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森林碳汇量的有效对策

2020-01-06 02:42田强李奇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8期
关键词:营林森林资源二氧化碳

田强 李奇

(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 长春13002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日益严峻,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发展的大中型城市空气质量堪忧,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经引起了空气污染状况的逐渐加剧。如何谋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健康经济,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就空气污染问题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大大缓解了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众所周知,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就是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等因素引起的温室效应。森林植被具有光合作用,在维护生态环境碳平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应该通过提升森林碳汇量,充分发挥森林碳平衡作用,逐步解决二氧化碳排放过量问题。

1 森林碳汇的涵义

碳汇这个词最早是由联合国提出的,泛指国际上关于碳排放的交易,它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单指自然界,也同时涵盖了人为因素。碳汇活动主要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清除的过程。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业生产、人们生活、汽车尾气排放、秸秆焚烧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现象的产生,从而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常说的森林碳汇是属于自然属性的一种,又兼具了人工造林的功能作用。森林碳汇是森林植被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存储、消化的能力。森林植被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通过营林技术、合理采伐以及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森林碳汇储备量,确保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

2 森林碳汇量的影响因素

2.1 树木采伐。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森林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森林资源严重匮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幼林增多,对森林碳汇储备量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生态公益林的砍伐现象严控严管,生态林得以休养生息。可是城市建设离不开木材资源的供给,我们应科学合理的进行树木采伐,确保森林碳汇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2.2 林分质量。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很多树龄较大的苗木被砍伐,部分林区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将大量用材林投入到苗木市场,在砍伐的同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导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还有部分林区只追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碳汇量,大量种植一些速生树种,引起了林分结构严重失衡,林分质量更是无从保障,虽然短时间内提升了森林碳汇量,但从林业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方案,不利于森林碳汇量的可持续发展。

2.3 森林灾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灾害都会对森林碳汇量产生影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火灾,给森林资源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损害,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碳汇量将会显著减少,林分质量直接下滑。森林病虫害对苗木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病虫害对苗木的侵袭从根、茎、叶到整个植株,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碳汇能力将会降低,苗木生长受到威胁。每年春季都是森林病虫害集中爆发的时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必须牢固的守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第一关,从预防工作抓起,避免产生大规模的森林病虫害灾害,为提升森林碳汇量奠定基础。

3 提升森林碳汇量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营林技术工作。森林碳汇量的影响因素诸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在积极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营林技术工作,逐步提升森林植被覆盖率,完善林分层次结构,增强林业苗木质量。首先,预防森林灾害。春季气候干燥,林区要充分考虑到季节性因素,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影响森林灾害预防工作的注意事项,采取多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避免森林灾害发生。其次,运用营林技术。苗木的生长较为漫长,从幼苗到成材需要很长时间,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营林技术人员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采取适当的营林技术方法,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比如春季时,我们应及时清理生长过密的枝条,防止树木之间互争营养成分,为枝条分蘖留出空间,还要定期清理地下的枯枝和病虫害枝条树叶,避免虫害侵袭到苗木的根部。最后,规划森林资源。在营林技术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统计现有森林植被数量、种类、生长情况等等,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森林资源的规划发展提出方案,进一步规范森林采伐限额工作,采用适宜的采伐方式,遵循森林限额采伐的基本原则,对成熟林进行合理采伐,通过营林技术手段提升中幼林林分质量,做到科学采伐,合理补植苗木,重视退耕还林树种的选择,进而有效增加森林碳汇量。

3.2 完善森林保护机制。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森林植被始终处于健康的生存环境之中,如果森林生态环境长期受到各种原因的破坏,那么森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出现下滑,森林碳汇作用也会无法体现。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森林保护机制,从影响森林碳汇量的源头抓起,层层落实技术人员负责制,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比如森林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为苗木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促进森林植被质量的逐步提高,增强森林资源在森林碳汇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在提升森林碳汇量的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环境现状,在满足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情况下,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林分结构,维护好森林生态平衡,力求圆满完成森林碳汇量的硬核要求。如果林区的自然环境较差,树木结构不合理,中幼林较多,成熟林较少,我们就应结合多种森林经营方法,选择适当的造林地,运用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高效利用科学营林技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3.3 建设森林碳汇工程。首先,为了确保森林碳汇工程造林状况良好性,还需要结合其造林要求,重视树种的精心挑选。尽量选择那些固碳能力强、抗逆性良好、生态景观优美的树种,有效开展相应的种植工作,促使森林碳汇工程造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提升其造林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基于森林碳汇工程造林树种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气候状况、栽种树木的生长特性等,且需要考量不同类型树种的合理搭配,确保树形错落有致,给予造林技术在森林碳汇工程实践中应用水平提升方面必要的支持。其次,在运用森林碳汇工程造林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其建设对象,进而发挥出造林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森林碳汇工程的建设目标。将荒山荒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等视为造林对象,开展森林碳汇工程在这些方面的造林工作,实现对其造林技术的科学使用,完成好相应的造林工作计划。当建设对象确定好后,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位,并通过对不同造林对象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提高造林技术的利用效率,促使森林碳汇工程在实践中的造林效果更加明显,满足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问题的发生率。再次,为了达到造林工作高效完成、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目的,要深入了解森林碳汇工程的建设类型,具体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套种补植及更新改造。在森林碳汇工程造林的过程中,通过对其建设对象的了解,确定好相应的建设类型,确保该工程建设中的造林技术应用状况良好性,避免影响其应用价值。最后,注重对造林区域清理、整地、基肥施加等技术措施的配合使用,并将选择好的树种栽种到指定的区域,从而提升森林碳汇工程造林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其应用范围的扩大打下基础。同时,强化封山育林意识,落实好相应的工作,促使造林过程中种植的树木能够处于良好的生态状态,实现对森林碳汇的科学应用。

猜你喜欢
营林森林资源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提高造林质量及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