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布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

2020-01-07 01:07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生命周期

近日,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规范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

《操作指引》明确,PPP项目绩效管理是指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开展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等项目管理活动。

项目实施机构应在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PPP 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助。各级财政部门负责PPP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业务指导及再评价、后评价工作。

据悉,《操作指引》适用于所有PPP项目,包括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使用者付费项目。各参与方应当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物有所值、风险分担、诚信履约、按效付费等原则开展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

项目实施机构负责编制PPP项目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报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PPP项目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其中,总体绩效目标是PPP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根据总体绩效目标和项目实际确定的具体年度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应当具体、可衡量、可实现。

《操作指引》提出,PPP 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应符合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物有所值等要求。PPP 项目绩效目标应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及项目管理等内容。

PPP 项目绩效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工具,应按照系统性、重要性、相关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结合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项目管理等绩效目标细化量化后合理设定。绩效指标体系由绩效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权重、数据来源、评价标准与评分方法构成。

《操作指引》要求,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定期开展PPP项目绩效监控,项目公司(社会资本)负责日常绩效监控,对项目日常运行情况及年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的跟踪、监测和管理,包括目标实现程度、目标保障措施、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

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在执行阶段结合年度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开展PPP项目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机构等在项目移交完成后开展PPP项目后评价。

《操作指引》明确,PPP 项目绩效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PPP项目实施进度及按效付费的需要确定绩效评价时点;绩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公开并接受监督。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是按效付费、落实整改、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

《操作指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PPP 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和共性指标框架,加强项目识别论证、政府采购、预算收支与绩效管理及信息披露等业务指导,切实做好项目合规性审查,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实施、高效运营。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绩效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核心绩效指标体系,明确绩效标准;合规履行预算编制、申报和执行程序;加强与财政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项目实施机构、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项目实施机构应做好PPP 项目绩效管理具体工作,并对PPP 项目实施规范性、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负责。

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应做好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信息记录;积极配合开展PPP 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并对所提供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

《操作指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主管部门依托PPP综合信息平台,加强PPP项目信息管理。项目实施机构、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应根据项目实际进展及时提供和更新PPP项目绩效管理相关信息,做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