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2020-01-06 19:15崔娟娟
山西水利 2020年3期
关键词:临汾市用水量总量

崔娟娟

(临汾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山西 临汾 041000)

1 临汾市概况

1.1 地理概况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市毗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东以霍山与长治、晋城两市相邻,南与运城市接壤,市南北长约170 km,东西宽约200 km,总面积20 294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

1.2 气候特征

临汾市地处半干早、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市气温呈现中部地区向东西两翼递减的趋势。降雨量分布时空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 月,其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70%左右,区域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川、东山大于西山。气侯干湿程度差异小,干旱指数为1.8~2.2,属于半湿润地区。

1.3 地形地貌

临汾市地势呈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东有太岳山及中条山、西有吕梁山,山地之间为临汾盆地。盆地北起霍州市境内的南涧河,南到侯马市的紫金山,中间由柴庄隆起将盆地隔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呈北东延伸,南部近东西走向。盆地海拔420~550 m,由北东向南西倾斜,南北长约102 km,东西宽平均24 km,北窄南宽。全市山脉多呈锯齿状,北北东走向。在石灰岩分布区,沟谷纵横,地形切割剧烈,有的深达数百米。

1.4 水资源利用现状

2018 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0.15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57 亿m3,地下水资源量8.05 亿m3,重复计算量5.47亿m3,全市产水系数0.11,产水模数5.00万m3/km2。

2018 年全市实际总用水量为7.89 亿m3,其中地表水为5.29 亿m3,占总用水量的67%,地下水2.60 亿m3,占总用水量的33%。按用途分类,生活用水1.12 亿m3,占全年总用水量的14.2%;生产用水6.43 亿m3,占全年总用水量的81.5%;第一、二、三产业用水量分别为5.49 亿 m3、0.79 亿 m3、0.15 亿 m3,分别占生产用水的85.4%、12.3%、2.3%;生态用水 0.34 亿 m3,占总用水量的4%。

2 临汾市水资源特点分析

2.1 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根据临汾市水资源二次评价结果,全市1956—2000 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2 亿m3,现状条件下,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2.3%,水资源模数7.50 万 m3/a·km2,仅为全国的 26.8%;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8 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6.55 亿 m3,地下水可开采量8.14 亿m3,重复量为 3.92 亿 m3,扣除岩溶水入境可利用量,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9.05 亿m3,平均水资源可利用率59.5%。

临汾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50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20。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的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2.2 水资源地域分配不均

依据山西省水资源流域分区划分结果,全市水资源一级分区中,西山沿黄支流区涉及西山六县,由于区域内山高坡陡的特殊地形地貌,河流多数比降大、流程短、水流急,汛期降雨集中、洪水直入黄河,且地表黄土覆盖层较厚,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河流泥沙淤积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该区水资源总量 27 886 万 m3,水资源可利用量 9 608 万 m3,平均水资源可利用率34.5%,2018 年区域内用水总量3 605 万 m3。

汾河区涉及平川七县,是全市经济核心区,人口相对集中,城镇化水平高,用水量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供需矛盾突出。该区水资源总量100 622 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73 038 万m3,平均水资源可利用率72.6%,2018 年区域内用水总量73 554 万m3,已超出本区水资源可利用量。

三门峡—沁河区和沁河区涉及其余东山四县,区内河低地高,受自然条件限制,就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困难较多,开发利用率低,两个区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 390 万m3、22 274 万m3,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452 万m3、7 430 万m3,平均水资源可利用率分别为32.5%、33.4%。

2.3 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由于地表水资源量不足,过度依赖地下水,造成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目前,省政府已经划定全市两个地下水超采区——古堆泉域中型岩溶水超采区和侯马小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古堆泉域中型岩溶水超采区,涉及临汾市的超采区面积381 km2,分布在襄汾、曲沃、翼城、浮山等4 个县;侯马小型孔隙水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位于侯马市浍河两岸,超采区面积78 km2,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33 km2。

2.4 河流水质恶化现象严重

根据2018 年全市地表水断面监测结果,劣Ⅴ类水质站点占监测站点总数的50%,其中重要河段水质多为劣Ⅴ类,水体污染导致大量水资源丧失了可利用功能,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呈水质型缺水状态。全市主要城镇河段及汾河干流已被污染,水质较差,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城市上下游及工业发达区河段污染较为严重。

2.5 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可利用水量越来越少,但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还不够强。农业灌溉用水方面,部分地区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2018 年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6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还不够高,2018 年总复用率65.1%,仍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城镇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仍然存在。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和相关对策

3.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合理配置水资源。以用足黄河水,用好境内地表水,保障区域生态水,涵养本地地下水为水资源配置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水资源配置和保护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粗放型用水,以“三条红线”倒逼水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确保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2 实施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合理管控人口、经济发展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加快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

3.3 修复生态环境涵养水源

加强水源保护区以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针对汾河、沁河、昕水河等河流的不同生态情况,实行“一河一策”。以保障泉域水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加大流域内龙子祠泉、郭庄泉、霍泉、古堆泉等泉域管理与保护力度。采取生态沟渠、净水塘坑、跌水复氧、人工湿地等措施,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提效改造,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合理布局种植业、科学使用化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

3.4 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

把水资源节约保护宣传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安排实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重大节日集中宣传,日常宣传也要常抓不懈。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紧扣市情水情,依托新媒体新媒介,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将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共同夙愿上升到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号召大家做节约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实践者,从我做起,联动家庭,辐射社会,人人知晓水情,处处节约用水。

4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危机的压力与挑战也呈上升趋势,只有合理的配置、严格的管理、高效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才能维系水资源的正常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临汾市用水量总量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