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创新思维的新天地

2020-01-07 02:14易新莉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逆向平行四边形创设

易新莉

(重庆市江津区东城小学 重庆 402260)

谈到创新,很多人觉到高不可及,认为那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其实,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新设想,有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那他就具有了创造力。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 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随时都可以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我们应从小抓起,从各学科抓起,让创新意识逐渐扎根于学生头脑中。

一、思维品质的养成

积极、健康、稳定的情感,自信、勤奋、有主见的个性,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弥漫着和谐融洽氛围,充盈着人文情怀的课堂,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进行。这样的课堂,师生能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这样的课堂,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让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多问为什么,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具有勤于思索、好奇、质疑的学习态度,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才能迈出创新思维的第一步。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大量阅读本学科或跨学科书籍,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例如,我们学校主办的“数学文化节”,讲数学家的故事,举行数学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思维情境的创设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渠道,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数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跑线,几乎每一节课教师都需要借助情境进行教学。课堂情境创设,不只是看导入环节设计是否巧妙、生动,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按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教学,要尽量真实,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用已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精心创设一些合理的信息化情境,竞争性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时代气息,营造创新的空间,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情境创设。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以及测量工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测量,量角的大小,量边的长短,对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内角和的特征有了准确的认识;通过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通过观察发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此,教师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给学生的思维提供表象支持,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三、求异思维的开拓

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某些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求异思路,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欣赏,让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其它方法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这样,学生把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联系起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敢于向文本质疑,敢于表达个人观点,敢于另辟蹊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一图多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例如,“二次归一的问题”中求“平均每辆车每天运货多少吨?”学生不满足于一种方法,通过讨论得出不同的方法,并且每种方法都能够说出先求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四、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问题相反角度进行探索,使学生创新思维处于萌芽状态,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应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教师合理利用数学素材,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用公式、逆向解决问题、逆向表达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段,教师适时采用分析法,培养学生双向考虑问题的创新思维。例如,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多5米,还剩下7米。求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若用列方程方法,正面求解很复杂,如果逆向思考,进行倒推,化繁为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逆向思维,是形成求异思维的基础。培养逆向思维也是思维创新的一条途径,可达到出人意料之外,“反其道而思之”“出奇制胜”的效果。

五、创新思维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分析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经验与这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敢于交流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具有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在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活动中,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时,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在新旧知识联系点处设置问题;在教材关键点处设置问题;在探索规律点处设置问题;在易错、易混、质疑点处设置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难度要适中,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情感方面的表现,而且要重视学生思维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求同存异,培养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进入创新思维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逆向平行四边形创设
逆向而行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逆向思维天地宽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