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彭楼引黄灌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05 09:12赵爱华张玉强
山东水利 2020年12期
关键词:管护用水节水

赵爱华,张玉强

(莘县水利局,山东 莘县252000)

彭楼引黄灌区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灌区范围主要包括莘县、冠县和临清市3 个县(市),总面积1 930.5 km2,涉及农业人口122.03 万,农田8.6 万hm2。彭楼灌区始建于2000 年,规划年平均引黄水量3.98 亿m3,渠首引水总流量为50 m3/s,引黄入鲁总流量为30 m3/s,灌溉总面积约13.33 万hm2。工程建成后,灌区已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开发整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灌溉工程体系。多年来,该水利工程一直为灌区的农田灌溉、抗旱和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水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灌区实际灌溉能力正在逐渐下降,灌区范围内用水无法保障,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1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引水困难

近年来,随着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实施,造成黄河河槽下切约2.5 m,进而出现渠首引水困难的现象。彭楼引黄灌区的流量为500 m3/s 时,设计渠首闸流量为50 m3/s,平均每秒引水总量仅为7 m3,引水效率仅占预期效果的14%,引水能力显著降低,同样也导致引黄入鲁水流量急剧下降,设计分配于聊城的引黄总水量为7 300 万m3,而现在引水总量为3 000 万m3左右,只能满足莘县部分地区的用水需求,其他地区如冠县、临清市,基本上处于无水可引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用水量逐渐增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已然成为阻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1]。

1.2 基础设施薄弱

彭楼引黄灌区修建之始,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具有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短缺等问题,并且,由于工程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并无专门的管护经费,而受益方(主要为乡镇和村级单位)对工程设施也未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导致许多基础设施出现老化失修,甚至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2]。虽然一直以来不断对骨干工程进行配套和节水改造,有效改善了灌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但与历史欠账相比仍相差甚远。灌区骨干工程的配套设施从未健全,田间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现象则更为严重,灌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本质改变。此外,灌区内农户主要为散式小规模生产,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效率低下,缺乏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1.3 管理改革面临诸多“瓶颈”

1)当前条件下灌区自身效益与农业节水理念的要求仍存在矛盾。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以公益性为主,主要为农业灌溉服务,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无其他途径的收益,其中水费是维持灌区正常运行的主要经费。由于农业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农业供水需求减少,导致灌区水费收入也随之降低,且在节水改造过程中,灌区还需支援相应的“人、物、财”。灌区收入不增反减,工程支出不减反增,如此“两难”的局面致使灌区自身的直接利益与农业节水的社会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协调,严重打击灌区群众节水的积极性。

2)推进水价改革陷入“僵硬”状况。一方面由于生产粮食收益低,农民对于水价只能在一定程度内承受,并且由于国家推行的惠农政策,提高水价存在社会压力,灌区的供水成本一直高于实际的执行水价。另一方面,灌区内年降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年际内降水变化量较大,因此水费收入受到明显波动,极不稳定。

3)农民用水户的参与感不强,缺乏工程的管护意识。用水协会的组织力度较弱,未切实发挥其最大效用,用水者对待水利设施管护的动力不强,致使出现“建、管、用”三位脱节等制约工程进度的现象[3]。与此同时,农民用水户协会缺乏专项管护资金支持,人员参与管护积极性不高,群众投工投劳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建设。

1.4 民主管理体制不健全

长久以来,由于涉及各方既得利益和财政资金关系,政府主管部门、灌区专管机构和农民群管组织相互之间,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管理权责问题。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民主管理体制,各方往往在行使管理职权时,出现权责不清或避重就轻的不良现象,给灌区管理工作设置了许多无形的障碍。针对灌区当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体制,明确灌区各方的权责关系,进而推动灌区良性发展,是灌区面临的急切问题[4]。

2 解决措施

2.1 落实彭楼引黄灌区改扩建工程

彭楼引黄灌区改扩建工程中规划干渠全长160 km,主要工程包括:一是渠首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改建引黄渠首闸、堤闸及毛岗提水泵站。二是改扩建及建筑物配套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河南范县境内17.52 km 输水干渠,以及聊城市境内输水干渠,建成后计划入鲁引水规模达到50 m3/s。三是管理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扩大灌区农田灌溉面积至15.3 万hm2,同时补给莘县、冠县、临清3 县(市)的地下水资源,不仅能改善灌区工业、农业用水条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用户饮水安全。

2.2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依据灌区节水长效化的建设理念,坚持供需平衡、经济高效、多渠道的节水原则,结合灌区各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节水、农业栽培和节水管理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区节水效率。

2.3 多措并举,共同推进灌区改革

灌区管理本身就涉及到多部门、多地区,情况错综交杂,工作量大,而灌区管理改革更是触及了各方的直接利益关系,涉及面广,仅凭水利主管部门和灌区专管机构是无能为力的。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将灌区改革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规划之中,通过水利、发改委、财政、人社、国土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分工负责,以便直接有效地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积极推进灌区改革。

2.4 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制度

一方面,中央、省等上级对大型灌区,尤其是那些既为财政困难区又是粮食主产区的地方,应加大财政拨款投入,相应地降低地方财政支出。并且,基于目前财政投入,根据每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额,从增长收入中拨付部分资金,额外投入灌区建设和管护,将需求差额缩小,并建立专项资金,保证灌区工程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运行。另一方面,利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社会资本及其它资金渠道,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田间工程改造。如此,中央补助性资金和群众投劳投资两部分投入在最大程度上整体被结合利用起来,双管齐下,使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同步进行改造,保证灌区水利工程整体发挥最大功效。

2.5 健全政策法规

灌区功能以提供灌溉供水为主,主要服务于农业与农民,虽然灌区有水费收入,但农业和农民本来就属于社会弱势的产业和阶层,再加上国家惠农政策的影响,导致水价低于成本,灌区水费收入出现严重的政策性亏损。面对灌区的这种特殊现状,首先要对灌区作用进行明确的定位,然后根据灌区面临的处境制定对应的政策,以此解决灌区经费不足问题,保证灌区维持正常运行,再通过优化配置灌区有限的水资源,使灌区得到良性长效发展。同时还要修订完善灌区管理和各项政策法规,依据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灌区管理中当地政府、水利部门、灌区专管机构和农民群管组织之间各自的职责和权利,理清管理关系,规范管理标准[5]。

2.6 加强灌区技术问题研究

灌区良性发展对保障地方的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地方稳定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针对灌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技术问题,比如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生态环境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研发并使用节水灌溉新技术等问题,管理部门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研究,为灌区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3 结 语

彭楼引黄灌区工程能在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进而促进当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灌区若要长期良性运行,则必须调整当前的策略改变灌区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夯实以彭楼引黄灌区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区自身供水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灌区管理机制,推进灌区改革,加强建设投入力度和外在管理能力。如此“内外”结合,以保障灌区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灌区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管护用水节水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