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提升路径研究

2020-01-06 05:03林庆华
中国环保产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街道乡镇文明

林庆华

(南安市康美镇人民政府,福建泉州 362332)

1 前言

回溯国家战略思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两山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转变,要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的平衡点,树立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这在乡镇(街道)生态示范区建设之路上得到了具体的实践,乡镇(街道)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包含了环境优美乡镇(街道)、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的创建,考核水平不断进步与提升。但“生态乡镇(街道)”离“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尚有距离。本文基于溪美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的历程,探析了乡镇从“生态+”到“+生态”的提升路径,可为基层生态环保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2 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的成效

2.1 溪美街道简况

溪美街道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区中心,是南安市政治、商贸、文化中心,辖区面积65km2,2017年总人口9.1万人,工业生产总值113.2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西溪、兰溪贯穿街道,亲水休闲慢道将14.5万m2的兰溪湿地公园和南山、河滨、柳湖等公园串珠成链,以及沿溪的璀璨新城,诠释了小城“溪美”拥有的生态环境。2013年溪美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街道的称号。

2.2 国家级生态街道的创建过程

溪美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过程中,重点考察《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五项基本条件、三大类建设指标15项考核指标,尤其关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地表水环境质量及空气环境质量等环境、民生优先指标。自2010年的动员、部署,街道全民参与、积极创建,历经3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街道考核的达标要求,顺利通过原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和原环境保护部的考核验收。

2.3 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的成效

溪美街道国家级生态街道创建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亮点,取得了突出成效。

(1)改善基础设施。扩建了20万m3/d的自来水厂,配套1.15万m3/d污水收集管网和提升泵站,实现了饮水安全有保障、污水排放稳达标。

(2)美化街区环境。升级三大公园,建设兰溪湿地和亲水休闲步道,为南安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沿江风景线。

(3)环卫管理常态化。强化环卫设施与人力配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模式,实现辖区生化垃圾处理率达95%。

(4)专项整治环保问题。取缔无环保手续和设施的畜禽养殖场和砖窑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

3 “生态+”与“+生态”的差距

据统计,全国共有近3000个乡镇(街道)入选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而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生态乡镇(街道)升级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不再是停留在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重点考核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态设施建设能否保障环境质量的提升,而是在经济业态和社会发展形态上要全面体现生态要求,且具备完善的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制度的建设、生态景观的塑造等。

生态文明乡镇(街道)是生态乡镇(街道)创建的深化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评定结果。在经济业态上,其表现应是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业态,例如发展将畜禽养殖与生态种植结合的生态农业,又如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共生的生态工业园。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崇尚生态化的生活方式,例如不仅全社会实施垃圾分类,而且有较完善的乡村民众生态环保规约和环境伦理评议的基层民主架构。

从“生态+”到“+生态”,必须要转变“做大规模、做大工业、做大城镇”的惯性思维和发展路径,在没有可遵循固定的模式和可套用案例的情况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行先试,变革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探索生态文明时代的新范式。“生态+”仍以经济为先,而“+生态”的发展理念是以人类文明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为导向,严守底线提升生态价值以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物质效率以人为本的转变也是两者的显著差别,“+生态”更为关注优化人口结构和提升人民福祉,其引发了人口从城市向乡村逆向流动的新现象。行政干预向自觉践行的管控形式转变反映了行为主体(人)环保意识的差距。不同于“生态+”的行政环保立法与执法,“+生态”要求民众具有自觉的区域生态保育责任,从而在人为活动与自然和谐上由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

4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中溪美街道“+生态”的提升举措

针对溪美街道已达成的生态成效,结合从“生态+”到“+生态”的差距分析,要将溪美街道从生态街道升级到生态文明示范街道,应在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建设。

4.1 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立足现有的特色产业及生态资源优势,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特色优势产业等生态型工业为支柱、以效益型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对传统发展方式进行升级,将成功科技工业园区转型为生态工业园区,在“天广牌”“FK”“仙境”等商标上加贴“绿色”备注。

4.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通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遏制生态破坏,减轻自然灾害,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安全,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著增强后桥水库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调节利用能力,保持其一级保护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为区域健康发展提供最有力的生态支撑。

4.3 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引进生态人居技术开发成果,结合区域自然条件进行集成改造,从建设生态型街道定位出发,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机结合的街道体系,重点发展生态街道建设,推广生态住宅和院落建设,实现资源的减量使用和循环利用。创建的生态住宅示范区,将成为绿色消费、清洁能源、垃圾分类的典范小区。

4.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生态文化是新的文化,通过绿色学校、环保公益、终身教育等渠道,已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通过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对比,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兴趣,让绿色深入人心,这将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5 结语

作为国家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及各级市、县已颁布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素质”与生态环境“高颜值”的共赢。作为基层乡镇,守住了“青山、碧水、蓝天、净土”,未来的溪美街道将很快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文明示范街道。

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的溪美街道

猜你喜欢
街道乡镇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热闹的街道
漫说文明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街道生活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