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手段对3+2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2020-01-04 07:07兰芳
财会学习 2020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务会计高职

兰芳

摘要:《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直接影响学生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从目前高职财会类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来看,加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件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信息化;3+2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教学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2017JZ01)“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评价体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伴随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业财融合、财务共享、财务机器人等新的会计环境应运而生。从培养财會类人才的高职院校来看,加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件十分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一、高职3+2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情况

高职学校3+2的生源是逐年增加,他们是00后,身处互联网时代,视野开阔,思维发散,能力无限。本文仅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一)思想单纯,行为糊涂

3+2会计专业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心地善良,各种各样的道理清楚明了,一般不旷课,作业按时交;但是学习能力差异巨大,遇到困难喜欢躲避,不会主动学习,需要像小学生一样管理。

(二)一看全会,一做就错

3+2会计专业的学生之前在中专阶段已系统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个别学生甚至参加过省会计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高职的《财务会计》课程,发现货币资金、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知识太熟悉,轻视课堂教学,待到老师提问、写作业时抓耳挠腮、左顾右盼。

(三)移动智能设备依赖过重

3+2会计专业的学生人人必备移动智能设备,少数同学甚至智能手机、IPAD、MINI电脑一个都不少,抓紧每分每秒操作设备。客观说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借助智能设备学习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无时间地方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事与愿违,他们用移动智能设备来打游戏、刷斗音、追剧等,与正确方向偏离了。

二、高职3+2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探讨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基础会计学的后续课程,也是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所以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影响专业课的整体教学水平。[1]

(一)班级设置

3+2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单独组班,人数约为36人,不能与普高的学生混班。单独编班,便于教师依据3+2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安排进度,利于师生课上课下互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尝试分层次教学:一部分参加过省会计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各个方面都很突出,适用一种教学方式;一部分学生在中专接受日常学习,各个方面正常,适用另一种教学方式,灵活安排。

(二)师资安排

3+2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同于普高生,在师资安排上要侧重考虑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教学理念、信息化水平等因素,这样才能为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配备优秀的教师。

(三)教材选定

一本好的《财务会计》教材应以会计准则为指南,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又不失严谨的表达出会计的业务处理方法。[2]目前市面上紧跟会计政策变化且高质量的适合3+2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教材基本没有,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兼顾理论知识与企业财务相关岗位的需求,自己动手编制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提供学生使用。

(四)课程实施

借助各种教学平台开展教学。

1.总体想法

借助各种教学平台讲授《财务会计》,一方面可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一方面比较符合3+2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把线上(课堂)线下(课前课后)学习串联起来,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具体教学情境实施——以财务报表为例

第一步:教师提前8天登陆掌上高校学习平台发布思考题:观看财务报表编制的视频,看后思考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方法是什么,分小组以PPT方式完成。教师通过后台随时查询每位学生的登陆时间、次数、听课时长,以此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之一。

第二步:学生登陆掌上高校学习平台接收思考题,通过平台里的资源开始课前自我学习。3+2的学生在中专时已学习了关于财务报表的相关知识点,但学生之间的差异两极分化严重,有的掌握牢固,有的一问三不知。利用线下时间,不同的学生依据自己情况学习,如果自己已会可以一带而过,如果自己不会可以反复学直至自己学懂为止。教师在线下要引导、督促,适时发言带领学生展开互动,推动任务进程。

第三步:教师、学生共同在教室利用2节课完成思考题。学生采用分小组的方式围坐一起,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以PPT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展示后要接受老师同学的提问并解答,师生给讲解的小组评分,负责讲解的同学是有加分奖励的。一轮下来,六个小组分别汇报展示,大家相互学习提问,涉及报表的基本知识学生普遍掌握;教师根据六个组的汇报把没有讲到但知识点又重要的给所有学生讲解分析。最后,教师发放评价表,学生之间相互评分,评分的项目包涵小组之间评分、小组内部互评、个人自评等。

第四步:教师带领学生到信息化实训室,利用4节课通过网中网平台完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选做)的编制。这个操作任务必须每一个学生完成,针对学生层次不同达标要求不同,优秀的学生得分90分以上(完成现金流量表加分),中等学生得分80分以上,一般学生得分65分以上。实训后教师在全班宣读得分前五名的学生,激励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结合实训情况教师应把易错、难点的操作再次强调,要求每位同学课余时间总结。

第五步:教师利用两节课时间完成以下任务:一上课大约30分钟利用掌上高校或学习通进行小考试,内容以助理会计师的难度及题型测验,随测随出成绩,教师花15分钟挑重难点讲解;40分钟要求所有学生把此学习情境的内容以书面形式的总结,最好是言简意赅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最后5分钟展示成果。

3.说明

会计报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一是3+2的会计学生对会计报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是报表需要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动手编制能力,三是借助平台可以课上课下相结合,调到学生积极性,有小组合作有人人动手,有理论有实操,尽可能把教学效率最大化;四是教学步骤可以调整,可以先去实训室编制再到课堂小组展示,视情况而定;五是《财务会计》的内容量偏大,其它的知识点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设置安排;六是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是最终期末成绩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五)课程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考核应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与水平性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占考评成绩的50%,水平性考核占考评成绩50%,具体内容见表1:

作为一名在高职教学一线的教师,长期从事会计相关教学,与时俱进,尝试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改进。本文探讨了借助信息化手段对3+2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期望与同行在教学实践中多交流,共同探索高职教育的前进。财

参考文献:

[1]崔灿.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9 (11):126.

[2]杨应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 (20):20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财务会计高职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