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方旭办学之道

2020-01-07 00:57喻雪梅
科学咨询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制清廷师范

喻雪梅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207)

方旭①,安徽桐城人。长期以来,方旭都作为四川“五老七贤”之一,为大众所熟知。目前,由于史料的缺乏,大致有三位学者对他进行过论述,如许丽梅在论述民国时期四川的“五老七贤”时,便将方旭作为其中之一,论述方旭作为“隐士”在四川从事慈善、赈灾等方面的贡献[1]。由此可知,目前学界对方旭的关注较少,且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其作为四川“五老七贤”这一角度[2],而对方旭在清末新政时期对四川学务的贡献基本无人关注。笔者此文,则试图通过对方志、报刊以及古籍的爬梳与整理,粗略勾勒方旭在四川的办学以及其办学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旭关注学务的缘由及其初次办学

(一)新政“兴学”与朝臣筹备壬寅学制

慈禧太后经过拳乱与出逃的打击,对于政局的不稳甚是惶恐,无奈之下,便下诏谕实行新政,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军事以及教育等方面,力图培育新式人才,以求国势强盛。于是,诸多大臣便赴日考察,筹备壬寅学制。诸大臣在日本考察学务期间,对于办理新式学堂所需教科书、学堂课程、器具等尤为注意。而吴汝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开办新式学堂,在教员方面尤为紧缺,师资培育可能是学堂办理的重中之重。

经过大臣赴日考察学务,对新式学堂的创办有所了解,清廷便针对高等、初等学堂等作出相关章程规定(即壬寅学制)。从高等学堂和中学堂的章程规定中可知,清廷积极吸取吴汝纶等大臣对于培养学堂教员方面的建议,在办理学堂的同时,对于学堂教员、教师来源关注颇深。师范学堂的创办与发展,也由此发轫。

(二)方旭在壬寅学制下初次办学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主张办理新式学堂。根据《钦定小学堂章程》规定,“目前官立诸学,先就府治设一中学堂,州、县治设一小学堂,以为绅民设立之模范”;以及《钦定蒙学堂章程》规定,“城内坊厢、乡镇、村集,均应设立蒙学堂”。因此,在华阳任职办学期间,方旭对小学堂、蒙学堂的办学用力甚多。据报道,“华阳潜溪书院改设小学堂……今云帅励志兴学,又得贤邑令方旭氏,极力提倡此事,遂有成局”,并且,“次日在潜溪书院内设一学务局明正开堂,方氏之意尤以多设蒙学堂为要,以小学堂须由蒙学堂升入也”。方旭深刻认识到小学堂的学生来源是蒙学堂,亦极为重视蒙学堂的创办。针对蒙学堂的教员、师资,方旭也尽量考虑周全,据有关报道,“去腊初四日,华阳县方旭考蒙学师范生,应考者约四五百人,在府试院扃试闻,只取八十名。初七日,送入师范馆肄业”。由此可知,方旭不仅勤于办理小学堂、蒙学堂等,还在蒙学堂教员方面,亦通过培养蒙学师范生解决,对蒙学堂师资问题初步有所关注。[3]

二、方旭办学之道的深入及其对癸卯学制的影响

方旭作为蓬州知州、华阳县令时,办理学堂成绩较突出。于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廷又命其担任合州知州,并以四川省学务处提调身份去日本考察学务。

(一)推出四班并进之法

在日本考察学务期间,方旭通过对日本各类学校的参观与学习,获益匪浅,并写成《州县学堂谋始》一书。在书中,方旭针对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发表自身对于培养师资的看法。“(卑职)悉心筹画,拟请为四班并进之法。一曰速成班:令州县各择年长而中学通者一人,派赴日本习速成师范,八月毕业,回国专为经理学校之员。二曰预备班:于省城设东文学舍,令州县择年二十以上中学稍深者,送舍习东文东语兼习英语。一年再派赴日本习本科师范,三年毕业回国,以为高等小学校教习之员。”方旭在日本考察学务的这段时间里,对于培养师资的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其提出的四班并进之法,对当时清廷学制的演变影响颇大。

(二)癸卯学制的出台

方旭赴日考察学务所得,尤其是其撰写的《州县学校谋始》,对于清廷培养师资方面,帮助甚大。清廷规定“各省城初级师范学堂,当初办时,宜于教授完全学科外,别教简易科,以应急需;俟完全学科毕业有人,简易科即酌量裁撤”。同时,在《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清廷也作出如下的分析与相关规定:“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师。……此时惟有急设各师范学堂,初级师范以教初等小学及高等小学之学生;优级师范以教中学堂之学生及初级师范学堂之学生”。从清廷的相关学务章程与规定中可以看出,办理师范速成班、师范传习所以应对师资紧缺这一难题,与方旭的主张相得益彰。由此也可看出,清廷废科举、兴学堂、举人才的急迫心理。

三、方旭回国后继续办学的成绩

方旭自日本考察学务归来,尤其是在其撰写的《州县学堂谋始》的激励下,办学措施愈发清晰,并逐渐获得较大的成绩。光绪三十年~光绪三十一年(1904~1905),方旭署理夔州府代理知府。在此期间,方旭建立夔州府第一所官立中学堂。同时,方旭为了有序管理夔州府学务,便仿照日本成立的各种学务会,成立了夔府学务综核所,并撰写制定《学务综核所章程》,以期夔州府学务办理能顺利进行。在方旭的指导下,四川的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等培养师资的机构,很快建立起来。

辛亥革命后,方旭定居成都,继续关注与支持川省学务的办理。1916年,四川吏学馆建立时,便专门聘请方旭为主讲。1922年5月1日,锦江公学举行开学礼时,亦柬请方旭、刘贤荥等莅校参观。方旭对于四川的学务、教育一直都很关心,并在办理川省学务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四、结束语

方旭入蜀为官,在清末新政之后,受壬寅学制的影响,积极在地方办理学务,注重地方小学堂、蒙学堂等的创办。由于办学认真,他以四川省学务处提调的身份赴日考察学务。经过此次学务考察,方旭针对培养师资,提出“四班并进”之法;回国后,继续以“四班并进”之法认真培养师资以及办理学堂。辛亥革命之后,方旭对四川学务、教育的关心依然持续着。当方旭逝世时,官方对其在学务方面的贡献给予褒扬。由此可知,方旭在川中主持学务之事,成绩颇嘉,受到川中人士、中央政府的肯定与褒扬。

注释:

① 方旭(1851—1940),字鹤斋,安徽桐城人,著《鹤斋诗存》《工余琐记、益州书画录》。

猜你喜欢
学制清廷师范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五行真经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