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巧龙新材料

2020-01-06 01:49王军有刘治平郭斌马飞敏康艾王小兵
化石 2019年4期
关键词:耻骨椎弓远端

王军有 刘治平 郭斌 马飞敏 康艾 王小兵

苏氏巧龙是一类体型较小的真蜥脚类恐龙,最早由董枝明于1990年研究命名。苏氏巧龙化石材料相对较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同一化石点发现24具大小不同的个体材料。正、副型标本和归入标本均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地区恐龙沟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组。近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额济纳旗马鬃山地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发现了一种小型的短颈型蜥脚类恐龙,经对比研究与苏氏巧龙的特征最为接近,鉴定为苏氏巧龙新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发现的苏氏巧龙新材料比较完整,包括11个颈椎、12个背椎、5个荐椎、39个尾椎,部分颈肋、背肋和脉弧,成对肩胛骨、乌喙骨、肱骨、尺骨和桡骨,基本完整的左右前脚掌指骨,成对的肠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基本完整的右后脚跖骨和趾骨。主要骨骼特征描述如下:

第6颈椎椎体左侧视(a),第6颈椎椎弓侧视(b),第8颈椎椎体左侧视(c),第8颈椎椎弓左侧视(d)比例尺等于1cm

前部颈椎的椎体由短变长,神经弓和神经棘由低变高,侧凹由浅而逐渐加深变长。后部颈椎的椎体则由长逐渐变短,变高,神经弓和神经棘由低渐次加高,纵向的板状神经棘开始变成横向加宽。颈椎椎体后凹型,前端的前突呈半球形,与椎体之间有一环棱,在环棱的两侧缘有大的扁平结节突——副突,向下外侧方伸出。椎体侧凹发育,内有斜的内隔板,将侧凹分成前后两个凹坑,一般前面一个凹坑较小而浅,后面一个大而深,并随椎体的加长而加深,斜隔板的倾角也随侧凹的加长而逐渐变直立。腹面平,腹中嵴消失。神经弓低,前关节突前伸,呈角状,其前端上侧面有一椭圆形前关节面,由关节面基部上缘伸向神经棘的一条上边棱——神经棘前关节突板,向后左右两条板相交于神经棘之前缘,基部形成一三角形深凹——神经棘前凹,此凹随神经棘之升高而变浅。在神经棘的外侧,横突上方有一浅的长形凹坑——横突上凹,此凹随横突之升起而逐渐位移至横突后侧。后关节突之前有一浅凹——横突后凹。横突由三条嵴板支持。颈椎神经棘低,呈纵长的板状,向后移至椎体中部,顶面宽,基部前后缘分别为神经棘前凹和后凹,神经棘的后侧两边缘由后关节突棘板支持。

颈肋短,三头型,前突呈锥形,肋小头和结节发育,向后随着横突上升,结节相应加长,角度加大。颈肋的远端变细而尖,游离不与后面的颈肋前突愈合。

后部颈肋外侧视(a),内侧视(b),中部颈肋内侧视(c),前部颈肋内侧视(d) 比例尺等于1cm

第2背椎椎体左侧视(a),第11背椎椎体左侧视(b),第2背椎椎弓前视(c),第11背椎椎弓后视(d)比例尺等于1cm

前部背椎神经棘横宽,横突水平伸出,横突前板和后上板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神经棘后倾,神经棘后凹较深,前后关节面倾斜。后部背椎神经弓和神经棘高而直,神经棘横向变窄,侧面收缩向内褶起,后关节突位移到神经棘后侧,两关节突渐次相靠。横突向上伸,呈三角形,横突下板移到腹面,副突移到神经弓根部及前关节突之下。

背肋双头型,构造简单,随着背椎横突的升高,肋头和结节的角度加大,肋骨远端较圆,在形态上接近原蜥脚类的肋骨。

荐椎5个,椎体不愈合,双平型,两端扩展,无侧凹,腹面有粗的腹嵴。荐横突和荐肋愈合形成板状的荐横肋骨板,两端扩展,骨干扭曲,远端彼此不连接,尚未形成桅形的荐横肋骨板。中间三个荐神经棘愈合,呈扁板状,侧面存在平行的垂直棱板。

前部尾椎前凹型,凹度向后逐渐变浅,椎体无侧凹,其上有残存的横突,向后减弱,直至消失,残存的尾肋与之愈合,在前四个椎体上有形成扇形的尾肋。神经棘高,棒状。中部尾椎双平型,无侧凹,中央收缩,前后端加宽,神经棘变低,呈板状向后倾,顶端粗实。后部尾椎椎体双凹型,凹度浅,椎体长,神经棘纵向加长,向后倾。

左侧第三背肋后视(a),右侧第三背肋后视图(b) 比例尺等于1cm

第1荐椎左侧视(a),第1荐椎背视(b),荐椎椎弓左侧视(c),荐椎椎弓背视(d)比例尺等于1cm

第2尾椎椎体左侧视(a),第3尾椎椎弓左侧视(b),第8尾椎椎体左侧视(c),第8尾椎椎弓左侧视(d),第12尾椎椎体左侧视(e),第12尾椎椎弓左侧视(f) 比例尺等于1cm

