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多元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1-06 03:49李玲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原生态云南

李玲

民间舞蹈文化包含两个概念,即民间舞蹈和舞蹈文化。罗雄岩在《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一书中这样定义民间舞蹈:“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改变而注入新的成分。”高度和黄奕华在《 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教程 》一书中这样界定舞蹈文化:“原生态舞蹈文化,是特指保存和流传在民族民众生活中,以人体动作和姿态来体现人们思想意识、复杂情感及丰富、广博文化内涵的一门人文学科。”综合两种观点,研究民间舞蹈文化,就是探究能反映某一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具有鲜明特色、不可替代的舞蹈动作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每个民族在舞蹈時所选取的场合、形式、姿态、服饰及动作,与该民族的族源、迁徙历史、生活地域、生存方式、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还要探讨周边民族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以上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民族审美观点等,民间舞蹈体现的是民族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内涵。

一、云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云南民间舞蹈文化组成是一个多元的结构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属于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每一种民间舞蹈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云南的民间舞蹈种类多,个性特征鲜明,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风俗、精神风貌等。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景谷、沧源地区的傣族人民擅长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长甲舞等多种民间舞蹈。在傣族各种节庆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孔雀舞,最能代表傣族这个“如水的民族”的个性特征和审美观念。德宏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和刀舞,充分表现了景颇族人民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吃苦耐劳、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还有彝族的“跳月”和烟盒舞、傈僳族的“阿尺木刮”和“迁哦”、基诺族大鼓舞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云南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

(二)云南民间舞蹈文化多元一体化格局存在一个凝聚的核心

云南民间舞蹈文化不是单一结构,而是由多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共同融合组成的多元结构。但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云南的各个民族经过迁徙、发展等具体原因,形成了以汉族为网络,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融合状态。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不可避免地相互渗透、借鉴,从而影响到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云南各民族拥有中华民族共有的气质,譬如,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颂扬的真、善、美、家国意识、民族团结等。因此,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中诞生的云南民间舞蹈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格局特征,汉族则是连接这个格局的叶脉。

(三)云南民间舞蹈文化生态比较脆弱

云南的民间舞蹈多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经过世代相传得以延续的,很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记录和保存本民族的舞蹈文化,许多民间舞蹈都是在族员迁徙、生产劳作、祭祀活动、民族节日中发展而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只有少部分年纪比较大的人还在表演和传承民间舞蹈。年轻人则热衷于追求现代文明,对民间舞蹈兴趣不大,更没有保护、宣传、传承的意识。再加上很多民族聚居地多是高山、干旱地区,其民间舞蹈文化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整理和保存,正在慢慢销声匿迹,民间舞蹈文化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二、云南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方法

(一)加强云南民间舞蹈文化生态保护

加强云南民间舞蹈文化生态建设,做好民间舞蹈文化资源普查,力争建立一个完备的记载云南所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资源库,是一项比较急迫的工作。当前,很多民间舞蹈已处于需要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的阶段。加强云南民间舞蹈文化生存环境建设,建立相应的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保护机制,重点是要保护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者和持有者。加强宣传,提高各民族对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宣扬其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让普通百姓知道本民族宝贵的传统舞蹈艺术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传下来的,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优秀人物,共同创造了云南多元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之所以称为“资源”,是因为民间舞蹈文化不仅是可以保护的,而且还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是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有所作为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种种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和谐、多元、平稳的民间舞蹈文化生态环境。

(二)建立健全保护体系

不断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民间舞蹈保护体系,建立民间舞蹈遗产目录,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意识,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导、参与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职能。县、市、省要协同共理,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等各种力量参与到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做好县级民族志的编撰工作,完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资源库整合,并加以宣传开发利用。

(三)动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

民间舞蹈是动与静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只有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静态保护是指利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线条、实物、姿态等记录在照片、光盘、数字化产品、博物馆、图书馆、信息库里面。民间舞蹈文化既是一个社会过程,也是一个自然过程,既有发展也有消亡,如果能在民间舞蹈还处于活态之际就记录下它的原始面貌,即使在其消亡之后,人们也能拥有这一文化财产,并加以认识和开发,这是一项潜藏着巨大社会效益、学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工作。动态保护就是对民间舞蹈文化加以开发、利用,让民间舞蹈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譬如,将民间舞蹈文化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展演、编创等形式使民间舞蹈文化得以扩散、流传。

三、云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策略

(一)本土传承

本土传承,包括各民族在日常生产劳动及民族节庆、婚丧嫁娶、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传承,这是一种自发性的传承方式。这种在同一民族区域本土文化环境下的群体性传承,保留了该民族对民间舞蹈文化最初的记忆,是最原生态的传承方式。不同于其他传承方式,本土传承少有加工提炼后的个人色彩。民族的群体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价值观念体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进行的表演中,同一文化属性下的群体传承相同的舞蹈语汇、舞蹈动作、舞蹈形式和民族观念。因此,加强各民族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生态建设、保护本土传承环境是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教育传承

教育传承不是指狭义的学校教育,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民间传承是基础,而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人又多以家庭传承为主要方式,家庭教育是传承人耳濡目染的场所。在本土文化的浸染中进行传承,是原生态舞蹈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最直接方式。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对民间舞蹈文化加以记录、保存、学习和发展,其与家庭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学术性更强。社会教育传承包括学徒、观众以及民间自发组织的专业表演团体等的传承,这种传承具有广泛性,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教育传承不仅是形式上的传承,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延续。

(三)生产传承

民间舞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因为它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可以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的效果。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已看到了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政府和相关部门将本土民间舞蹈打造成名片,不遗余力地推广当地的民间舞蹈,创建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创编反映本民族历史文化、神话传说、风俗民情的大型民间舞蹈晚会,在旅游景点进行民间舞蹈表演。但这些民间舞蹈是经过加工的,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新的元素,改变了一些原生态的舞蹈元素,與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不尽相同。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核心是高质量,力求高度还原民族的历史原貌,需要保留民族最本真的舞蹈文化元素,这样才能实现民间舞蹈文化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路才能走得长远。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艺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民族地区高校本科舞蹈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改革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巫允明.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2]金秋.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赏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3]陈雪飞.民间舞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

[4]黄光成.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6]刘晓真.中国世界舞蹈舞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7]熊术新,苗民,孙燕.中国云南两个少数民族村落影像民俗志:民俗文化在传播中的意义蜕变[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8]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原生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原生态静宁苹果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