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进口医疗设备维修现状及解决对策

2020-01-04 22:18方浩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检修医疗

方浩

(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舟山316000)

当下,国外很多性能高端、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被引入至我国医院中,其在提升我国医疗科研、诊疗水平方面均体现出较大效能。与此同时,进口医疗设备也对维修工作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及检修手段等提出较高严格要求,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减少运营成本,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鉴于此,文章以进口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为论点,分析维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相应解决对策。

1 进口医疗设备维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售后服务质量偏低

当下,国内各级医院引进的进口设备大部分使用当下最先进技术与材料制造,技术含量高、内部结构复杂、涉及多个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在设备维修阶段,即使掌握了完整的技术资料,但检修工作也是步履艰难[1]。并且还有部分代理商可能无法全面提供设备技术资料,造成维修工作中技术人员难以整体了解设备的技术参数及软硬件配置状况,一些情况下难以判断是哪块印刷板运行异常,如果面对的元器件仅标注了厂内代码,或是CAL/PAL 器件,那么设备检查、维修工作就更加棘手。多数进口设备安装的部分元件是特殊专用元件,很多代理商没有储备易损件以及定期更换件,设备由订货到交货历时少则1 个月,多则6 个月,造成一些进口设备元件出现故障时使用方唯一做的就是停机等待配件,不利于部分疾病临床诊疗工作的推进。

1.2 维修技术力量薄弱,维修制度难以全面落实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医院对进口设备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很多临床医生主观认为设备维修、更新均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没有认识到自己也应积极参与到进口设备日常检查、维修及养护等工作中的问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置不足,外加进口设备更新换代较频繁,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维修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设备维修人员薪资待遇偏低、工作认同感差等因素,也影响进口设备维修技术队伍结构的稳定性,维系人员离岗离职情况较为常见[2]。从原则上分析,医院本应设置进口设备的专门制度与管理方案,但在人员配置、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造成维修制度无法全面落实。

1.3 维修费用高

现阶段,设备厂商维修部运营利润明显高于销售部,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设备维修逐渐发展为一种产业。针对进口设备配件故障等问题,厂房维修人员通常会采用换件代替维修予以处理,这势必会增加医院进口设备的维修费用。此外,在设定设备维修价格方面,厂方持有主动权,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 提升进口医疗设备维修效率的解决措施

2.1 规范进口设备的配置及招标活动

当下,国内各级医院对引进进口设备表现出较高依赖性,这促使国外厂商在设备维修技术层面上作出垄断,设备后期维修、保养工作明显增加了我国医疗行业的运行成本,也会使中国医疗设备制造行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设备的制造水平明显提升,自主生产一些高端设备的技能,比如,64 层以上CT、1. 5T 以上磁共振(MRI)等[3]。这就提示医院在采购临床医疗设备环节中,要予以国产设备一定重视。积极了解所购进设备的最新进展,选择和本院运营现状更为匹配的医疗仪器设备。在购置前,利用互联网技术,查找有关仪器设备的所有制造厂家,了解产品性能、特征及售价等指标。在网络上搜索设备生产厂家在本地的办事处或指定代理,从他们那里采购设备,在技术上其具备厂家的直接支持,医院要求他们提供详细的维修技术资料,也可把后续维修服务写入招标文件与采购合同内,利用这种方式争取自己的主动权。

2.2 优化设备的维修方式

现如今,进口设备积极朝着大型化、集成化方向进军,设备的维修方式也作出相应调整,已经从传统事后维修转向预防性维修。基于可靠性维修为核心的维修(RCM)为近些年较为新颖的全新维修方法。RCM加强进口设备设计特征、性能及功能、失效形式及后果带来影响等情况的分析,将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为核心目标,获取与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相关的数据,辨识、判断哪些子系统与零部件处于临界状态,哪些原件急需整修、改进、再设计或升级改造等,客观评估维修需求,明确维修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终结合多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RCM的使用流程可以做出如下概述[4]:步骤I:设定重要维修项目。分析设备的各元部件、系统及附件等的运行状态,进而筛选出相对重要的维修项目。步骤II:解读医疗设备故障的模式。整体分析所设定的维修项目的运行状况,其宗旨是为后期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步骤III:拟定维修方式逻辑。明确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后果及维修工作类型,作出相应决策。步骤IV:确定维修及检查部位,预测实施周期。结合既往检修记录及试验数据,较科学的预算维修工作周期。和传统设备检修方法相比较,RCM分析能更为明显的提升设备安全性及维修工作效益。

2.3 加强进口设备维护、保养意识的培养

针对进口设备的维修工作,很多维修技术人员持有“重维修,轻保养”的思想,只有设备出现明显故障或停运时,才会前往现场开展维修工[5]。做好进口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能较明显的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风险。进口设备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灰尘、通风条件等指标等均提出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应加大对进口设备运作环境的监测力度,若其不符合设备的运作要求,则应及时停机保护设备,并优化工作环境。要严格推行设备日常巡检制度,要求维修人员每天巡视检查责任区域中所有医疗设备,检查设备安放位置、设备外观、设备配件是否完好无损、检查设备开机运行状态是否有异常、操作人员行为是否规范等。以上举措的落实,能帮助检修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减少或规避突发故障,整体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定期对进口设备进行除尘、润滑、紧固等,针对易损元件及时换新,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病患群体临床诊断、治疗工作顺利推进。严格遵照设备设定的保养周期开展养护工作,并对保养时间、内容及手段等进行详细记录。还要建设维修质量责任机制,科学分工,督促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落实岗位职责,定期评估他们检修、保养工作完成情况,有奖有罚,引导工程技术人员确立明确的维修意识,积极参与该项工作,重视提升自我的检修、养护等专业技术水平。

2.4 予以设备第三方维修服务一定重视

医疗设备第三方服务,是指独立于两个和设备有某种关联性主体之外的独立客体,其不涉及到交易活动利益,但是能为促进某个主体的医疗设备正常、有效运行提供一定服务。专业性、独立性、契约性是进口设备第三方服务持有的特征。当下,进口设备第三方服务已有成为医疗设备服务主导力量的趋向。在进口医疗设备检修过程中,积极将第三方服务引入,有益于打破原厂在技术层面上作出的垄断,减少设备后期维修器件的资金投入量。既往有调研资料记载[6],40. 5%的调查对象主观上认为通过外包形式能减少设备维修成本。第三方服务不仅能为设备使用方提供维修服务,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医院购置医疗设备过程中,为它们采购决策提供较专业化指导,还可以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等,进一步提升进口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及完好率。

结束语

对于CT、MRI、DSA 等一些大型医疗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维修工作难度较大,是当下医院设备维修工作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提升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意识、专业技术水平,严格落实日常检修制度、责任机制,掌握时机应用RCM维修方法,并将第三方服务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升进口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质量,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服务。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检修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检修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桥梁检修专家——MOOG桥梁检修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