左侧肩胛骨外侧视(a),右侧肩胛骨外侧视(b)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乌喙骨内侧视(a),右侧乌喙骨外侧视(b)比例尺等于1cm

肩胛骨厚实,远端骨板较窄,向体侧弯曲,内侧面平,外侧中央隆起,前缘薄,远端加宽。近端肩胛骨体扩大,外侧有一横向椭圆形凹陷,后缘加厚,与乌喙骨缝连,形成肩臼凹,下边缘较直,与乌喙骨上缘缝连

乌喙骨亚圆形,盘状,外凸内凹,侧边缘薄,上缘与肩胛骨缝连处较直,下内侧(后缘)为一加厚的深凹,与肩胛骨的肱骨凹相连构成一个半圆形的关节窝,乌喙孔椭圆形,靠近上缘。

肱骨骨干直,骨干切面亚圆形,两端扩展,近端宽而厚实,肱骨头粗隆,三角嵴扩展,远端有两髁,两髁之间有一粗隆,外侧缘有一小外伤髁,在肘面有光滑的滑车凹。

尺骨较直,近端粗扩,端面三角形,关节面上有粗隆结,肘突不发育,远端扩展不明显。

桡骨略短于尺骨,骨干较直,两端略扩展,关节面内凹形成凹窝。

肠骨扇形,前叶发达,向前外方向伸,后叶突不发育,肠骨体外侧略向内凹。耻骨突发达,呈板状,向前下方伸。坐骨突不发育,仅有一长圆形结节。在髋臼凹的上边缘有一小隆沿髋臼边缘升起成嵴。

耻骨的前外缘厚实,外侧隆凸,后缘薄,骨干部较宽,近端前侧有一长形结节面,与肠骨的耻骨突相接,向后方耻骨板变薄,开始向外侧扭曲,呈弧形,构成髋臼之前下缘。在耻骨后侧方的边缘上有一大的缺凹,为闭孔,此孔斜长,开放型,从边缘破碎判断,闭孔有可能为封闭状。耻骨远端加宽,内侧有粗隆嵴形成耻骨联合,成对应式联合。

左侧肱骨后视(a),右侧肱骨后视(b)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尺骨外侧视(a),右侧尺骨内侧视(b)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桡骨外侧视(a),右侧桡骨内侧视(b) 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坐骨外侧视(a),右侧坐骨外侧视(b) 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肠骨外侧视(a),右侧肠骨外侧视(b) 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耻骨外侧视(a),右侧耻骨内侧视(b) 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股骨后视(a),右侧股骨后视(b)比例尺等于2cm

左侧胫骨外侧视(a),右侧胫骨外侧视(b)比例尺等于1cm

坐骨较耻骨短,构造简单,外侧凸,内侧平,近端有弯月形的凹缘,将肠骨关节面和耻骨关节面分开,构成髋臼的后侧壁。坐骨远端不扩展,内侧面有粗糙的连接结面,两坐骨以韧带相连。

股骨直,骨干扁圆,股骨头半圆形,没有明显的颈,第四转节位于骨干中部后侧内,呈粗隆状,外侧有一纵向浅沟,为收缩肌凹。股骨远端扩展明显,内髁亚圆形,大于外髁,髁间凹较深,在外髁的外侧有一浅的纵沟分开外髁和上髁,股骨远端前侧面内外髁间有纵深的滑车。

胫骨直而粗壮,近端扩大,端面椭圆形中有一凹,容纳股骨的胫骨髁。前外侧的胫骨嵴为一长形翼状突,在骨干的1/3处消失。胫骨远端略膨大,端面上有一深凹——距骨凹。距骨凹的外侧是一大的跟骨突,呈半月形。

腓骨细长,略短于胫骨,构造简单,两端略扩展,近端略大于远端,骨干切面扁平。

苏氏巧龙装架右侧视

左侧腓骨内侧视(a),右侧腓骨内侧视(b)比例尺等于1cm

新材料虽然未保存头骨,但头后骨骼特征与苏氏巧龙的鉴定特征一致,如背椎神经弓前面或后面的神经孔上方发育垂直的中线板,中后部背椎发育前关节突内板;中前部背椎神经棘呈前后向强烈压扁的板状,中部背椎神经棘横突板分叉,分别与神经棘前关节突板和神经棘后关节突板连接;中后部背椎前关节突横突板大致平行于副突横突板,两骨板之间形成纵长的凹槽;前部尾椎椎体前凹型,中后部尾椎椎体侧面较为平直。崇州天演博物馆根据已发现苏氏巧龙头骨及复原骨架进行了装架复原,组装成一具体长5米,头高1.75米,躯干高1.25米,体宽0.8米的完整骨架。

苏氏巧龙新材料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额济纳旗下白垩统地层,而此前发现的苏氏巧龙均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上侏罗统地层。因此,新材料进一步扩大了苏氏巧龙的生存时代和古地理分布范围,不仅补充了苏氏巧龙的解剖学特征,而且为研究苏氏巧龙的演化分布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猜你喜欢
耻骨椎弓远端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胸椎骨折患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孕期耻骨疼痛有什么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