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思考

2020-01-04 07:06田小林郭芳
辽宁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海南乡村振兴

田小林 郭芳

〔内容提要〕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构建乡村产业的关键要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海南乡村文化建设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还不协调,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精神文化追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乡村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要实现海南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抓住人才、产业、设施、制度关键点,重点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完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关键词〕乡村振兴 海南 文化建设

注: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海南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sz2018-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时代背景下,探析海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的社会基础,没有乡村文化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发展乡村文化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基础

乡村文化振兴突出表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勤劳致富观念。扶贫先扶志、扶智,乡村文化是丰富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的“精神食粮”,发挥乡村文化对脱贫攻坚的人文功效,有助于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乡村文化振兴是构建乡村产业的关键要素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海南实现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的结构优化。

(三)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乡村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遗产,如古村落建筑、文物古迹、传统民俗、农耕遗址等,必须学习好、保护好、传承好。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海南民间编扎、雕塑、剪纸、木作与皮作、织锦、印染、刺绣、服饰、绘画、工艺美术等手工艺得以传承,使其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生机。

二、海南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总体来说,海南乡村文化建设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不协调,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精神文化追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乡村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建设效率较低

1.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村干部和村民对文化建设认识比较肤浅,村落规划和建设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总体谋划。乡村文化设施普遍缺乏,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利用率低,阅览室、村史馆、文化展示墙、路引路标等文化设施配备不到位。

2.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大多数村民对法律认识不到位,认为法律限制人的行为,而不是保障人民权利,习惯按照传统观念、道德认知、个人认识等作为价值标准实施行为。

3.文化形式单一。受文化参与度不高、文化基础设施不足、总体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乡村文化创新驱动力不足,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很难实现创新。

(二)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1.乡村文化对接产业力度不够。海南拥有丰富的具有热带海岛特色和黎苗风土人情的特色文化资源,但小作坊和小规模生产是目前海南民间传统工艺品生产的主要模式,处于产供销链条的最低端,生产没有计划、缺乏主动,难以在强大的市场背景下升级产业结构和实现规模效益。

2.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2017年,海南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为141个,其中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7个,仅分布于海口、三亚和儋州三地;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19个,大部分市縣仅有1个,甚至有4个市县为零;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115个,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两地,甚至有7个市县为零。上述数据既反映了全省文化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总体不足,也体现省内文化企业布局不平衡,文化产业市场供给矛盾突出。

3.乡村文化赋能旅游业的能力不足。海南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在未充分摸清家底和找准旅游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流于模仿、抄袭,造成旅游资源浪费。海南省现有6个5A级景区,能体现地域乡村黎苗民俗文化的仅1个。在5A景区评比的“硬指标”中,资源吸引力尤为重要,海口、儋州、五指山、澄迈、琼海等市县没有5A级景区就是文化赋能旅游业不足的最真实体现。

(三)乡村文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海南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016年为1109元,占总支出的7%;2017年为1197元,占总支出的7.5%;2018年为1376元,占总支出的8.1%。海南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支出,2016年为1931.3元,占总支出的10.2%;2017年为2236.1元,占总支出的11%;2018年为2855.7元,占总支出的12.4%。从数据可知,海南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居民教育文化娱乐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同期海南农村居民同类消费不及海南城镇居民的一半,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结构性矛盾突出。乡村文化消费乏力,既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又反映出海南当前乡村文化市场不景气,能提供的乡村文化消费项目不足。

三、推动海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海南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抓好人才、产业、设施和制度四个关键点,打造乡土文化人才团队、增强乡村文化经济变现能力、夯实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基础、构建乡村文化管理保障体系。

(一)培育乡土文化人才

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职业技能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组织职教名师、农学专家、行业能手和文化能人到农村办班授课,鼓励青年农民进入职业院校接受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技术和文化培训,培养一批掌握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2.扶持传统技藝能手。民间传统技艺能手在活跃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文化和传承乡村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扶持、教育和引导,将一批传统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为乡村文化产业带头人,挖掘乡村文化产品,打造一批文化产业“专业村”,加强专利申请和品牌塑造,提高文化知识产权保护。

3.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重点组织一批在乡村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和文化才干的农民骨干成员参与文化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和文化才干,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关注、参与和支持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充分利用乡村闲置土地、屋舍、工业园区和村集体用房等建设农民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和配套服务,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服务业、特色工业产业等。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培养致富带头人。

(二)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1.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拓宽民间工艺美术及绝技绝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用新型的创意、时尚的设计、实用的产品、对路的营销、过硬的品牌打开市场。增强创新创造意识,在生产传统手工业品的同时,加大工艺流程改造,提升产品功能,使产品具有观赏和使用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并确保手工艺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续、传承。深入挖掘乡村农业资源,开发旅游型服务、文化节庆服务、文艺演出服务等。发展乡村数字技术,减少乡村数字鸿沟,借助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平台制作乡村文化栏目,通过有效传播对乡村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2.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乡村文旅融合项目,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互依托、互融共生,形成一个共生性资源创新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景观文化、休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海南乡村文化要素,发展观光型、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运动型、康养型、科普教育型、民俗文化型乡村旅游。

3.发展乡村文化组织。成立手工艺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组织地引导和带领农村传统手工艺者进入市场,形成集合优势,改变个体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加强生产竞争力,维护农民手艺人利益,这是推进农村手工艺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加速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升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成立技艺传习所,搭建集工艺博览、文化交流、制作体验、作品展示、旅游观光、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工艺品交易于一体的手工艺品销售平台。在具备规模化开发的项目上,引入社会资金建立文化产业股份公司,借助黎族织锦传统工艺建立织锦基地,统一规划绣品街、黎锦传习所、黎锦博物馆等,将黎锦与休闲旅游业结合,形成集聚效应。政府可引导成立一批带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加强文化环境及设施建设

1.构建文化建设网络环境。加强数字农村建设,实施村村通网络工程,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建成互联网上的优秀乡村文化传播中心。以远程教育网为基础,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特色文化发展,确保农民足不出村也能享有优良的教育资源。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养农村电商和“网红”。

2.构建文化建设社会环境。通过流动法庭、法制电影展播、普法短视频、法制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通线上、线下咨询接待平台,畅通寻求法律援助和维护个人权益的渠道。加强村规民约建设,选取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风家训纳入村规民约,有效提升乡风文明的建设水平。

3.构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平整的村落人行路面、完善的自动排水系统、公共洗手间和村庄垃圾无害处理设施等。建设生态院落景观,充分利用椰林、香蕉林、果园、菜园等打造花园景观系统。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危房改造和“厕所革命”。建设村落形象识别系统,完善道路指示标牌等。

(四)完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1.创新文化管理机制。加快基层文化单位的管理机制改革,开展以目标管理为重点的绩效改革,辅助做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内部活力,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统筹科、教、文、卫、体等多种资源共同发力,加强多部门、多领域的沟通协调,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打破部门界限,提高使用效率。

2.健全文化援助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援助机制,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援助、文化资源共享、人员培训和业务合作等方式健全城乡文化援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图书室、文化室等农村文化设施,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动员城市机关单位、居民以各种方式支持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3.建立文化建设激励机制。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物质奖励,为农民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为文化企业和文化团体提供多样化资金扶持,如资金直补、资金奖励、贷款担保及贴息等优惠,对乡村文化的创意设计、品牌推广、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和政策指导。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海南乡村振兴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59国免签游海南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热带宝岛海南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