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0-01-04 06:52黄先伟沈雪梅
关键词:拼搏精神学业成绩视域

黄先伟,沈雪梅

(安徽三联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心理健康是指在社会环境中,个体的高级神经功能正常,同时能够保持内心世界的稳定,具有健全的人格,能够适应社会的基本生活[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与心理健康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内容的丰富性要远远大于其定义。心理健康是针对高校学生生活方方面面而展开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较为零散,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结论水平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拼搏精神出发,通过心理学的相关性研究,分析高校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通过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增加学生学业上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1 研究设计

1.1 基本概念

1.1.1 高校学生学业成绩

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是指能够被量化的、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如实反映高校学生学业水平的教学评价方式。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量化方式较为多样,但普遍都会采用纸质评测的方式对量化结果进行最终评判,专业系别的不同和量化内容占比差异也会导致最终量化结果的差异[2]。

1.1.2 拼搏精神

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分析,拼搏精神是心理学进入中国本土后的本土化心理学研究内容[3]。从动机心理学出发,拼搏精神被视为动机系统,能够左右人的基本心理活动,从而会对行为方式造成影响。拼搏精神中包括了激发动机、需求满足以及预期目标实现等心理过程。在拼搏精神的心理学研究中,与之具有对应相关关系的平常心、在乎结果等也应该纳入考虑范畴[4]。拼搏精神是基于动机心理学而衍生出的心理学研究内容之一,该种精神甚至可以视为是产生心理动机的动机之一。在我国本土化心理学研究中,拼搏精神一直是我国本土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5]。

1.2 研究目的

以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作为研究切入点,论述拼搏精神的基本心理特点,以及拼搏精神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拼搏精神影响下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有效地将心理理论验证性应用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中。

1.3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拼搏精神视域下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二是通过理论论证性的研究,提出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4 研究假设

假设一: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某种中介作用。

假设二: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与学业成绩存在某种中介作用。

假设三: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存在某种中介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在H高校中从大一至大四的美术系、历史系、机械系3 个系别的不同年级中,发放问卷297份;在M 高校中从大一至大四的舞蹈系、英语系、电子科学系3 个系别的不同年级中,发放问卷294份。H高校和M高校在学生的基本资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就学生整体水平而言,H 高校要优于M 高校。本次调研中共发放问卷600 份,有效回收591份,有效率为98.5%。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现有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有关的10多篇文献研究,来分析变量间的关系,从而让本文的展开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

2.2.2 心理测验法

通过心理学研究展开的常用方法——心理测验法展开研究[6]。在研究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所高校不同系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抽样调查,通过该种抽样方式减少研究误差,让样本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3 研究工具

(1)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

(2)出世入世心理量表。为了便于研究的展开,将出世入世量表中与拼搏精神相关的内容进行保留,如平常心、低要求等内容,并删除了出世入世部分内容,以便于研究的展开和对量表内容进行有效修正。

(3)统计软件SPSS17.0。利用SPSS中的克朗巴哈系数检验本次研究的信度。通过检验得到,信度系数高达0.91,量表的最低克朗巴哈系数达到0.72,由此可见,研究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时采用的量表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高校学生拼搏精神得分比较

表1 中的拼搏精神、平常心、在乎结果、低要求等四项数据分别代表H、M 校中学生的基本得分,t值则反映着两所高校学生不同项目中得分的显著性。表中可以看出H和M校学生的拼搏精神、低要求、平常心等内容的得分存在着显著差别。H校学生的拼搏精神要远远优于M校的学生,H校学生低要求的基本得分与M 校学生的低要求得分也形成一定的差异。四项内容中H 校学生的普遍得分要优于M校。

表1 学生得分比较

通过各项得分能够了解到拼搏精神在不同高校存在显著差异性:

(1)拼搏精神在高校的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性,从研究中可以了解到,高校学生的拼搏精在大二、大三远大于大一、大四。大一学生拼搏精神相对不足,可能是学生对新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感到陌生。到了大二阶段,学生对基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所了解后,在新环境中开始确定目标,同时考虑新的竞争对手,在此过程中成就意识被激发,拼搏精神相应地被激发。大三则是大学期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把握和寻找未来方向,拼搏精神仍相对较高。大三期间学生的整体心态水平要优于大二学生,学生的整体情绪波动较小。大四期间学生面临各类压力,就业压力、学业压力、考研压力等,拼搏精神相对较弱,学生的斗志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大四学生在平常心一项的得分出现整体下滑。

