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失实的现象及原因

2020-01-06 07:55赵宇萌
银幕内外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闻现象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是最重要的,新闻的真实是非常具体的。它要求记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等都必须真实。但是现在社会中出现了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的失实新闻。有的因为专业原因导致新闻失实,比如:采访人物不全,违反采编流程,文学杜撰和想象;有的因为社会原因导致新闻失实,比如:因为利益关系,因为舆论,因为炒作夸张。本篇论文介绍了新闻失实的现象,找到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新闻;失实;原因;现象

一、新闻失实的现象

首先,新闻失实通俗讲就是“假新闻”,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现实的事实不符合的现象。现在,我们正处于大众传播时代,媒体正在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新闻充斥着受众的生活,受众凭着记者发布的新闻来剖析事情的真相,所以新闻的失实现象尤为受到关注。近几年的年末都会在网络上评选出前一年的“十大假新闻”,假新闻并没有因为这些评选而消失,反而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就此,笔者归纳了新闻失实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一)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1.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顾名思义就是没发生的事情写成发生的事情,无任何事实的依据,凭空捏造事实。举例: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前晚间新闻执行编辑兼主播威廉姆斯,在接受NBC内部调查时承认自己曾经多次虚构了一个新闻事实:自己在2013年伊拉克采访时所乘坐的美军直升机被敌军炮火击中。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被敌军击中的其实是他前面的一架飞机。威廉姆斯虚构了自己被敌军击中的“惊险经历”,把这个“惊险经历”当成新闻传播出去,不仅使自己的名声受损,也让NBC失去了公信力。

2.预发性报道

“预发性报道”,即事实还没有发生,传播者就凭借以往的所谓“经验”,甚至完全面壁虚构,写出了“新闻报道”。使用这样的方式报道新闻,不符合新闻真实的原则,也没有遵循先有事实再有新闻这一正常规律。

(二)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添枝加叶就是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为了追求新闻的可读性,用添油加醋的方法使得新闻更生动。举例:“1953年新华社战地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黄继光》,在黄继光冲向敌人堡垒时有一段描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后面坑道里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动鼓动着他。”这显然是在合理想象中添加的,黄继光当时冲在敌人枪口上就牺牲了,记者如何知道黄继光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有当事人亲口转述,记者不得加以想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会让新闻失实。

(三)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要件残缺,可能是是因为采访不全,道听途说,事情了解不全面或者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导致的。比如:环境遭到破坏回避不说,说改进排污措施;空气质量下降回避不说,只说空气净化系统完善。这样回避不好的一面,只报道好的方面,缺少要件,隐瞒事实,这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四)牵强附会,因果不符

牵强附会是非要不管不顾的给予事物某种其本身并不具有的特殊意义。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比如粮食丰收:报道水利时,就把丰收的原因归结为是水利因素;报道土地时,就把丰收的原因归结为是土地的因素;报道政策时,就把丰收的原因归结为政策好。 这样忽略了其他因素,丰收是因为水利的原因,但不只是因为水利的原因,牵强附会,因果不符会造成新闻失实。

二、新闻失实的专业原因

记者将事实和受众连接到一起,将事实转化为新闻,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一般情况下,人们直接感受到客观世界的变化变动的机会是不多的,人們对大部分的事实、变化,都是由他人以新闻的方式向他报道而获知的。记者必须知道自己笔下的新闻会被广泛地传播给大众,并且人们更易于接受记者所传递的事实,从而引领舆论导向,产生极大地威信力。所以记者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提升个人工作水平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地去报道新闻。

(一)采访人物不全导致新闻失实

1.粗心大意

采访是通过问答采集他人记忆、观点和思想的人际沟通行为。发生了一件事情之后,记者想要去报道这件事情,就应该全面地采访当事人,不应该只听一面之词就下结论。比如:山东有位姑娘跳龙潭时被人救起,一位自称是救这位姑娘上岸的青年向记者详细描述了当前他救人的情景。稿子刊登后引起当地群众极大的愤怒,许多知情观众指出:该姑娘是被四个人救起,只是人家做好事不愿意留名罢了。这个乌龙事件就是因为记者考虑不全面,只听信了一人之词之后没有再去采访其他当事人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2.刻意为之

采访不全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粗心大意造成的,第二种则是刻意采访不全,记者有时候把报道的方向故意偏向一方所以就采访偏向的那一方。这种“采访”不容易被发现,但却是不容忽视的失实现象。比如:报道一对夫妻离婚,记者只采访女方,女方一定会将自己的责任推干净,这样报道的新闻就会片面失实。反之,只采访男方也同样不全面。而这种刻意采访一方的新闻观众很难发觉,观众会觉得就是一方的错误,造成新闻的不全面。

