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钛产业链暨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洛阳隆重召开

2020-01-06 06:03何蕾
钛工业进展 2019年6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10月30—31日,2019中国钛产业链暨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绿色发展 质胜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主办,新安县人民政府、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和北京海闻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贵州遵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钛企业以及《钛工业进展》、钛锆铪工业网等行业媒体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琴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运行局原局长肖春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所长刘艳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会长宝钛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王文生,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红飞,新安县副县长赵汝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翃,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主任周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有稀土部处长何青,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司研究员郭涛,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总经理颜学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其红等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100余家企业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由钛锆铪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逯福生主持。

七二五所所长刘艳江、洛阳市新安县副县长赵汝宪首先致欢迎辞,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等表示热忱的欢迎。七二五所从建所之初,就成立了钛合金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机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建钛合金舰船材料体系,先后参与了辽宁号、首艘国产航母、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全海深载人器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为海军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较早建立了从原材料到深加工产品的完整钛产业链,并制定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探索绿色技术创新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军工科研和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安县产业聚集区则是洛阳市政府批准的首批产业聚集区,目前“725所钛产业”产业园等已初具规模,园区内基础设施已到位,以洛阳核新钛业、双瑞精铸复合材料、洛阳顺易钛业等为代表的钛加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海绵钛生产规模由最初的年产5 000 t提高到现在的年产30 000 t。未来,新安县将进一步拓宽钛产业经营范围,向高端迈进。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琴华对目前我国钛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2018年,我国海绵钛、钛材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在战略新兴产业和国防科工产业的带动下,高端领域钛材需求也在稳步增长,但是挑战依然严峻。在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有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例如:高品质海绵钛(“90”钛)生产批量少,批次质量不稳定;钛及钛合金型材、挤压管材、大型锻件、铸件的加工能力有待提高;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差距。洛阳作为我国“钛业”基地之一,为我国钛工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已形成了创新发展、聚能联动、利益共享的,以中船重工七二五所为龙头的钛及钛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相互交流,共同推进我国钛产业的科技进步!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运行局原局长肖春泉指出,在当前能源消耗总量受限、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如何做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钛工业极具指导意义。钛锆铪分会会长王文生讲到,随着国家环保治理、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等措施不断深化,钛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中国钛产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动力。但是,按照国家调结构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钛企业必须解决好环保治理、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的问题,钛行业才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次高峰论坛以“绿色发展 质胜未来”为主题,就是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为钛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共同推进钛行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此次高峰论坛围绕目前钛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以及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并邀请到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春晓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其红、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周鹏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司郭涛研究员、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正红、宝钛集团宝钛研究院副院长王晓翔、遵宝钛业有限公司总工朱卫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赵永庆、新疆湘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刘洪贵等10多位行业专家、部委代表、企业领导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曹春晓院士畅谈了钛与航空发动机所结下的不解之缘,并对未来的美好前景进行了展望,预测TiAl合金的应用将迅速扩大;王其红副所长介绍了钛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状况,指出未来钛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周鹏主任详细介绍了《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钛冶炼部分)实施评估的进展;贾翃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中国钛工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今后钛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通报了2019年上半年我国海绵钛、钛加工材产量统计数据。其中,2019年上半年我国海绵钛产量为39 595 t,较2018年同期增长24.1%,其中攀钢集团、双瑞万基、朝阳百盛、朝阳金达、宝钛华神、遵义钛业产量均过4 000 t;钛加工材产量为27 287 t,较2018年同期增长26%,其中宝钛集团、湖南金天、中铝沈加、西部材料、云南钛业、攀钢钛材产量均过2 000 t。我国将迎来对高端钛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期,钛行业有望迈进5~8年的高景气成长周期,而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起步阶段,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壁垒在于航空级钛材的研发能力和制造工艺,未来中国钛产业的需求将有30%~40%来自航空工业。

主题会议结束后,10月31日上午同步召开了钛行业绿色发展论坛暨《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研讨会以及钛行业高端应用高峰论坛。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钛行业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次《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周鹏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司郭涛研究员以及双瑞万基、贵州遵钛、攀钢集团、禄丰新立、朝阳金达、宝钛华神、仙桃中星、龙兴钛业、龙蟒佰利、新疆湘晟、攀枝花学院等国内主要四氯化钛、钛白、钛渣及海绵钛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主要领导和资深专家。

生态环境部周鹏主任首先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以及相关钛企业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研讨会切实了解相关钛企业的排污情况,推动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接下来,双瑞万基副总经理刘正红围绕征集到的各企业关于排放标准的反馈意见,从钛行业概况、标准解读、国内外污染物治理现状以及新环保形势下钛企业的应对举措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发言。各企业领导纷纷表示,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无论是四氯化钛、钛白、钛渣还是海绵钛生产企业,都将努力通过设备升级、工艺改进等途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同时,也向生态环境部领导汇报了目前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现行《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周鹏主任在现场均给予了解答。此次研讨会上,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就检测手段、标准限值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加强对污染物检测标准的修订、对全密闭式电炉二氧化硫排放限值进行调整等共计10项意见。

钛行业高端应用高峰论坛则吸引了众多钛加工材生产及应用企业。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总师张韧首先作了题为《国产钛合金在大型客机的应用》的报告。接下来,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凯旋、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朱知寿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副主任蒋鹏、洛阳核新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斌以及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茵琪结合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围绕近些年来航空航天及海洋等高端领域用钛合金的发展、先进生产技术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报告结束后,参会企业代表与商飞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31日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七二五所、双瑞精铸、双瑞万基以及核新钛业等洛阳市重点钛企业。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