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以巫楚文化为例

2020-01-07 02:14程俊俊汪协龙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糟粕楚文化敬畏

程俊俊 汪协龙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一、巫楚文化中“自然为上”的思想

在楚人的巫风思想中,其祖先在早期资源匮乏时代便与自然做着斗争,企图在大自然中获得一席之地。然而,在他们努力与自然对抗和争斗后,各种的打击与失败让他们明白了要与自然为友、“自然至上”的道理。人类本就是自然的一员,应该与自然相互共生而非对立。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巫文化中,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被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人们对其也表露出敬畏之情。各类文献中都表达了这种感情,权威的史论先不说,单单是屈原,便将这种崇尚自然的感情融入在诗词之中并借助香草之意象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再如《湘夫人》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等等。这些诗词都表现了巫楚文化中对自然的那种崇尚之情。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知识性的教育,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并认可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改造,但却忽视了人类是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这个属性。作为新生代力量的大学生需要有敬畏自然的责任感。为此,巫楚文化里“自然至上”的思想必定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由这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认识自然的力量,从而敬畏自然,在借助科学力量的同时,也要顺应自然来实现自我的发展。[2-4]

二、巫楚文化祭祀、占卜中的逻辑思维

《汉书·地理志》说:“楚地,信巫鬼,重淫祀。”那么,何为淫祀?《礼记·曲礼下》云:“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巫楚文化中坚持“正祀”,反对“淫祀”。古说,楚赉尹坚持“正祀”,对“越分而祭”的“淫祀”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楚国大旱,楚简王经巫师占卜得知是夏水之神作怪。因此,楚简王打算亲自在夏水边进行祓祭,但却遭到了大臣赉尹的强烈反对。他认为不能让王以千金之躯,降低身份去祭祀夏水之神,理应用自己的身体为牲向天神忏悔。所谓“越分而祭”指的便是不以对等的地位或是身份来进行的祭祀活动。在巫楚文化中,祭祀“不求丰大”,节省民力,卜以决疑,反对唯卜是一种很严谨的逻辑思维。祭祀的举行,其规则的完美执行,不同人员完成不同的工作,条理清晰,次序分明。巫楚文化的正祀更为严谨。他们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充满了条理性。这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倡导的数理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中华古文明中也蕴含着科学精神的种子——逻辑思维,有利于激发理工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做到文理交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3-5]

三、巫楚文化独特的“娱神”之说蕴含着自由、创新的思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指出,楚辞中人与神相恋相爱的夸张想象是“为北方人民不敢称道”。的确如此,南方楚地的神灵与北方是不同的。南方楚地的神灵拥有着如人一般的五官四肢,且七情六欲一应俱全。所谓“娱神”便是灵巫们用神恋爱的方式祈神、悦神、媚神,以求神祈福他们,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使人民受到眷顾。为何说“娱神”有着创新和大同超越之想,那是因为在楚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政治环境下,他们不囿于传统,发现了一种新的与神交往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的创新性特点让其有了精神力量,能在原本贫瘠的楚地创造幸福的乐园。科技的发展也让很多人慢慢迷失了自我。学习楚人“娱神”的这种创新的思想,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们可以喻科技为神,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科技,从而让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更大的发展。[6]

四、巫楚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巫楚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楚人生活的点滴之中。凡事都是两面的。处于封建时期的楚文化必然会沾染旧时的习性,迷信、盲目等一些不好的东西也是必然存在的。然而,试想世间万物不都是如此吗,有好有坏。因此,我们才有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说。这亦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为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可为之处。对于当代大学生,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培养的责任,要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心;使其学习到逻辑思维,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让当代大学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大环境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学校要鼓励学生学习巫楚文化中的精华。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见,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善于挖掘巫楚文化中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式发展。[7]

猜你喜欢
糟粕楚文化敬畏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