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山八友”陶瓷艺术美学特征*

2020-01-06 08:47
陶瓷 2020年3期
关键词:珠山王琦粉彩

于 杰

(景德镇美术馆 江西 景德镇 333001)

1 “珠山八友”历史溯源及主要成员

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城市”,它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成就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珠山,山峦环抱,如五龙抱珠,既是明清以来御窑厂的镇邪宝山,也是一直以来景德镇陶瓷的文化与象征。20世纪20年代末在此,八位志同道合的文人瓷艺家雅集于此,形成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瓷画艺术流派——“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这一称谓最早是在王大凡1938~1944年手稿《希平草庐题画诗稿》中《“珠山八友”纪实诗》提到的,分别为王琦、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王大凡八人。但在手稿之后,王大凡又提到邓碧珊也是“八友”之一。刘雨岑也曾提到“珠山八友”为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邓碧珊。然而在“八友”组成的问题上,不仅当事人说法不一,在“八友”作品中,也真实可寻这九人,乃至九人以外的人文痕迹。那么,在综合众多资料与历史背景下,我们追溯“珠山八友”的来龙去脉,大致可以分析出“八友”以味不以形,并不是特指八个人,而是一个将文人画应用到瓷艺上的一个“新粉彩”画派现象。虽然历史上对徐中南、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田鹤仙等人争议不断,但按照历史发展阶段来划分,也是目前学界最认可的一种分析。

早期以王琦为首,邀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人聚会切磋画技,也由于首次聚会在农历十五月圆日,取花好月圆、人寿年丰之意,所以“珠山八友”、“月圆会”因此得名。中期阶段由于王琦、邓碧珊的去世,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形成了以王大凡为主,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徐仲南、田鹤仙、汪大沧在内的几位“珠山八友”,此时的“八友”已是作为一种社会团体而存在,并且更加侧重市场的需要,比如徐仲南改画竹,田鹤仙改画梅。晚期阶段,何许人、汪野亭、程意亭去世后,又邀请了方云峰、张志汤等加入。所以说“珠山八友”是一群以创新传统工艺,弘扬文人画发展,不断提升艺术品位与境界的一个自由的艺术团体。

2 “珠山八友”陶瓷艺术的工艺美

陶瓷由于独特的材质使其与我们传统的中国画相近又不相似,与传统陶瓷同宗源又大有异处。陶瓷作品的色彩效果与陶瓷颜料的性质分不开,它既有材质上的局限性、变化性,又有其他材质不可比拟的独特性和神秘性。纵观以往“八友”的陶瓷艺术作品也都是重色赛过重墨,填色比过勾勒。比如何许人巧妙的将玻璃白运用到雪景山水中,先是以墨彩勾勒山岭树竹,于其上再施玻璃白,使整个画面彩料浓淡相宜,质感逼真且有层次,漫天白雪其间,楼阁多染以赤色,冷暖对比运用恰当,给这一片冰天雪地增加了几分暖意和喜庆,营造出了高洁旷达、意境深邃、晶莹剔透的艺术境界。王琦也十分善用玻璃白,他不是单纯使用玻璃白的色泽和质感,而是在绘画中融以玻璃白打底,再彩衣褶、花色、褶皱及明暗向背,使整个画面色彩丰富秀雅,明暗关系清晰,空间层次丰富。王大凡独创了“落地粉彩”技法,使浅绛彩画法起死回生。汪野亭、程意亭自行调配的粉彩艳而不俗。

“珠山八友”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逐步打破了传统粉彩“千器一面”的沉闷局面,引领景德镇粉彩瓷业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趋向成熟。

3 “珠山八友”陶瓷艺术的艺术美

3.1 形式与文化的结合

“珠山八友”在陶瓷艺术创作中虽然题材多变、风格各异,但都很好的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种于瓷上多形式结合手法的出现与“八友”们颇高的文学水平不无关系,他们常常用诗文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文呼应,更曾美感”。他们倡导的这种有意识的多形式融合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内容充实,诗书画印交汇,在变化中求得了统一,形成了“珠山八友”独特的构图形式,也开启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绘画的新时代。

3.2 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伴随着“珠山八友”这一历史团体的出现,“新粉彩”这个名词应运而生,“新”是较传统而言的,是“八友”基于浅绛彩的表现形式,加之对陶瓷材料、工具、工艺特性的娴熟把握,打破旧的艺术程式,引入中国画思想内涵而开辟的一个广阔的文人艺术新空间。至此,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陶瓷绘画逐渐完成了工艺技术到艺术情怀的转变,呈现出了追求个人风格、文人情怀的新风貌。

古来匠人都是在传统技法的继承下,不加思考,遵循复制的原则描模誊写发展下来的,但“八友”所代表的艺术家则不同,艺术源于创作,其在于笔下的律动和内心的表达,是直抒胸臆的情感迸发。这种以我心为万象立法的主体自由意识将粉彩与中国画艺术完美融合,开辟了带有个人风格、民族特色、历史印记的“天人合一”的文人艺术道路。以此,“八友”艺术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陶瓷肖像画,改进了落地粉彩工艺,创出了水点桃花绘画,尝试了粉彩雪景填色,革新了阴阳彩染技法……,大大跨越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临界线,把工艺绘画带入了纯艺术的美学王国。

往往我们在欣赏“八友”作品的时候,都能品味到画中深厚的内涵和画外浓厚的书卷气息,体会到瓷艺之中郁郁的古风和摒弃繁缛的妙境,即便使只是一个虫草,两只小鸟,三条游鱼,也能表现出一个广阔的天地,所谓“意在笔先”,“境由心生”,“境生象外”。他们的作品化客观物象为主观心象,化实体物境为虚幻意境,化陶瓷艺术为美学王国,这就是“珠山八友”艺术最杰出的贡献,也是中国近代陶瓷艺术史上尤为重要的新开端。

3.3 美学与情感的结合

“珠山八友”生活的时代处在内忧外患,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忍受着多重的压迫和剥削,人们迫切渴望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珠山八友”将艺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将集体探索与保持个性相结合。

在“八友”的作品中不仅常见梅、兰、竹、菊、荷这种公认能够融注心灵操守与价值取向的代表性物象,也有那些具有讽刺现实生活意味的作品,借以表达对社会与现实的关注态度,对军阀混战的讽刺和鞭挞,以及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珠山八友”的作品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华在陶瓷艺术中加以弘扬和发展,形成或文人雅士,或自然风光,或社会现象于一体的佳作,处处都渗透着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保护和弘扬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他们在不断摸索与创新中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心理,同时也为历史的再现做出了多方面的记录,更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结论

“珠山八友”的粉彩艺术无论是对国画笔墨情趣的追求,还是对画面意境的沉静和构图空灵的表达,都与以往的陶瓷艺术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这种富有创造性的钻研和表达不断地融合相关姊妹艺术,体现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在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成为时代的一面旗帜,给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且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猜你喜欢
珠山王琦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皇帝的新装》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