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和《圣经》中看崇拜意识的区别

2020-01-03 12:53肖红艳
人物画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圣经诗经

摘 要:本文通过从《诗经》和《圣经》两部经典作品中提炼出其独特的崇拜意识,从对象、行为、地位、影响等方面论述中西文化在精神崇拜领域的异同。

关键词:《诗经》;《圣经》 ;精神崇拜

两部经典都呈现出其独特的崇拜意识,有明显的可比性。通过比较,能更好的寻找中西文化的微妙区别。

一、崇拜都是意识行为,都具备超自我、超自然的特点,中国偏重实体崇拜,而西方偏重理想崇拜。

在《中西文化之比较》1一书中这样说道:“有一种崇拜只能被给予确实地存在的东西,另一种能被给予只在理想世界中有地位的东西:这两种可被区分为实体之崇拜和理想之崇拜。”中西方都可说是实体崇拜和理想崇拜的结合体。然而中国可以说是偏重实体崇拜,而西方则偏重理想崇拜。

在《诗经》中有被赋予理想色彩的天帝,也有具体存在的先祖等崇拜实体,但是从崇拜动因来看,人们更加注重崇拜对象对现实生活的作用:保佑人们福禄寿齐全,祈求得到国泰民安这些现实中与个人利益或国家利益相关的目的,而没有能够实现一个精神大超越,即不记利益的爱。这种爱即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寻求真理、坚持公正、保证民主和实践博爱的源泉,这个也是宗教意义上所说的“无限人生”。当然,从《诗经》中所折射出来的“家国意识”能够从百姓的立场上保证百姓去爱自己的国家,为国捐躯,为国分忧,然而超出国家和家族之外的利益,对整个人类和全世界的“爱”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了。当然,这也不排除当时这种崇拜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但是“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你我”的思想还是在《诗经》中明显存在的。比如说:《诗经·商颂·烈祖》。

而在《圣经》中体现西方人只崇拜上帝这个唯一的神,当然这个神是人们臆想出来,并无真正的实体,而且,根据《圣经》的表达,也没有人真正见过这个神的模样,他只存在一团亮光之中,人只能听到他的声音。人们信仰他和感觉到他的存在大多是由于上帝在其使者身上显灵,如摩西或耶稣,人们也自然而然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和怪异的人类行为归咎于这位神的威力。这是无实体的理想崇拜。但是也可以说西方人崇拜是有实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西方的崇拜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维系着,有严格的教义、严格的仪式、严格的组织、固定的场所和信仰的人群。也正因为有着这么严格的制度来保证崇拜意识的流传,这些制度早就在《圣经》中就已经写明并要求人类遵照执行了的。相对而言,中国这种崇拜意识却显得很松散,并没有形成制度化。所以以《圣经》为教义的宗教在全世界多达22亿人信仰,《圣经》也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而在这个严格的组织中有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教义的传播者。我们今天称其为牧师(或教士),在圣经中出现的先知、士师、使者、耶稣和信徒则履行着上帝在人间的实体应该完成的任务,也可是说《圣经》的崇拜是实体崇拜,只是这个崇拜对象有着双重特性,集人身和神性为一体。

严格意义上来讲,《圣经》更侧重于理想崇拜。很多分析学家认为,这种崇拜的最高境界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和圣灵三者一体,其中对于圣灵的解释其中一种为人的精神信仰,而这种精神信仰的最高境界就是“仁慈、宽恕和博爱”。罗素曾经说过21:对上帝和对人类的爱是基督教的两大诫命……对上帝的爱是更沉思的,充满了崇拜,而对人的爱是对于行动的,充满了服务的……在《圣经》中处处可以看到上帝对人是仁慈的,人对上帝是忠诚的,上帝保全善良的人,人根据上帝的要求行善事,人可以在上帝的指引下,超越利益,超越人性,超越生死,去获取理想中的最高境界。

二、强调神权与政权的紧密结合,人权也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如果在政权和神权相抵触的时候,《诗经》中更多的强调政权高于神权,《圣经》中则多表现为神权高于政权。《诗经》中强调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人有一定的主动性。《圣经》中反映一切均遵照神的旨意和神的绝对性,人比较被动。

当然从《诗经》来源于统治者从民间采诗,以便了解民情,适时修改政策,以更好的统治百姓这个角度来讲,《诗经》中强调政权(或王权)高于一切也不足为奇了。即便不是如此,中国传统的“家国意识”中,反映出人民也将政权(或王权)至于最高处了,所以即使有神权的存在,那也是为政权服务的。而且在古代中国的阶级社会格局中,中国的这种崇拜意识也呈现出阶梯性的特点:平民朝拜官僚、官僚崇拜帝王、帝王崇拜神明。而根据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说法,帝王即是天子,是神的后代,崇拜神明其实也是崇拜帝王,王权也是神权。在和平年代,神权和政权相互补充,互不干涉,而一旦发生冲突的,神权就要服务于政权了,神也就要臣服于人间的帝王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说中国的崇拜意识无法达到理想崇拜最高境界的一个理由吧,因为中国人无法超越政权,也就无法超越利益之爱。正是这样模糊概念,让人们有一定的主动性,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信仰神,因为神在人间的化身帝王都如此恶劣,人们信来何用呢?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转而开始崇拜自己的先祖了,在家族思想的推动下,完成保全小家利益的使命。这些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证据。

《诗经·周颂·般》于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讲的就是普天皆归服于周的喜庆心情。这里包括山川河流、天下万邦即自然神力和所有百姓,也就是神权和人权臣服于王权。可以说古代中国人有信不信神的自由和主动性,但是却没有办法不臣服于王权,这又是被动的。

而在《圣经》中反映一切均遵照神的旨意和强调神的绝对性,神权也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和复制的。当然,统治者也有借助神权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建国安家的目标。而当政权和神权相抵触的时候,《圣经》中则多表现为神权高于政权。在漫长的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现象一直存在,且往往宗教的地位远远高于政治,如果人犯有错误,首先不是由世俗的法庭来审判,反而是交给宗教审判所来裁决,而审判的依据就是《圣经》中的教规。神是爱和美的象征,在神的规劝下,严格要求王和民要行善。在某个意义上,人民对神有所敬畏,帝王对神有所敬畏,能帮助帝王和人民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朝着善和美的方向努力,也有着一定的进步性。

研究《圣經》和《诗经》,挖掘古人对于道义、自然和传统的敬畏,对于完美的神的崇拜无疑给我们提供一个寻找精神财富的途径。

注释:

[1]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M].胡品清,台北,水牛出版社,1971:54

肖红艳(19790-)女,汉,籍贯:湖南武冈市,职称: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文学、新闻学。

猜你喜欢
圣经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绵羊说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之圣经篇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