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优化教与学初探

2020-01-06 07:26朱西雅
科学咨询 2020年47期
关键词:教法物理笔者

朱西雅

(广东省广州市第75中学 广东广州 510507)

每年的初中升学毕业考试既是对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一次重要检测,又是对任教老师及学校教学质量的一次检查,如何在初三总复习中抓出实效性,是我们毕业班的老师共同关心和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连续9年奋战在初三教学一线,立足于素质教育为前提,通过优化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去进行物理总复习,注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并关注学生心理的调试、因材施教,确实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程度较大的提高。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三物理总复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学法,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

在初三物理总复习中,不断进步的成功感,是一颗稳定学生对该科目学习兴趣的心理天平的重要砝码,而“掌握学习”理论的实施,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时刻“掌握”自己,是达到物理学习成功的优良学法之一[1]。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步卢姆(S.Bloom)创导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强调学生必须与老师同时明确教学目标,且由学生主动努力学习,去争取成功。这种方法很适用于班级教学,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学都能适用,能让班级的全体成员或绝大多数人的学习达到优秀所需的时间缩短到最低。具体是将教学目标分割成许多小单元,学习时“掌握”一个单元再进入下一个单元。为检测是否达到“掌握”目的而对每个单元编制形成性测验卷A、B卷和总结性测验卷C卷,对形成性试卷的要求是:

①每次出两份同质、同量不同题目的试卷A、B卷,两卷上相同的题号对应相同的知识点,只是出题侧面不同。题目的编排顺序也相同。

②首次检测时取A卷,用30—35分钟进行评价。给出答案后,由学生自我评定对、错,并圈出错误题号,教师对典型错误点评,其余的课后在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或请教师指导。

③隔天用B卷再测试,但只做A卷中错题相对应题号的题目。两份试卷得分之和达80分以上为达到“掌握”水平,绝大多数人达到“掌握”水平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学习。几个单元后做一次总结性测试。

用A、B卷组成一套形成性试卷测试,如果学生在第一次使用A卷时只错了第1、3、5等十道题,第二次使用B卷时就只做第1、3、5等十道题,A、B两卷得分之和达80分以上者为“掌握”者。(对于问题学生“掌握”的标准可定为60分或其它标准。)如A卷中第1题是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知识点,B卷中的第1题也是关于该知识点的,在实际运作时,由于学生能够从A卷中知道自己失误在何处,就会主动去纠正和弄懂。当用B卷再次测验时往往都能达标。这种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出的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课堂内外主动向教师问问题的现象、学习小组中学生间的互相切磋、讨论问题都不令而行。由于每次只要解决A卷中不懂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逐渐增强自信心,这种积极、健康所谓心理状态对整个总复习乃至后续的高中阶段的学习都十分有利。

二、优化教法,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备学生,想方设法把“因材施教”落在实处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之间知识、能力、水平思维个体差异很大。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总复习中,课堂教学如果仍旧搞“一刀切”,势必造成大量时间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而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次“因材施教”地教学,仅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以落实到每一个人[2]。

笔者每年在初三教三个班,100多学生,即使不眠不休,下课后答疑解惑学生也要排队等候。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二:其一是借助电脑多媒体设备“分身有术”,让每个学生面对一个针对自己的“电脑老师”。先在校园网中分基础型、普通型和提高型建立题库(如前面第一点所述)。在复习中,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自选题型,在电脑上做完后立刻可以的到评价。对于不懂之处点击“帮助”即可提供分析、指导,仍不明白再求助于教师。这尤其适合于选择题的复习训练。其二是依靠学生分组定员互助互学:每班学生按成绩等级及其它综合能力分成A、B、C三类,组成十几个“三人小组”:每组中A、B、C三类各一人,互助互学。每组的正、副组长只须带好一个“兵”。组长就像“领头羊”是一个个小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讨论,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更利于他们自我提高。

(二)备实验,围绕重点设置辅助实验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一例恰到好处的实验比满黑板的推导、计算或唾沫横飞的说理更令学生信服和难忘。在复习课中精心设置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等是笔者的又一项教法优化。这项优化教法不仅能让学生对照实验印证头脑中的认识、澄清一些模糊观点、纠正某些认识歧误,能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的准确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搞好总复习工作意义重大;更深意义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的严肃科学态度和素养。

