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管理的思考

2020-01-04 07:07尚靖徐晓英
财会学习 2020年4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

尚靖 徐晓英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加以创新。基于此,本文以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影响,阐述固定资产折旧内容,并从多角度寻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管理效率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用更科学的方式管理固定资产,以此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提升资产使用率与资产保值增值率。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具体内容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并不固定,而是要结合资产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在运用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这就会降低资产价值,直到资产报废。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文书档案、动植物、文物以及陈列品不需要计提折旧,当月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其内容没有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做出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目前使用情况确定折旧年限。在实际使用固定资产时,根据折旧标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例如建筑物需要以50年为折旧年限,科研固定资产应根据实验设备的更新情况来决定,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的折旧年限分别为8年与5年,其他的都是10年。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应使用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为折旧方法,计算时无需考虑预计净残值。其中后者是以实际工作量为参考依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在多数情况下工作量法用于不平衡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中。而前者是根据资产的使用年限对固定价值进行分配,这样做可以让资产损耗较为平衡,价值不会产生过多波动[1]。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优点

以往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需求,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方式发生改变。收付实现制是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预算会计采用的核算基础不同于财务会计,两者发生了适度分离,使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得以解决。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真实反映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资产保值增值率。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年初与年末的净资产运营阐述来反映当前固定资产带来的效益。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实施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会计人员能够按照表中的固定资产变化科学判断当前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进而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运营问题。

(二)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固定资产管理以权责发生制为计提折旧方式,因此固定资产净值有所减少,资产保值与增值率有所下降,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方面,计提折旧减少了资产净值,单位在保养和维修固定资产时需要考虑成本问题,通过降低成本来减轻资产负债率。基于此,资产负债率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对固定资产利用率的绩效考核指标。

(三)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账簿是财务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实物是后勤部门负责的。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都要拥有一定的流程,所有人都要按照相应手续交给财务部门处理。财务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这对其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应拓宽原有的知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2]。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资产管理意识

针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对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及如何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提高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将资产运行效率作为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固定资产责任制,明确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与维护责任人,强化资产验收与审批环节,设置评估小组,做好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监督与管理,防止固定资产发生不必要的流失,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3]。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出发,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真实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单位内部应该施行统一的折旧标准和政策,这样既能帮助财会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又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合理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案。既迎合了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需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要求,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和“双报告”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安全,使固定资产得到合理使用。

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需要把握从购置到处置中的每个环节,对其进行全面监控。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式:首先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确立统一的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将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责划分到资产保管和资产使用部门,明确管理权责,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其次单位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业务记录工作,按月核对固有资产明细账和台账,以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单位还应该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以及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规范,落实固定资产内部检查和外部审计的监督工作,以此完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三)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优化升级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仅种类多、价值高,且使用分散,固定资产使用时涉及到各个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难以与其他部门相统一。针对这一问题,资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之前,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详细记录固定资产当前的使用情况。清查后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同时了解其组成情况和各部门占用情况,结合固定资产的用途与性能确定使用年限。资产管理部门在清查工作完成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亏或盘盈处理,及时调整账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的高效落实。

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及时优化升级,以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将新购买的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使用的過程中,按月对新增固定资产和已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计提折旧的信息编制会计分录。升级和优化之后的信息系统应当能够对财务部门当月计提的折旧额进行汇总,并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分类汇总表。

四、结语

社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折旧年限,强化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履行自身职能,根据资产当前使用情况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财

参考文献:

[1]靳娜.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固定资产折旧探讨[J].财会学习,2019 (20):117-118.

[2]王律桃.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05):172-173.

[3]习永凯,肖刚,喻凯,李黎.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折旧辨析[J].财务与会计,2019 (07):75-76.

(通讯作者:徐晓英)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乡镇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挑战及对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及维护能力的提高措施探究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