能大赛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一)引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提升

我国物流产业经历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后,规模快速扩张,但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堪忧。智慧物流时代,现代物流业更多的要依赖技术和规模,优化系统,提高效率,要依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物流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由初中毕业逐步提高到大专及以上层次,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熟练掌握物流职业技能。智慧物流渐行渐近,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物流大赛紧跟产业动向,及时调整比赛内容和比赛项目,更新技术标准,保证与产业发展同步,对接物流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水平和标准[4]。

物流技能大赛依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特质变化,及时调整竞赛规程和比赛内容。技能大赛初期比拼参赛选手对物流仓储与配送岗位的综合管理与作业优化设计能力,以及物流作业实施能力。2015至2017年,物流技能大赛从核心岗位、核心技能比拼扩展到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信息处理等现代物流一体化作业的全流程比拼,侧重对学生综合物流能力的考核,提升培养专业人才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匹配度[5]。2018至2019年,赛项则要求参赛选手精准地处理物流数据,做到流程设计与作业实施最优化,体现智慧物流的特征。融入智慧物流要素的技能大赛增加了对智能技术应用、物流数据处理的考核,反映了物流行业对新型“技商”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趋势。

物流技能大赛对选手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引导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不断优化,与产业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引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产业的发展变化做动态的调整。

(二)引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衡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其量化指标是专业学生获得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奖项等级及数量。自2010年至今,开展了10年的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推动了校行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6]。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是否紧跟物流行业发展需要,考量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7]。

分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比如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从10年来物流技能大赛的获奖数据可以看出,这些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物流技能大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二等奖几乎被这些院校所垄断,人才培养的成效显著。技能大赛成绩能提升专业的品牌效应,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报考,并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高水平专业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在专业建设上,能够以技能大赛为抓手,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带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促进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4],这些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上,比如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的提升、单位满意率的提高、创新创业成果数量增多等。

物流技能大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赛项检验学生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设计与实施的综合能力[4]。学生作为岗位员工的角色,处理和解决工作问题,完成工作任务。比赛和训练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7]。

(三)引领物流管理专业师资结构不断优化

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其成效之一是培养了一支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熟练的大赛指导教师队伍,极大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技能大赛的职业性和操作性很强,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一线岗位,了解工作原理,掌握工作流程,熟练操作物流设备,完成工作任务。只有一流的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水平的大赛选手。物流技能大赛的10年,也是物流管理教师成长的10年,涌现了一大批享誉业界的技术能手和技术专家。

(四)引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物流技能大赛推动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技能大赛的赛训模式逐步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大赛的各个模块也被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教学项目。课程的考核方式由重理论考核逐步转变到理论与技能并重,有些课程甚至更侧重实操考核。技能大赛的资源不断地被转换成教学资源。在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中,技能大赛的标准、比赛项目、题库、比赛操作视频都被转化成了专业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融入了大量技能竞赛项目。与物流技能大赛相关的各类教学成果,也不胜枚举,技能大赛已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助推剂。

(五)引领专业实训条件优化升级

智慧物流时代,物流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化是新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各种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在物流企业的生产一线,替代了大量的劳动力,把劳动者从繁重的物流工作中解放出来。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系统,逐步应用在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8]。物流领域技术革新正通过技能大赛渗入到物流职教领域。

物流技能大赛的竞赛平台和设备始终围绕着仓储与配送这些物流核心环节的设备发展不断更新和升级,既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增加竞赛设备要求,又能反映出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革新动向。物流技能大赛所使用的设备是典型的物流企业通用设备,例如木制托盘、货架、叉车、地牛等。同时,设备又能体现物流行业的先进水平,例如RF手持终端、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电子标签拣选设备(DPS/DAS)和RFID设备、自动分拣设备等。2018至2019年,物流技能大赛则顺应智慧物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了电子标签智能拣货台车、平板电脑、竞赛管理智能平台等智能设备,在物流数据分析、电脑端和移动端互动、物流远程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物流技能大赛所使用的比赛平台和比赛设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代表了物流行业的通用标准。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设备的采购,如果没有特殊需求,都会参照技能大赛设备进行采购,这样会减少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单位设备采购的盲目性,同时满足专业教学和大赛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技能大赛引领下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路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起步较低,工作比较艰苦,一般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升迁至待遇较好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这导致大批学生流向其他非物流行业,专业对口率很低。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须解决物流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缺失、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物流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是财经商贸类专业毕业,没有工科教育背景,对智慧物流领域不断更新的技术一知半解,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差,无法迅速掌握智慧物流时代的新知识与新技能。来自行业和企业的教师较少,校企合作培养的师资数量也很少。课堂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很难体验到职场竞争的剧烈与残酷,也很难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坚韧不拔的品质、强大的心理素质。

