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2020-01-07 02:14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本观念高中语文

崔 驰 薛 斌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 甘肃庄浪 744699)

核心素养以当前教育背景为前提,面向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与选择。高中语文作为传统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力。基于此,语文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它与核心素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强调“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及“学生的审美鉴赏”四个方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清自身的主导地位,肯定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积极寻找语文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道路,厘清核心素养当前对中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改变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由传统的“领导者”向“引导者”转变。部分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自身态度[1],就无法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也有部分老教师在身份转变后就不知道该如何讲课了。这都是目前高中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高中课业繁重,学生压力巨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旦无法厘清自己的定位,不知该用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观念既包括教师的观念,也包括学生的观念。众多学生和家长都知道高考即将来临,学习日益紧张。在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面前,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甚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可能不能及时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上课时注意灌输核心素养的理念,将其与课程教学结合。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这首毛泽东同志的诗作时,教师应当先调整自己的观念,着重引导学生审美鉴赏,让他们理解何为美,美在哪里,深刻理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怀。

(二)重视体系,满足学生需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璀璨的上千年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诸多佳作。但受限于高中语文的课时,很多优秀的文章不能出现在课本上。这对学生来讲,无异于丢失了一份巨大的财富。课本中节选的都是各个诗人、作者最脍炙人口的作品[2]。但相比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宝库,课本所能容纳的文章是十分有限的,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优美的古诗词后又开始学外国经典小说的情况。前后没有任何衔接与相关内容出现,学生对某一时段传统文化的认识就难成体系,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引导,个性化学生对“专题”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突破课本的局限,引入相关历史人物及文学著作,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这与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课本必修3中的《蜀道难》时,教师应当先介绍作者李白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蜀道难》是李白唐朝天宝初年在长安送别一位远行的朋友时所作。在介绍完作者后,教师可以拓展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及著名的历史事件,或将上述问题作为课后作业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满足学生探究的兴趣。笔者还应向学生展示选修的高三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满足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研究教材,深挖学生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由全国众多高校教授鼎力完成。所选文章都具有代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加强核心素养与教材的结合。教材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较大,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诗歌、散文、小说,甚至剧本都相继登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侧重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3],通过将每一篇文章挖深、挖透,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另外,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应各有侧重。如在教学文言文时,应当侧重语言建构能力;在教学中国古代散文与诗歌时,可以侧重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外国小说时,应侧重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文章,学生也可以学习文章中人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通过深挖文章,学生就可以学习蔺相如的急中生智、廉颇负荆请罪的诚恳态度等。这都是学生日后学习与生活所需的关键能力。

二、结束语

笔者认为,采用上述教学策略,改变思维,消除局限,建设课程体系,以教材为蓝本,拓展多种教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课本观念高中语文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