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2020-01-02 18:45黄智鑫
四川建材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室内环境仪器设备实验室

黄智鑫

(厦门原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0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了确保室内环境各种有害物质如甲醛、氨、苯等在安全范围内,特别是住宅、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国家对相关标准及检测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室内环境质量的监察力度,检测指标更加严格,但同时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室内有害物质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一般的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高安全、高准确的要求,需要对其进一步的改进。本文结合我国室内环境检测现状,对室内环境检测样本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做具体分析。

1 室内环境检测概述

室内环境检测是判别室内环境质量最直观的技术方法,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技术保障。该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室内环境因子及有害污染物的分布及浓度变化做深入检测分析,进而判断室内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以及性质是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室内环境检测方法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判别室内空气质量是否满足质量标准的重要方式。在室内环境采样过程中,对室内采样点、通风情况、采样频率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进行污染物检测时,不仅需要对所采取样品的数量和保存方法进行核实,同时实验检测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执行,对于进行检验的样品,如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及时通知委托方,进行相应的整改或处理,然后进行复验,直至满足规范指标要求后,方可出具合格报告。

在室内环境检测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方面的质量控制管理,除了对实验室操作平台的设备及卫生条件有较高要求,对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流转、依据的规范政策以及试验室环境温湿度也有严格的规定。以此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只有在质量管理得到最好的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室内环境检测准确度的现状

室内环境检测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检验手段,其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而最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是设备准确度和人员操作能力,因此,可通过能力验证来判定检测机构的检测准确性。能力验证是由国家或地方行政机构组织的,在相应范围内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来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当有的量值的溯源尚难实现或无法实现时,可利用能力验证来表明测量结果的可信性。能力验证直观地体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水平,而影响准确度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从最基本的人机料法环入手,来分析并提高我们检测的准确性。

2.1 检测人员

高素质且具有专业素养的室内环境检测人员是检测的第一要素,检测人员对检测的流程及要求不熟练,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查标准进行操作,往往是导致检测结果失实的最重要原因。

以2018年《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2018年度郑州市室内环境检测机构人员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郑建文〔2018〕201号)为例,该地区对当地22家具备检测资质的企业人员进行能力验证考核,考核项目分为放射性检测、现场采样、化学分析、色谱分析,采用理论考核加实际操作的形式,化学分析和色谱采用的样品为标准样品,样品的均匀性及稳定性由国家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中心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人员总计555人(包括继续教育及新进人员),其中放射性183人,通过19人,通过率10.4%;采样183人,通过117人,通过率63.9%;化学分析101人,通过17人,通过率16.8%;色谱88人,通过19人,通过率21.6%。

而在此前一年,同样的能力验证,其结果是,参加人员总计131人(包括继续教育及新进人员),其中放射性106人,通过61人,通过率57.5%;现场110人,通过78人,通过率70.9%;化学分析61人,通过28人,通过率45.9%;色谱62人,通过33人,通过率53.2%,总体通过率59.0%。

通过这两组数据对比,我们发现两个问题。

1)上岗人员的培训考核不到位,2018年参加能力验证的人员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在检测单位数量没有大面积增加的情况下,检测人员数量增加,证明了各家单位都招收了不少新人;新入职人员的上岗培训与考核并不尽如人意,通过详细汇总表可以看出,不通过的人员主要也集中在新入职人员上。

2)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对于难度较大,操作复杂的检测项目,参考人员未能充分理解原理,操作手法生疏,通过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较低的合格率可以看出,这也充分暴露了检测人员在检测操作上的缺陷。

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必须加强检测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操作规范性,这是保证准确率的关键所在。

2.2 仪器设备

室内环境检测用到的设备往往都是较为精密的一些化检设备,该类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校准要求都比较高,依据相关检测技术规范或管理规范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也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机构都对仪器设备进行准确的检定确认和保养维护。

在天津市2017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结果的通报中,与环境相关检测监测单位共计42家进行了监督检查,涉及到仪器设备相关问题的单位就有25家,检查出的问题包括仪器设备管理的混乱、未能及时登记仪器使用记录、仪器设备过期未及时检定、未做设备期间核查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未及时登记,人员便无法及时知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出现损伤或出现其他问题,未能及时发现进行维修保养或者停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数据;而设备过期未检定或未做期间核查,则无法知道设备准确度是否还满足检测要求,如果出现偏离值过大,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将会存疑。

此外,检测设备更新较快,部分检定校准方法滞后于工业设备的发展,设备在检定或校准时,因为无相关规范或者依据引用,因此,设备得到的证书或报告仅仅为校准数据,并没有结论,仅从数据无法判断该设备是否满足检测的需求,这也使得检测结果存疑。

2.3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是检测工作的开端,采集样品的方法是否正确,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导向。仍然以2018年《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2018年度郑州市室内环境检测机构人员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郑建文〔2018〕201号)为例,该次能力验证中,采样合格通过率为63.9%,虽然上文有分析过这其中有新晋人员的原因,但是,上一年度,通过率也仅仅为70.9%。采样作为检测工作的开端,在质量管控中是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三成多的采样不合格率其实直接让后续工作变成徒劳,而造成采样不合格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点位及频率设置有误,未按照检测规范要求布置,采样过少、点位布置不合理都会影响采集样品的代表性。

2)采样设备陈旧或易耗品未及时更换,无法准确采取样品;部分单位为节约成本,采用已淘汰采样设备,或对一次性易耗品采取反复使用的方法,从而导致采集的样品不具代表性。

3)采样现场不具备采样条件,部分检测单位在现场不具备采样条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采样,导致采集的样品无法真实反映现场情况。

