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创伤后应激障碍

2020-01-03 07:54马希权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受害者创伤性

文/马希权 编辑/青鸟

如果说身体上的伤害可以通过医院的各种检查来诊断、治疗,那么受到暴力袭击和猥亵后,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就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挥之不去的幽灵,如影随形,一步步侵蚀着人的正常生活。

个体在经历自然灾害、战争、暴力事件、意外事故、重大变故等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持续或延迟出现的深度悲伤,这一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有三个核心症状。

一是闯入性记忆,创伤记忆容易以闪回或梦境的形式重现;二是躲避反应,受害者极力避免与他人谈起受伤经历,甚至变得自闭;三是唤起反应,过度警觉并难以集中注意力。

此外,一个重要的症状是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由于对创伤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持续性地认知歪曲,导致个体责备自己或他人。当事人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续性放大的负性信念和预期,例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神经系统永久性地毁坏了”。由此产生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例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羞愧,同时减少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

在个体遭遇到暴力事件后,需要关注其心理创伤。如果在事件发生后持续1个月以上仍有以上症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临床诊断并干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含特殊治疗)与药物治疗。

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遇到类似刺激,会引起更严重的心身障碍。在平时门诊中接触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其中不少伴随抑郁、焦虑症状以及躯体症状。有些患者由于长期失眠而服用镇静药物出现药物依赖,甚至滥用;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则出现攻击性行为,甚至自伤或自杀。

个体之前有无心理创伤疾病史或者精神类疾病家族史,也会影响其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的反应症状。此外,个体的心态也会起作用,是自己积极想方设法走出阴影,还是消极自暴自弃,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走向。

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会出现不愿意与人交往、情感冷漠,而且,对此前暴力事件采取回避态度,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比较难以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那么,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身边人,该如何和他们相处呢?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受害者会出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紊乱,要允许他们有一段时间与这些症状相伴。家属通常难以承受受害者一段时间所谓的不正常,其实这些都是受创伤后的正常反应。

家属容易制止患者发泄情绪,但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要以陪伴、倾听为主,建立起一个安全岛让受害者安心地表达自己想法和释放情绪。

家属不要用说教式的安抚来让受害者停止表达,比如叫患者不要怕或者不要去想这件事,效果都是适得其反的。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受害者创伤性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