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研究

2020-01-06 03:24凌婉阳邓丹丹胡朝晖
甘蔗糖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甘蔗标准化

凌婉阳,李 美,邓丹丹,胡朝晖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

0 前言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甘蔗糖产量占全国产糖量的80%以上,甘蔗在中国制糖业中占据重要的原料地位[1]。随着国际食糖市场竞争剧烈化,国内甘蔗制糖产业的提质增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作为主要原料的甘蔗,其产量和质量成为直接关系甘蔗制糖产业效益和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另外,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保障和农产品质量的日益重视,人们对原料甘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甘蔗种植生产相关的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甘蔗生产标准化发展水平仍待提高,目前仍未真正形成涵盖甘蔗从产前、产中到产后整个生产种植过程的标准体系,而且标准体系完善的方向仍不够明确,无法满足现代甘蔗产业发展、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甘蔗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2]。本研究主要围绕甘蔗生产种植方面,对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索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建立的方法和建议。建立完善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汇总和总结目前甘蔗种植生产方面的标准化发展现状,更有力地指导甘蔗产品种植,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另一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原料的质量,对提高制糖生产效益、提升甘蔗制糖产业竞争力、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

1.1 定义与内容

甘蔗生产和糖品加工是甘蔗制糖业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分属农业和工业2个范畴,相关标准的主体、内容和外延均有明显差异,本文主要选择甘蔗生产种植方面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展开研究。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即涉及甘蔗生产质量控制和安全规范的所有标准的集合,是指在甘蔗生产的全过程中,对工序与环节涉及的概念和过程内容集合进行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化,提供明确的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规范甘蔗生产管理和甘蔗产品收获利用,确保甘蔗及其产品质量、产量和使用安全而制定的相关的标准性文件。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主要针对甘蔗生产中产地环境选择、品种选育、品种鉴定、种苗繁育、种植管理、植保措施、栽培技术规范和产品收获等过程,对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化学品和生产实践等建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甘蔗生产、管理、加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导甘蔗生产工作,促进甘蔗生产产业的标准化、科学化,提高甘蔗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先进的甘蔗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确保甘蔗生产和甘蔗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高甘蔗生产的品质、效益和竞争力。

1.2 发展历史

早在 1964年我国就发布了甘蔗制糖业第一个国家标准《白砂糖》(GB 317-1964),1967年发布实施甘蔗制糖业第一个行业标准《赤砂糖》(QB 532-1967),但这2个标准均为甘蔗制糖行业中糖产品质量的标准。而甘蔗生产方面的标准则相对更晚出现。1968年1月,台湾地区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食用甘蔗》(CNS 2876-1995)并在1970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但该标准属于地方标准并且其内容主要围绕食用甘蔗开展,对糖料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不大,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直到 1980年轻工业部成立全国甘蔗糖业标准化中心,负责制修订甘蔗制糖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系统的标准化工作,甘蔗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由中国轻工业部制定的于1989年 3月 22日发布的《糖料甘蔗》(GB/T 10498-1989)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原料甘蔗的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和外观质量等指标,明确了“糖料甘蔗”的定义,为“糖料甘蔗”的鉴定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与《糖料甘蔗》同时发布的还有与之配套的关于糖料甘蔗质量试验指标的《糖料甘蔗试验方法》(GB/T 10499-1989)。这2个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我国甘蔗生产标准发展的里程碑,为之后陆续制定颁布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甘蔗生产正式步入标准化轨道。

1999年,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推动了有关部门加快甘蔗产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在此计划下,甘蔗生产产业初步建立起以国家标准为基础,与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甘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3],进一步推动了发展缓慢的甘蔗生产产业标准化工作。

随着甘蔗生产标准体系的发展深入,以及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相关标准体系持续得到完善。1994年卫生部制定了《甘蔗、柑桔中克线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14969-1994),规定了甘蔗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5年云南省发布了《甘蔗品质的分析方法》系列标准,提供了甘蔗品质的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这些标准围绕甘蔗产品的质量安全展开,切实提高了甘蔗产品的质量安全。栽培和植保技术是直接关系甘蔗生产和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旱地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45/T 04-1996)、《绿色食品 甘蔗生产技术规程》(DB45/T 206-2004)等地方标准和《甘蔗地深耕、深松机械作业技术规范》(GB/T 29007-2012)、《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等国家标准中提供了甘蔗生产管理技术和规范,有效提高甘蔗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从甘蔗生产过程中进行把控,保障甘蔗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其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向不明确,整体发展状况不乐观,亟需为甘蔗生产产业链环节把脉,对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化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并探索标准体系的建立方法。