所以笔者一方面摸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的掌握情况,对遗忘的实验进行补做,另一方面更重视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情况酌情补充一些演示实验。或设计演示实验来辅助复习或用几个实验来说明一个难点,或用一个实验串起一些零散的知识便于学生记忆,或设计一例实验再次验证规律,加深印象。 如盛水容器中的漂浮小盒内置石块或木块直接放入水中,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压强的变化情况,单从体积的变化上推导表达式比较繁琐,反复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对此,笔者干脆安排了一个小实验:水槽中浮一个剪去上半部的可乐瓶,瓶内放石块,观察取出石块前后水位的变化;换用木块重复上述实验,再辅以推导说明,效果很好。所以,要精心准备总复习的实验。

(三)备教材,精选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将对一个个物理知识点的分散思维转化为对概念、原理、方法的集中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笔者实施的又一个优化教法。

在总复习教学中,如果让学生陷入题海,则众多的知识点和千变万化的题型,会令学生越做题心里就越没底。而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将精心组织的典型材料,如同类型的、近似的或截然相反的问题经过归纳整理,系统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花一定的时间去对比、研究、探讨。教师随时提供方法性指导。尤其是将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点或公式的运用,或是与问题相关的实验及其原理的应用弄清楚。通过对一个个物理题的知识点的归属性总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另一方面对物理的基本原理的回顾、提纲携领式的复习,实现把书读“薄”。学生学会的是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单独的个案,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对一些综合性题或发散性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就大大提高。

另一份提供给学生研究的典型材料中,有光学对比题;(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及光的直线传播的辨析题、凸透镜成像知识的对比题、光的折射知识的应用。)有对电流表、电压表在同一电路中不同位置是读数变化或在不同电路中的读数变化的对照、比较题等。通过对这样几组题的研究、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所对应的规律、公式对比的记忆、理解,很有裨益。这项教法的实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地引导作用,当学生们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后,将知识点串成了“线”, “线”汇成“面”。做到把书读“薄”,使学生跳出书山题海,所以说,只有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学得扎实而又轻松,才能真正做到“减负”而不减质量。

三、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正确的思维定势

“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学生十分喜爱物理实验,但认识规律要求学生要从对物理实验的观察上升到对物理规律的验证、理解和掌握。同时物理规律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才能记得准确和牢固[3]。

有人认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新授课的课堂组成部分,其实,复习课中也有必要设置演示或学生实验。例如,在复习电功率和照明电路这个小单元时,这对学生对实际功率的变化和计算这个难点,笔者设计的演示实验是:用“220V 100W”和“220V 40W”的灯先并联在照明电路中工作,后串联在照明电路中工作,比较先、后两次每盏灯的亮度变化,说明了实际电功率时变化的而不是定值;再观察比较后一次串联实验中“220V 100W”的灯居然比“220V 40W”的灯还暗,为什么呢?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串联时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就清楚了:原来“220V 100W”灯两端的实际电压比“220V 40W”两端的要低。由此引入、展开复习,并兼顾复习了照明电路的正确连接方式。效果明显好于单纯演黑板、说理的复习形式。又例如复习大气压知识时,对问题:用一支约20厘米长的顶端封闭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在充满水银的玻璃管顶部敲出一个小孔,管内水银将如何?学生们有多种推断,其一是:水银会从小孔喷出,因为水银对管顶有压强。其二是:水银会下降到与槽内水银面高度相平,等等。对此,笔者也不是简单地指出顶部开口后与槽形成连通器了事,而是做了替代性小实验:在水银槽中用顶端塞了橡皮塞的直玻璃管演示,然后拔去顶塞模拟敲孔,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印证他们的思维,再展开讨论,复习大气压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学生记得牢,复习效果好。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三物理总复习中,笔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指导他们优化学法,同时采取以上措施优化教法,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较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笔者还注意联合所有任课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及思想状况各方面的发展,稳定学生的情绪。今后仍将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教法物理笔者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