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分院为例

2020-01-07 02:14张海兰王一明夏春芳皮志媛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实训室专业课程实训

张海兰 王一明 夏春芳 皮志媛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伊犁 835000)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是由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伊犁畜牧兽医学校,经过合并、重组、升格为动物科学学院。在长期的中高职办学过程中,经过几代畜牧兽医人的不断改革创新,积累了深厚的办学经验。然而,随着国家经济高速、高质量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迫切地催生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新高潮。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就是这个浪潮中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1]

一、校内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生产一线急需技术人才,催生改革

通过调研发现,伊犁河谷地区各大畜牧养殖、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兽药生产企业、基层动物防疫员人才缺口达万人以上。每到顶岗实习季和毕业季,该地区就会出现高薪抢人大战。企业对实习生开出的工资待遇逐年攀升。对毕业生,尤其是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有些畜牧养殖企业直接开出年薪10万元的高薪。然而,在企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的情况下,我们培养的学生却“羞于出手”。因为操作技能差,学生一方面不敢去企业独挡一面,被迫转行;另一方面,学生经不起企业层层技术考核,最终被企业淘汰。

(二)校内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催生改革

当前,学院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一个班级30~50名学生,只能围着一头牛、几只羊来开展教学。一节实训课结束,很多学生还没有摸到一下,自然就很难学到生产一线所需的专业技能。第二,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较差,一方面是由于师资紧张,教师基本没有下企业实践锻炼过,另一方面是因为学院的师资大多数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毫无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就走上了职业教育的大讲台。第三,学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总以为一些基本技能学生在顶岗实训时自然会学到,因而忽视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要性。[2]

(三)实训教学经费短缺,催生改革

近年来,学院不断开展校园建设和规模扩张,不断打着“勤俭节约”的旗号压缩实训教学经费,对实训教学设备的采购、维护和场地建设经费进行了较大的压缩。这就造成了实训教学设备更新换代慢、设备设施损坏了没人维修的局面。另外,由于实训经费的短缺,实训材料、实训动物的采购数量也受到了影响。这就造成了实训分组越来越少、小组人数越来越多的不良循环。同时,由于实训教学经费紧张,实训教学项目改革更新慢,许多畜牧兽医行业正普遍使用的新技术、新操作因为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无法引入到实训教学中,从而严重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重新筛选实践教学项目

在生产一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可组织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根据新修订的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各个专业课程计划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二次筛选,按照生产必需、数量适当、设施容许的原则,对现有各专业课程开展的实训项目进行筛选,将重复、相似、验证性、没条件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予以剔除,将生产一线急需、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操作补充到实训教学项目中,并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最终确定各专业课程要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

(二)优化组合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

由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将经过多次筛选的实训教学项目按照单项技能项目、综合技能项目、就业创业技能项目的顺序及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排序,再由教学秘书根据排序结果,将所有确定的实训教学项目合理分配到所开设的各个教学学期,以及开设该实训教学项目的各个实训室。

(三)编制实训指导任务书

指定各个专业课程教师,在生产一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筛选出来的实训教学项目,结合实训室设施条件和生产的一些具体操作过程,编制每个实训教学项目的实训指导任务书,用于辅助学生开展实训教学项目的训练。学院教学秘书再将编制好的实训指导任务书按照开设的实训室集结成实训室实训指导手册,发放到每一个实训室,用于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四)确定实训项目分组原则,统一采购实训材料

按照学院勤俭节约的办学要求,学院以实训室现有实施条件、实训动物数量、班级人数等作为实训项目分组依据,合理设定每一个实训教学项目的分组数量,根据分组情况核定每一轮所需要的实训材料,每学期由教学管理办公室集中统一一次性采购,一次性发放,避免重复采购、中途采购、超量采购、中途发放混乱等现象的发生。

三、具体效果

(一)学生专业能力大幅提升

以上改革措施极大地优化利用了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保障了每一位参训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时间和所需的实训材料,真正做到了训有所练,训有所得。学生理论和实操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实训课再也不是“走过场、赶巴扎”,而是变成了一个你赶我超的竞技场,变成了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由于学生的实操技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顶岗实习季和毕业季,学生底气十足,一个个都成了企业的“抢手货”。学院的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年年盘踞在全院第一的位置。[3]

(二)教师实训项目指导水平快速提升

以上改革措施极大地弥补了教师因为缺乏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而造成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无法高质量指导学生实践操作项目的短板。教师通过参加定期开展的实训教学项目操作培训,不仅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进行了融合,提升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聆听、观摩企业一线专家的实操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开拓了专业视野。通过节假日的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专业教师深切体会到了“生产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三)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通过采取以上改革措施,2019年,学院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鸡体剖检赛项包揽自治区高中职组赛项一等奖,并荣获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个;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项目荣获优秀组织奖;宠物骨科内固定手术荣获西北赛区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全国赛区决赛三等奖1个。

猜你喜欢
实训室专业课程实训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