(二)文学杜撰和想象导致新闻失实

1.文学杜撰,追求意境

新闻和文学不同,文学可以把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发生的某个事情、位置换掉,甚至可以改动。但是新闻不可以,新闻追求的就是还原事情的真实客观,新闻可以给观众想象,但不可以自己想象。有些新闻工作者觉得新闻稿可能会枯燥乏味,想加一些文学的内容在里面,追求意境,把新闻带进文学里。这样会造成新闻失实。

2.“合理”想象,追求生动

(1)“合理想象”和主观性的区别

新闻主观性是记者在撰写新闻事实时,在撰写时加入记者的观点和态度,把记者所认为的新闻侧重点撰写到新闻中。这是合理的,因为记者往往难以跳出自身的语言框架。而“合理想象”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或者撰稿时加入记者的想象,将记者的思维方式带入新闻中。比如: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被采访人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就在新闻稿里写被采访人傲慢不尊重人。只根据被采访人的行为进行“合理想象”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想象中夹杂了记者的个人情感个人态度,难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2)“用事实说话”和“合理想象”的区别

“用事实说话”是“将观点藏在事实之中”,是新闻叙事的一种典型模式。事实和观点两者相互结合,在事实的基础上可以酌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去阐述事实。 “合理想象”是在采访过程中、写稿过程中将被采访人的动作、语言想象化,而不是根据事实表达观点。

(三)违反采编的工作流程导致新闻失实

新闻产生的顺序永远是“先事实,后新闻”,这是绝对不可以颠倒的顺序。而将事实加工成新闻,采访是中间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记者的角度来看,一定要遵从上述新闻产生的顺序,切记不可改变。所以无论是新闻产生的顺序还是记者编辑的顺序,这两项的任意一项颠倒都会违反正常的采编流程,比如:在采访之前已经写好稿件,也就是“编导式采访”。这种采访就是不允许的。但是采访前有个大概方向是可以的,可以根据这个方向问问题,不可以引导被采访者说什么。这种违反采编流程的行为会导致新闻失实。

三、新闻失实的社会原因

(一)利益驱使导致新闻失实

1.美国党派报纸后 “纯客观报道”

美国在经历了党派报纸的黑暗年代后,一直标榜“纯客观报道”,而他们关于中国的很多报道却受种族优越感与殖民情结、意识形态对立及经济利益驱使等因素的影响,带有偏见。

2.娱乐新闻

网络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受众看新闻选择在微博、头条等自媒体上。尤其是娱乐新闻,娱乐新闻往往处在灰色地带。而这些所谓的娱乐记者却认为娱乐新闻最受欢迎,有些时候不是这些娱乐记者去挖掘到明星的信息,而是明星的经纪公司将明星信息发给娱乐记者,比如:恋爱史、黑历史等等。经纪公司通过娱乐记者报道的新闻增加热度获得利益,娱乐记者通过这些发表此類获得利益。

(二)受舆论的控制导致新闻失实

我们现在是大众传播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但是外部世界大而复杂,信息多而广泛,我们很难判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这就需要有引导机制帮助我们,而大众传播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新闻报道在前,受众认知在后,因为新闻不仅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还具有引导舆论的功能。有些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用不客观的新闻报道在受众头脑中形成先入为主,来传递某种舆论,从而产生不可靠的舆情。这种不可靠的舆情即使后来在发表新闻澄清、反转也是于事无补。所以舆论的导向功能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合理表达,反之,主体意识不合理的表达,舆论的导向功能将不能实现,导致新闻失实。

(三)因炒作夸张造假导致新闻失实

因炒作造假的新闻,娱乐新闻居多,娱乐新闻有些是嗜血的,不顾明星的隐私生活,把明星的私下生活拿来当噱头,写成新闻发表在媒体上。当然有些娱乐记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称赞的,他们千辛万苦为受众拿到第一手资料,但是有些娱乐记者已经变了质,变得自私自利,这已经不能算是记者,只是炒作的工具而已。夸张炒作就是不顾事实只顾利益的新闻,这种新闻必然会让新闻陷入失实状态。

参考文献:

[1] 石坚.新闻写作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董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凌燕.新闻叙事的主观性研究 [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3.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 胡文龙,秦珪,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 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 [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 信险峰.新闻采制通论[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作者简介:赵宇萌(1994—),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新闻现象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第四章光现象
《简单的周期现象》自主学习任务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警惕,别让现象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