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研究获新进展

2020-01-06 13:09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色系多肽荧光

2020年7月8日,美国化学会(ACS)对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齐崴、博士王跃飞团队关于“彩虹色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与新闻推送。

海洋生物水母中天然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能够发射绿色荧光的生物分子,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对GFP的定向改造研究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其开发的多色系荧光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命体系中不同尺度精细结构的精准动态成像。然而,对于非生物学背景研究者而言,GFP使用技术要求较高、操作相对复杂,价格也较昂贵。因此,科研工作者仍在致力于寻求更为廉价且使用简便的生物成像荧光分子。

近年来,齐崴、王跃飞团队一直开展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的研究工作。近期,该课题组开发的基于多色系多肽荧光纳米颗粒的“颜色工具箱”,可作为潜在的GFP替代物。

该工作中,研究团队设计了12种含有苯基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或组氨酸的短肽,通过技术手段使得多肽分子组装成球形荧光纳米颗粒,改变多肽分子序列后,肽基纳米颗粒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覆盖红、橙、黄、绿、蓝在内的整个可见光区域颜色,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彩虹色套装”。

据介绍,在生理条件下,仿生荧光多肽展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光稳定性和靶向特性,并且使用简便、成本低廉,在生物成像与检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08259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报 陈彬.新型仿生荧光多肽研究获新进展[EB/OL].(2020-07-14).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7/202071415271495857576.shtm

猜你喜欢
色系多肽荧光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根提苗就用碧邦有机多肽氮水溶肥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红运当头
大地色头号玩家
魔力荧光色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秀色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