1.3 发展现状

从“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等标准文献数据库中获取与甘蔗生产相关的标准条目,经过内容排查后,获得我国甘蔗生产质量安全标准涉及产前、产中和产后标准共114项。不同企业集团为规范内部甘蔗生产质量和原料管理,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关于甘蔗生产质量安全的企业标准共有124件,企业标准因适用范围和传播范围有限,故在本文内除专门提及外,其他情况不作展开叙述。下面将从标准的类型分析、发布时间分析和标准的内容分析等角度对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3.1 标准类型分布

按照标准的级别和适用范围,目前现有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其中,公开的标准中,国家标准共22件(废止/被代替的3件,现行16件,即将实施3件),占总量的19.3%,行业标准16件,占总量的14.0%,而在公开标准中,地方标准数量最多,共有76件,占66.7%。另外,企业标准共有124件。一般而言,同一学科类目下,基础标准数量较少,通用标准数量次之,专用标准数量最多,整体呈金字塔状[4]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成了学科类目的标准金字塔,而国家标准作为金字塔顶层,一般数量上为最少,其次为行业标准,如此类推。而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金字塔中,行业标准数量仅有16件,远少于国家标准,因此,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需要进一步加强。

图1 标准类型数量分布金字塔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的行业标准中,按制定标准的行业细分,卫生(WS)行业标准1项,气象(QX)行业标准1项,轻工(QB)行业标准1项,林业(LY)行业标准 1项,机械(JB)行业标准 2项,出入境检验检疫(SN)行业标准10项。目前行业标准涉及6大行业,行业分布较广,但主要集中在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中,其他行业的标准数量少且分散,由此来看,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的行业标准现状较薄弱,并且未在甘蔗种植生产所在的农业和轻工业学科内形成完备的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体系。

在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的地方标准分布上,安徽1项,广东2项,广西37项,贵州2项,海南1项,湖南1项,山西1项,四川2项,台湾4项,云南23项,浙江2项。其中广西、云南作为我国甘蔗核心产区,共有相关标准60项,占总量的78.9%。而广东、海南、台湾也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但三省合计仅有标准7项,占总量的不足10%,广东、海南和台湾的相关标准数量偏少,标准制定仍须进一步加强。

按照标准化的对象,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3大类。根据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涉及的对象,我国甘蔗生产领域的标准分别由轻工、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等多个部门归口管理。其中栽培方式与机械化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等农业领域标准较多,检验检疫标准和方法其次。

1.3.2 标准发布时间分析

1949年至 1958年是我国糖业发展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随着新的规划和政策出台,糖业管理、科研机构的成立,糖厂的建设如火如荼等,制糖行业的技术和效率都有了质的飞跃[5]。 1964年发布了第一个甘蔗制糖业国家标准,但直到1989年才出现第一个甘蔗种植生产质量与安全国家标准。相比从建国初期就发展迅速的行业标准化工作和制糖行业而言,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起步较晚。

图2 标准的地区分布

从1989年至2019年,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好走过30年,以10年为一个时间节点,统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种标准的制定数量,作出标准的时间分布图(图3)。从分布图中可看出,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制定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按照10年为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国家标准制定数量每个阶段约为前一阶段的 2倍,而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数量每个阶段约为前一阶段的3倍,可见,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发展速度较快。

第1阶段,2000年以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整体数量较少,3种标准数量累计只有10件,相关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第2阶段,2000~2009年间,标准制定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共发布了28件相关标准。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人们日益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标准发布量呈现明显加速增长的趋势,在第3阶段,2010~2019年间,相关标准制定数量总数 77件,约占总量的67%,且仅在2013~2018年的6年时间里,就有68件被制定和颁布,比过去20余年累计总量还多。这反映了在行业发展和社会对生产质量要求需求的共同促进下,生产质量与安全的标准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1.3.3 标准内容分析