4)部分样品在运输和保存有环境温湿度要求,未能保证相应要求也导致了检测数据失实。

显然,作为导向的样品采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4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目前室内环境检测机构主要依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中的要求来进行工作,该规范也是对室内环境检测和验收的最主要依据。而除了该规范以外,各项具体的实验的操作方案也需要依照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天津市2017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结果的通报中,与环境相关检测监测单位共计42家进行了监督检查,在这42家单位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设备管理问题被通报外,还有其中14家存在标准规范引用不合理或者未能及时变更的情况。目前,室内环境检测均需要依据最新标准执行,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发展。如果继续采用旧方法旧标准进行检测,则设备及样品可能无法满足要求,从而导致检测结果错误。另外,在这42家单位中,几乎全部单位都存在质量体系漏洞,或未能及时改版,或作业指导书不全等,这些漏洞会全方位地影响到检测过程,继而影响检测结果。

2.5 检测环境管理

检测环境也对样品采集及检测的准确性具有重大影响。

在样品采集时,不同的采集环境直接导致采集的样品存在差异,例如室内是敞开式或打开门窗,通气性较好;有的室内环境是封闭式的,难以散发污染物;有的样品采集是在高温度的环境;有的在低温环境中采集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污染物浓度。而在室内试验时,试验室的环境条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一个重要诱因,关键有以下几点。

1)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与监控:实验室内部分实验设备或实验方法需要在特定要求的环境温湿度下才能进行,部分实验还是阶段性的,需要在相应时间内保持温湿度恒定,因此,温湿度实时登记与监控是必要的,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温湿度超范围变化,容易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2)实验室分区,必须将实验室划分区域并有效隔离,实验环境的相互影响会让检测结果数据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

3)环境控制设备,环境条件的维持离不开环境控制设备的运转,因此,维护保养环境控制设备,保持其工作的顺畅性也是保证检测结果数据合理的基础。

3 加强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3.1 加强实验室检测人员能力培养与考核

要对每个新进的检测人员在入职时开展实习培训,明确其在检测中的工作职责及应承担的相应义务和责任,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技能与考核,打出分数,确保其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已经在岗的检测人员、授权签字人等,应按要求参与官方或协会的培训考试并取得资格证,持证上岗。保证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进行不定期监督和抽查,确保这些人员是能够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

3.2 完善检测设备管理与质量审核

多组织内部培训和评审,宣贯最新的政策法规与前沿检测动态,通过提升自我来实现全行业的提升,企业也能更好地确定发展计划与方向。

对于新购置设备,实验室依据检测方法中规定要求提出购置申请,并就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等编制检测项目的能力分析表,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对新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符合性及可行性进行评审,并按照购买流程填写相应的申购材料,设备到货后要组织进行验收并申请检定校准,确认符合要求后投入使用。

在用仪器设备,应有人负责日常维护、保养;使用仪器设备应认真填写设备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功能正常;仪器设备维修、停用、报废等应按规定办理手续。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建立仪器设备的完整档案,设备监督人员进行不定期监督和抽查使用记录与维修保养记录。

检测人员在使用前对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状态进行检查;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监督过程中,鉴别有无过载、误用、损坏情况;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设备负责人要对所有设备运转情况等进行实时监督,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设备管理人员要在仪器设备周期检定管理过程中,不定期组织抽查是否超出检定周期,若需进行修正的仪器设备是否正确更新了修正值,若有调整装置的是否有变动等。

3.3 及时掌握检测方面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现有检测法律法规及公司检测操作要求,对于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查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检测人员要严格执行查新程序,掌握第一时间的检查规范及时更新检测要求资料,让检测人员能按照最新要求和操作规范做好检测工作。对于新的检测标准,要组织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并通过考核等方式让检测人员严格遵守,对于未按照规范实施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确保检测工作严格按标准执行。

3.4 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的环境设施、安全应急设施及服务性设施等,对可能影响检测工作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地监控,有条件的可增加自动化监控设备,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实验室检测环境要合理分区布局,实行实验室与办公场所分离,实验室作为实施检测的专用场所,不得另作它用,并保证相关场所的干净整洁有序。实验室(区域)应布局合理,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相邻工作区域间的不利影响。

将《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试验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现场检测工作程序》等实验室环境要求整理成册并形成制度上墙,组织检测人员学习,并时刻提醒实验人员按照要求操作。

3.5 实行全方位质量管控措施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保证能力的高低是体现检测水平高低的主要方面。为了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能够满足对检测质量的要求,必须实施有计划的检测质量控制活动,以消除导致不符合检测的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提供保证。要完善并细化检测生产流程,严格按照流程程序执行检测工作。要加强全方位的监督与监管,包括:人员技术,操作,道德品质;设备运行,精准度,维护保养;规范更新,执行,与设备的匹配程度;环境条件的要求,登记记录等。质量控制部门每年要制定本年度“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比对,并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对一些关键项目,检测部可自行组织比对活动。

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使用统计技术。如果对测试活动有效性或测试结果准确性怀疑时应找出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并按照《预防措施程序》要求采取预防措施。评审的结果应形成质量控制情况报告,上报管理评审。当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检测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可能是纠正措施也可能是预防措施。

4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室内环境检测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成熟,不能满足室内环境检测高质量的需求。因此,应该加强其质量控制,确保室内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人们的健康。

[ID:010325]

猜你喜欢
室内环境仪器设备实验室
住宅的绿色全装修室内环境全过程管理
浅析GB50325-2020与GB/T18883-2002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法的区别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