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01-04 07:06杨凤李春雷秦丽
辽宁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型双循环

杨凤 李春雷 秦丽

〔内容提要〕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以及网络化、集群化的产业经济特征。在当前新冠肺炎国际疫情蔓延,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本文针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加快辽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转型

注: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1slybkt-017)的研究成果

作为保障生产过程连续性与效率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网络化和集群化突出的特征,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受疫情与全球经济低迷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面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给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发挥内需潜力、有效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加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供应链安全等内在要求,对促进辽宁主动应对疫情与国际市场冲击,加快其由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一、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使辽宁省融入“双循环”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分为六类,即信息传输、计算机与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一是从产业规模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及业务范围的逐步延伸,扩大了对大多数服务岗位和就业人员的需求。如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为93.9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以32.4万排名首位,其次为金融业就业人数为18.1万,占比19.3%,两者共占就业总量的五成。二是从产业内部结构看,2018年辽宁金融业的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最大,为32.3%;房地产业所占比值紧随其后,为21.26%,其他产业所占比重均较低。

二、“双循环”格局下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疫情推进“双循环”进程,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发展受阻。一是受全球疫情影响,明显抑制我国在短期内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使得辽宁省的房地产、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问题凸显。如疫情期间,辽宁房地产业企业面临延期返岗、停产等情况,导致该产业基本处于停摆状态,自2020年1月26日起,以辽宁省富力集团、万科为代表的多家房企均已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同时,房地产中介等场所的關闭以及相关企业盈利压力增加,使房屋成交受到较大影响。据相关统计,辽宁省商品房交易额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减少26.3%,为473.2亿元。二是金融业的银行、基金、期货等机构为社会和居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金融业链条梗阻将直接造成辽宁省经济面临困境。截至2020年3月末,辽宁省有3722户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5461户延期付息,4400户个体工商户延期还本付息,涉及金额共计307.5亿元。另外,还有对受疫情影响的212笔、38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已全部办理1~6个月不等的贷款延期,使得辽宁省商业银行面临较大资产质量风险。

2.“双循环”乏力,产业发展区域失衡。“双循环”格局是参与整合国内与国际循环,从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格局。目前,辽宁省受到诸如产业基础、开放程度、内需总量等区域差异影响,“双循环”动力不足,一些与产业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失衡,差异较大。一是从区域分布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八成以上企业集聚在沈阳市和大连市,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沈阳和大连占比达到70%以上。二是从规上服务业企业看,2018年沈阳、大连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省的61.6%,而铁岭、阜新两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省不到10%。

3.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不佳。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辽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显著降低,2018年较2012年下降2.4个百分点。同时,与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天津、北京和浙江相比,辽宁这一比值分别低20.3、18.2和12.1个百分点,而一些发达国家比重约为70%。由此可见,辽宁生产性服务业无论在规模还是速度上均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三、“双循环”格局下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创房地产业新型营销模式,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针对当前疫情导致的国际市场低迷造成产业发展受阻的问题与堵点补短板,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以及科技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推动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一是在国际疫情蔓延以及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为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针对辽宁省房地产行业销售受阻的情况,可探索营销方式的创新,如可将疫情期间兴起的“云卖房”、VR(虚拟现实)看房、直播看样远程交付的模式,与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企业建立密切关系,进一步提升辽宁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销效率。二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行业的放开是对外开放与放松管制的体现,其目标是逐步形成适应能力强、竞争力强、包容性强的现代金融体系。以此次疫情为契机,辽宁省应加快数字化进程,为用户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快金融机构线上化进程,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的数字化经营、敏捷营销与智能风控能力,畅通金融行业对辽宁省经济发展支撑的资金输血管道。

2.依据“双循环”格局,推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作为前提,辽宁省应加大改革力度,消除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一是加快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发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辐射优势,使之充分带动周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国内经济循环。二是接轨国际市场,促使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向高水平发展,同时抓住由辽宁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沈阳市政府共同主办“央企采购洽谈会”的机遇,将“央采会”打造成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借船出海,尽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3.夯实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领与支持,尽快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家相关政策,辽宁应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对辽宁省重点生产服务业的支持,提高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质量,夯实产业基础,切实保证产业链贯通与供应链稳定。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国外市场份额与国际市场循环渠道,拓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全球产业链,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布局,逐步实现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型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