主题分布直接反映了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关注点,通过对其分析可以了解标准的体系布局和研究现状,同时可以集中反映标准化工作的重心和薄弱之处。主题词是标准内容的凝练,通过对标准主题的高频关键词的统计,进一步分析标准的总体现状与聚焦热点。

利用词频分析工具对获得的标准的主题词进行分析,排除“甘蔗”“蔗”等检索关键词后,发现“技术”、“规程”、“方法”等规范和应用类的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56、52和25次,一方面是标准内容的本质决定。另一方面,表明了目前甘蔗生产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以技术和应用为主,综合性和基础性的标准规程较少。

通过高频主题词的统计发现,从单个字词频而言,“栽培”、“防治”、“鉴定”、“检疫”、“病”、“虫”等词频较高,说明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内容集中在甘蔗种植栽培管理、病虫草害植保技术、检验检疫等方面。另外,将主题词进行归类并计算各类别的比重(表 1)发现比重最大的为植保类的主题词,其次为种植管理类以及检验检疫类,基本与单个字词的高频分布一致。

图3 标准时间分布图

表1 主题词分类及比重

1.3.4 基于内容的标准分类体系

尽管整体而言发展缓慢,但是经过多方努力,不断制修订相关标准,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在数量以及内容分布上已具雏形,根据目前已有标准的内容可划分为环境标准、苗种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收获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与服务标准等6个主要类别。根据大类中标准内容的侧重,又可以细分下类为产地标准、环境控制标准、种苗标准、品种标准、栽培技术标准、植保技术标准、收获标准、运输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等15个二级分类(表2)。

从6个大类的标准数量分布来看,目前关于甘蔗生产技术的标准最多,超过总量的50%,其次是产品质量标准约占21%以及种苗标准占16%,此3类的标准数量已占总量的90%(图4)。由此可见,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主要以生产技术标准、种苗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为主,其他关于环境、收获技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标准很少。

而从二级分类的标准数量分布来看(图5),其中栽培技术标准最多,其次是植保技术相关的标准,再次为品种标准和检验标准,其他类目的标准数量较少,上述4类标准的总数为82,占总量72%,比其余类目标准总数的2倍还多,因此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分布非常不平衡,产地、环境、种苗、育种技术等产品安全质量关系密切的标准数量有待提高。

2 标准体系存在问题

2.1 标准系统性不足,体系结构不健全

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参与标准制定和发布的归口单位、主管部门和起草单位众多[6],但相关的标准的单位分布分散,这些单位所属行业或主管的范围也有较大差异,整体而言,缺乏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权威的制定和管理机构。各单位制定的标准侧重点各不同,导致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命名与分类不统一不规范,甚至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或矛盾的地方。如关于甘蔗螟虫防治的方法标准,就有5个: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61部分: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GB/T 17980.61-2004)、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5/T 505-2008)、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53/T 531-2013)、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技术规程(DB45/T 1242-2015)、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GB/T 35879-2018)等,其中名为“甘蔗螟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标准就有3个。类似如此的标准之间存在着内容的交叉或重复,不仅造成了重复劳动的浪费,还会造成标准的执行缺乏统一有效管理。

2.2 标准内容不全面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是涉及甘蔗生产质量控制和安全规范的所有标准的集合,范围上应当涵盖甘蔗生产的全过程中所有工序与环节,应当包括全过程所涉及的概念和技术,对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化学品和生产实践等建立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能用于指导、规范甘蔗生产管理和产品利用。而目前主要以生产技术标准、种苗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为主,特别是栽培技术、植保技术、品种和检验技术相关的标准较多,其他关于环境、收获技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标准很少,标准的内容分布和数量分布极不平衡。并且目前具体技术规范类的标准较多,通用类的基础标准比较缺乏。