(2)拼搏精神在高校学生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拼搏精神在高校的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未对样本中各个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拼搏精神进行统计汇总,但从整体水平分析看,女生的整体拼搏精神要强于男生的拼搏精神,同样女生平常心的得分也要高于男生。造成该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当前社会环境的整体改变,让高校女生的危机意识较为强烈,整体的拼搏意识较强。

(3)拼搏精神在不同高校中存在差异,H 校和M校学生的整体拼搏精神存在一定差异,H校学生的拼搏精神整体要强于M 校学生的拼搏精神。从两所高校的基本环境和校风分析,造成两所学校学生拼搏精神差异的原因可能是H校是双一流大学,M校则是普通一本院校。而院校的资质决定了收录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整体水平,H校招收的学生整体水平要略高于M校学生的水平,也正是基于两所大学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造成了两所大学不一样的竞争环境。在H校中,学生所处的竞争环境较为激烈,根据心理学的鲤鱼效应,竞争带来的良性刺激能够助长学生的拼搏精神。同时,H校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要求更高,在该种环境下,学生的自我要求就更高,所以拼搏精神也就更甚。

通过对H校和M校拼搏精神的对比分析可知,不同高校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强调也应该有所不同。H校中的整体拼搏精神和氛围较重,所以在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中,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平常心,平衡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业观,让学生在适当心理压力下保持积极心态展开学习;M 校中学生的拼搏精神较差,所以可以适当的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以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建设。

3.2 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基于CCSMHS 量表分析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与心理其他要素之间的显著性得分,见表2。在CCSMHS量表的22项筛查指标下,心理健康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逃避、积极合理化的解释、问题解决与拼搏精神、在乎结果以及平常心三项内容具有显著相关性。

从研究分析中可知,拼搏精神与心理健康具有正相关性,即个体的拼搏精神在一定阈限内与心理健康呈现出正相关指数的增长。拼搏精神能够让高校学生保持一定的心理健康,因此从动机心理学进行分析,高校学生的拼搏精神是积极的心理刺激源,在该种刺激下,学生能够借此缓解消极心理以及情绪。

表2 拼搏精神与心理健康各项内容的相关性

在高校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中,不能仅仅将拼搏精神作为刺激学生学业与心理健康的唯一指标,同时拼搏精神的强调也应该在一定的阈限范围内。高校要将拼搏精神适当的融入进高校校风和学风建设中,让拼搏精神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在拼搏精神的适当压力下展开学习,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3.3 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由表3知,高校学生的拼搏精神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3 高校学生拼搏精神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拼搏精神、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两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拼搏精神是积极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拼搏精神能够刺激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在学业上具有一定的目标和动力。该种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较大进步,换而言之,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拼搏精神,拼搏精神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拼搏精神越高,学业成绩在一定阈限内呈现出持续增长水平;另外,拼搏精神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的基本心理水平能够在拼搏精神下呈现出正指数增长。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拼搏精神视域下,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呈现出正相关性。

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学业成绩与拼搏精神的正相关性并不是无限增长的,拼搏精神和心理健康的正相关性也并不呈现出无限增长。拼搏精神影响下,学生对学业成绩的期望提升,导致学生的行为结果出现差异,学生会在拼搏精神影响下高密度、高负荷的展开学习工作,在强压力的刺激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会出现消极状态。同时,当拼搏精神达到一定阈限后,学生在拼搏状态下,当在乎结果与拼搏精神出现明显差异时,学生难以保持正确的心态,在乎结果将发生负面效应,会对学生拼搏精神和学业成绩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譬如一名拼搏精神较强的大二学生,受到拼搏精神的影响,欲取得一定的学业成绩,但是实际结果却与拼搏精神下的预期成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会因为拼搏精神而增强,反而会因为学业成绩的在乎结果而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根据在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研究中得出的低要求和成绩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的研究结论可知,拼搏精神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具有一定的阈限限制。

不同年级学生拼搏状态的差异,代表了高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培养中拼搏状态的变化。高校在学生培养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状态下拼搏状态的差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拼搏精神。譬如学生在大四阶段,高校要注重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通过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并通过积极心态的调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升学压力。而在学生的大二阶段,要适当减弱对拼搏精神的强调,因为学生在该阶段自我的拼搏精神已经达到相应的高度,如果给予学生过大的拼搏精神压力,那么学生的拼搏精神会对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4 结语

本文中的3个假设均成立,意味着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高校应该把这种相关性运用于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学手段,也可以通过开展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同时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拼搏精神学业成绩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No.14刘强东谈“996”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少先队诗歌》红领巾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匠心独运 激发斗志 拼搏中考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