为了解决物流人才培养上述问题,应以物流技能大赛的开展为抓手,将技能大赛的教学与训练模式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实训体系,更新实训设备,提高师资水平,动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紧扣大赛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物流管理专业要顺应智慧物流发展的大趋势,在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物流技能大赛在每年确定赛项规程之前,都会进行调研论证,以适应物流产业发展。最新物流技能大赛赛项调整,侧重考核选手物流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以及选手团队协作精神、效率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相关的比赛内容检验学生处理数据能力、计划编制能力、成本预算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设施与系统操作能力、常规问题处理能力,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

物流技能大赛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最为敏感,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要参照技能大赛的变化方向,深入调研。要紧扣物流技能大赛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智慧物流所需要的人才规格。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应突出大数据、智能物流技术、物联网等新知识的要求和新技能的应用,应突出团队协作、突发事件处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素养。未来物流人才培养,要侧重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操作、供应链协调与管理能力的培养[3]。

(二)紧扣技能大赛内容,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根据物流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定期修订,每年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微调。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是课程体系,每年技能大赛赛项都有所调整,要动态地融入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中[9],不断融入行业新知识,更新传统课程,开发新课程。对于每年的赛题、备赛时的指导资料、竞赛设备附带的技术资源及模拟竞赛案例,应向常规教学资源转化,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环节[9]。

紧扣物流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动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赛项所考核的知识、技能要求,及时修订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要参照物流技能大赛对物流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及知识与能力要求,去企业一线进行调研,聚焦于物流行业所需要的通用能力与核心能力,围绕核心岗位职责和需求调整专业课程标准。

紧扣物流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例如,最新的物流技能大赛突出了物流的智慧化趋势,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中应适当增设“数字商务”“大数据” “智慧供应链”等知识点,在这些课程中多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不被机器所淘汰,不断满足社会对新型物流人才的需求[10]。

(三)紧扣技能大赛指导需要,动态优化师资结构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的师资水平密切相关。专业教师如果只埋头于书本知识的教授,对智慧物流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知之甚少,自身的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很难承担人才培养的重担。只有高效率学习型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教师要带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专业领域知识[3]。物流技能大赛所涵盖的知识和技术具有代表性,教师首先要以技能大赛为突破口,走进行业,贴近企业,深入岗位一线,充分实践。

教师提升专业职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是到企业脱产挂职锻炼。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大部分教师没有时间脱产到企业锻炼,安排教师指导职业技能大赛,既不耽误本职工作,又能提升其职业技能。每次安排四五名老师,组建大赛指导团队,每年安排老师轮流负责,共同指导,分担工作。大赛指导老师定期与同类院校老师交流学习,参加各种行业企业培训,带领学生参加大赛,促进教师全面掌握物流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指导技能大赛能快速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促进职称晋升,逐步优化师资结构[11]。

(四)紧扣技能大赛训练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物流技能大赛的训练模式,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将物流技能大赛训练模式融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能极大提升教学质量。

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技能大赛竞赛内容紧密对接,可将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项目化到各门课程当中。大赛指导老师对比赛资源进行重组,将其融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当中,编制案例、题库、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录制微课程视频。再经过多轮教学运行,相对成熟完善以后,可联合出版社、行指委等机构共同出版立体化教材[12]。

技能大赛的训练与比赛方法,可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素养训练,而职业素养却是技能大赛所擅长培养的。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下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备赛训练,都应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9]。

(五)紧扣大赛设备标准,建设实训基地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较大,如果物流管理不是学校的龙头专业,投入的资金会很有限,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不可能做得大而全,只能有所侧重。有些院校的专业实训设备偏重于软件、信息系统的建设,这明显和当前重实操的物流岗位特点相悖,起不到训练职业技能的作用。有些专业实训室建设偏重于硬件,建起了工业应用级的现代物流中心,但是硬件设备投入资金大,维修和更新费用高,淘汰快,其投入产出比低,效益差,效果远不如利用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好。

要保证实训室建设效果,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调研和论证。为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提供设备、竞赛平台和技术支持的设备厂商,经过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多方论证,其提供的竞赛平台和设备具有通用性,市场生命周期长,市场普及率高。在核心设备与平台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每年进行技术更新,能够体现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以物流技能大赛的设备平台为参照建设物流实训基地,可以保证实训室建设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开展大赛技能训练。基于物流技能大赛技术平台,动态地优化专业实训条件,把大赛模式与人才培养融合,与课程改革融合,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适应未来产业的变化[11]。

猜你喜欢
大赛实训物流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