2.3 标准更新不及时

图4 六类标准数量占比

图5 二级分类标准分布

从1989年第一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制定以来,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建设走过了3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产业蓬勃发展,相关技术得到革新与进步,贸易和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然而相关的质量与安全标准没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目前只有糖料甘蔗(GB/T 10498-1989)、糖料甘蔗试验方法(GB/T 10499-1989)、食用甘蔗(CNS 2876-1995)、食用甘蔗检验法(CNS 13502-1995)等少数标准被更新替代,被废止的标准也很少,因此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中仍有不少标准比较老旧,指标和内容均与目前的行业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2.4 部分标准科学性不足,实施率低

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能用于指导和优化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然而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中,存在部分指标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实际情况远无法达到指标标准值,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差[7],导致部分标准的实施率较低。另外,目前行业中对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足,加上标准体系中多为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较少,并且标准的传播和获得渠道有限,以致整体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不佳。

除此之外,其他突出的问题还有:缺乏计划性,一些地区或单位集中在某些时间或主题中批量制定标准,导致标准的时间分布极度不平衡,不利于标准化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部分标准的制定与实际需求脱钩,导致有些急需标准化的领域未组织制定修订相应标准,而有些主题则标准太多主题粒度太细;目前参与标准制定的起草单位众多,存在分工不明确、标准制定水平不一、缺乏权威的标准起草机构等。整体而言,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存在的问题较多,亟需进一步改进优化。

3 标准体系改进建议

3.1 优化顶层设计

为进一步优化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体系,首先应当注重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金字塔”,建立以国家标准为核心支撑,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自上而下的标准体系,并根据不同层次标准的范围和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相关标准,下级层级标准应当与上级层级有所呼应,各有侧重。

3.2 完善标准内容体系

在完善标准的内容体系方面,首先要梳理甘蔗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理清标准的分布现状,根据标准内容的缺失情况发现标准制定需求。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内容体系建设应当重点在品种和种苗繁育、栽培与植保、环境与农用品、机械化生产、甘蔗砍收和管理、甘蔗质量监控等方面,组织科研院所、高校、相关组织和龙头企业等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标准空白填补,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内容体系。

3.3 提高标准时效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内容和有效性应当与时俱进,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但由于标准的制修订时间周期较长,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更新时,应当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完善标准更新的流程和合理安排,根据行业技术革新的情况,不定时展开标准的指标有效性跟踪、内容科学性分析等工作,并按需及时进行修订和优化,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3.4 注重标准宣传和衔接配套

针对目前由于标准的宣传和配套服务不足而导致的实施率低的问题,要加强现有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宣传,特别是加强科研院所、制糖企业、种植大户和相关的标准执行机构的宣传贯彻,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头和引领作用,促进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同时,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建设,梳理和整合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建立行业标准数据库和网络平台,集查询、获取、发布、咨询服务为一体,为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化提供服务。

4 标准体系三维模型框架的探讨

结合甘蔗产业实际情况,目前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系统地深入探讨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提出了需求。对此,建立更优化和全面的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将有利于为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1969年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提出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为主体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模式体系。有学者参照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在此标准体系中,可根据标准的主体对象、专业范畴和应用层次等内容,对标准进行坐标化,确定其在体系中的准确位置[8]。参照此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笔者进行了构建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探讨。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含标准层次、专业门类和专业序列三个维度(如图6)。标准层次是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基础、通用和专业标准的划分,按照我国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将标准层次划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专业门类,即专业的对象或专业活动的主体,将甘蔗生产的流程进行分解,提取出相对独立的技术环节的对象,作为体系框架的维度内容,如种苗繁育、品种评判、环境控制、栽培技术等,可根据标准粒度的需求情况将其细分到育种技术规程、亲本材料选育与管理等,各专业门类间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专业序列,是指工作的程序和内容,根据标准中侧重的工作或技术内容,提取技术流程或方法,组成专业序列维度,包括综合、调查、评价、原料、装备、管理等。

在此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中,根据标准范围、主体和内容可将目前的相关标准定位,并通过标准的点的离散情况,能开展标准的分布态势分析,有利于更直观地发现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重复情况和标准空白,为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基础参考。

5 结语

图6 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甘蔗生产技术和过程的标准化是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持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并探索了构建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三维模型框架的方法。然而,目前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全面和完善的标准体系还任重道远。在未来的标准的研究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标准分布情况、发现标准空白的方法,注重提高标准体系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致力于为甘蔗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的有序修订和优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甘蔗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