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

2020-01-02 06:36张之路
家教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蟋蟀肚子

□张之路

三年级的同学们即将学到教材的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老师在1983年创作的一篇科学童话。大家如果感兴趣,现在就可以翻开课本读读看。

牛肚子里是什么样的?谁能进入牛的肚子里去旅行?这个题目马上能够让我们产生好奇。

而且,读完这篇故事后大家还能够学习到有趣的科学知识。

这种体裁叫作科学童话,它既具备了一般童话故事在文学上的趣味性和想象力,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带给我们启发。

三年级上册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目录页 正文页书影

作家和你面对面

我在1988年写了电影剧本和同名小说《霹雳贝贝》。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经创作过一系列在好玩的故事中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在牛肚子里旅行》就是其中一篇,这是我1983年创作的小童话,到现在已经有36年了。

当时我还写了《一个哭出来的故事》,告诉小读者“盐”是海水晒成的;还有《彩虹》,讲的是太阳光有七色光彩……这些文章都是短而有趣的故事,而其中的科学知识都是在像和小读者们聊天似的,无意识中“带出来”的。

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又在中学当了近十年物理教师。我体会到一个教师在讲授科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不但应该是“逻辑”的,还应该是“形象”的;科学不但应该是“严肃”的,还应该是“美丽”的。科学的魅力会让学生对理科的学习增加兴趣,在给中小学生授课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1982年我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从物理教师改行做文学编辑和编剧,但心中的科学情结仍然还在。我经常会把科学知识带到文学创作中。我就像电影院里一个不安分的观众,在上映科学电影的“座位”上想着文学,而在上映文学电影的“座位”上又想着科学。

应该承认,科学的思维和文学的思维是有重大差异的。但是如果把两种思维结合起来,科学和文学的互相碰撞就能产生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说到《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如果得到了读者喜欢的话,我想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首先,它是贴近生活的。牛和蟋蟀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同学们常做的游戏。从这里引入,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物,能让读者有亲近感。

其次,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件。“蟋蟀被牛吞下去了”,故事在这里有了转折和悬念,能够吸引读者去后文探寻小蟋蟀的下落。在这个悬念下,我们介绍了牛有四个胃的科学知识。读者从一篇文章中得到知识,能够感到充实和满足。

除此之外,角色的塑造也很重要。故事中的青头在朋友红头处于危险时能够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帮助朋友,这种精神是从角色的语言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而这也是故事成功的要素之一。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蟋蟀肚子
蜗牛看牙医
肚子里有只噗噗叫
蟋蟀的决心
捉蟋蟀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蟋蟀的小屋
《花乱开》
饮料瓶中的云
梦想中的学校
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