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2020-01-03 04:49王娟
人物画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王娟

摘 要:美育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价值,能促进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程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创造美,拥有良好审美情趣,且使他们在良好的心育和情育氛围下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下面,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美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美育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从目前来看,美育教育尚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将过多精力放在了分数和比赛上,存在着重视应试的情况,缺少对美育课程育人本质的正确认知。同时,美育教育中存在着应付了事的问题,不重视其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与职业教育脱节。加之,缺少对美育资源的挖掘,影响到了美育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育课程融合

以美育人、以美树人教育中,为了取得较好的美育教育效果,要发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功能,将其与美育课程融合在一起。在美育课程具体开发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嫁接古壮拳、马骨胡、黑衣壮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要对其进行分析,再通过加工融入到教材中,用于支撑审美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育课程具体融合中,要用心筛选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美育课程体系中注入能体现民族特有文化结构和价值观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民族建筑风格设计、民俗宗教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具体融合中,要先确定美育课程目标,再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计划、组织和评价。其中,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美育教育环境,要在课程开发中积极融合舞狮、古壮拳、绣球、龙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舞狮为例,课上,以穿插方式介绍环顾前方、瞻望五下和环顾右方、瞻望三下、跳跃时向45°角抖三下表示高兴表情等狮子基本动作,再形象展现狮子的亮相,直立,翻滚等动作,鼓励学生自主欣赏狮子的形态美,认识美。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职业美育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日常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真善美人格,让他们具备工匠精神,要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美的体验活动,在美的体验和创造中,学生们自然而然能养成精益求精职业精神。职业美育,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渠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活的积淀,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投射了审美品质。课上,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在准确把握形式美规律基础上体验不同技艺的制作过程,进而在技艺美感探索中渐渐养成良好审美能力,提高工匠精神。整个职业美育教育活动中,不能采取“一刀切”教学评价方式,要根据学生们层次水平不同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美育熏陶。麽乜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纯手工制作,主要采用艾叶、苍术、菊花等天然纯中草药填充,图案设计精巧。职业美育教育中,可抓住端午节节日契机,组织一次制作麽乜迎端午的技艺学习活动。技艺学习中,有的学生将尝试用麽乜制作技艺制作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香囊配饰物。在香囊配飾具体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学会创造美,制作富有美感的香囊配饰物,还将在美的追索过程中养成工匠精神,于民间传统工艺品制作中更加讲究精益求精职业精神。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班级环境融合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承载着优良传统美德。因而,在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时,要发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班级环境,以达到以美育人目的。期间,可发出“非遗传承、人人参与”的倡议,以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使他们能自觉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担当其文化传承责任。同时,为了更好地熏陶学生审美观念,要组织他们善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绘制板报,布置班级环境,进而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显著提升审美思想。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美育教育中,为了能让学生善于欣赏艺术美,养成美化环境习惯。实际教育活动中,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绣球的制作流程,包括浆布、裁剪、绘图、刺绣、缝合成球瓣、填充、拼缝成绣球。当学生掌握了绣球制作流程以后,为他们提供彩色布带、米、木棉花、布等制作材料,要求他们自主制作富有美感的绣球,再用五彩绣球美化班级环境,用花型丰满,花色能红能蓝的绣球营造一个令人悦目怡神的良好氛围。当学生处于这种氛围下,他们将更善于欣赏绣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美。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践活动融合

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始。”美育教育活动中,为了丰富学生审美知识,提高他们审美能力,要重视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在美育实践活动具体组织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设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组织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期间,学生们将于不知不觉中增进对非物质文化美感的认同。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一系列文化活动,利用班级活动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如在美育教育中,可精心组织一次“班级歌咏比赛”实践活动。活动中,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表演红色歌谣、壮剧、黑衣壮山歌、八音坐唱、嘹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赛曲目,充分展现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用精彩的表演表现艺术美。同时,比赛期间,请学生站在艺术美角度对各个表演展开评价。实践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欣赏和展演嘹歌、黑衣壮山歌等非物质文化特殊魅力,从中养成良好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得到较好的美育教育。

结论:综上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利于丰富学生艺术审美知识,发展他们审美能力,增强他们审美认同。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积极开发新的美育课程。同时,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职业美育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彩实践活动,唤醒学生审美思想,提高他们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可欣.如何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功能[J].文化产业,2019(17).

[2]闵凡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育课程资源开发融合的策略探究[J].年轻人,2019(12).

[3]周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以美养德 以美育人——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GXZZJG2019A034,桂教职成〔2019〕41号)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给”的价值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