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与哲学思考的大学艺术教学探析
——借鉴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经验

2020-01-07 03:42刘颖林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汉诺威艺术设计哲学

刘颖林,余 逸

(1.浙江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杭州 310023;2.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游戏学院,杭州 310018)

艺术教育必须考虑人文精神的介入,艺术教育如何能够助推人类文明意识的提升,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提出了以“个体与哲学思考”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其及早地融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之中,从精神层面上拔高了大学艺术教育的起点,体现了艺术设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德国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早,历史根基较为深厚,教学经验相对成熟。浙江科技学院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互通交流已有三十余年,深入分析德国艺术设计教学理念之内涵,对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定具有良好的推动效用。

1 “个体哲学思考”与挖掘潜质

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相同,对专业学习者都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潜质。在艺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特殊潜质的开发和挖掘正如科学家对矿石之探测[2],如何把学生的专业潜质挖掘出来极为重要。对艺术设计教学而言,学生的个体独立意识与深度哲学思考作为艺术设计特殊潜质的主要成分而存在,因此,鼓励学生的个性天赋和思考习惯也是培养未来艺术设计师才华与潜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如果教师在艺术设计基础课当中及早实施“个体哲学思考”的主导教学理念,对学生艺术创造潜能的引发和挖掘可谓是极其良好的开端[3]。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经过长期教学思考与实践摸索出了能够引导学生尽早发挥艺术设计潜质的教学方式,把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倡导学生哲学思考融入大学第一学期“造型基础”教学的环节之中。

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哲学思考无疑应该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因此,学生作业的呈现方式和教师对其作业的特别要求非常重要。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采用学生自我命题作业的方法,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与学生最大的创造自由,有效地达到了引发和挖掘学生艺术设计特殊潜质之目的。自我命题作业属于学生自我做主自我思考的作业,自我做主即自定目标、材料、形式和风格,自我思考是依照个人意愿和态度构思创作。教师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评判自我,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独立个体意识在自我命题作业当中的尽情展现[4]。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内心的真诚与特异的个性,其自我命题作品审美特点的个体性就会极为明显,作品表达形式也呈现了不拘一格的丰富局面,有善于变化之活跃,有平和沉稳之安宁,有古典朴素之传统,有新颖时尚之现代,有大胆粗犷之震撼,有和谐细腻之唯美。当学生的个体作品以独立的姿态在群体当中亮相之时,具有强烈个体意识的优秀作品便会脱颖而出[5]。自我命题作业即有主题的作业,题目由学生自己提出,多为结合艺术设计对社会与人性颇具哲学深思之探讨。自我命题作业的益处是学生可以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思考,不受任何所谓对与错标准答案的束缚,摒弃了单纯依据教材理论常规的僵化的传授教学旧模式,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大脑神经,发现和挖掘学生大脑深处思维活动中对事物剖析分辨之能力。同样,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当大家面对不同的自我命题时,不仅各自对命题的思考及观念大相径庭,而且每个学生思考的切入点、分析途径及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正面直击之犀利,有侧面分析之迂回,有鞭辟入里之深入,有质疑诘问之叛逆。因学生各自的知识阅历、性格特点、思维角度均有不同,因此,在自我命题作业中对事物的哲学思辨能力及深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实质上应该是对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特殊潜质的培养和训练,但人们往往用狭隘的框架将其围困于绘画技术与功力的垣墙之内,因过多地强调技术而忽视了艺术设计所必备的个体意识与哲学思考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故在“造型基础”教学的要求上局限于用统一的绘画材料按照统一的绘画技法完成尽可能尊重物象事实的单一化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个体能量,规避了学生大脑的深度思考,偏离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实质[6]。培养艺术设计专门人才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就一定是个体的,创新必须要有思考,只有具备了个体的独立和深度思考,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好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真正达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直接关系到以后专业设计的优劣水准,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极为重视基础教学这一环节,认为基础训练仅仅注重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绘画形式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和形式只是表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的一种媒介和手段,一味用漂亮的手段去完成一个平庸的目标是很可悲的。如果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设计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在最初的艺术基础教学中及早融入对学生个体意识和哲学思考特殊潜质的挖掘与引导。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从个体与哲学思考出发,以自我命题作业为主要手段,启发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深度挖掘潜藏在学生心底对事物的哲学思辨与探究能力,实践证明他们准确把握并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真正内涵[7]。

2 “个体哲学思考”与艺术原创

艺术设计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绘画类课程,一般以素描和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的“造型基础”课程把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传统素描、色彩课程教学的严谨造型转向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发现与思考,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变革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对众多国家设计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在包豪斯设计学院教学革新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他们在艺术“造型基础”教学实施当中把“个体与哲学思考”作为主导,使学生最大可能地获得了真正出自个体思考的艺术原创[8]。

素描属于单色的绘画艺术,如果教师将统一的规范要求强加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只能使学生沿着一条狭窄的通道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造成学生素描作品千人一面的结果。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为了在素描课程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体意识及能量,鼓励学生自由任意地发挥个体的表达欲望,甚至让学生去表现“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何区分”等具有主观性的内容,启发引导学生从视觉的被动性走向主动性,从眼睛的看到走向大脑的想到,通过素描的艺术表达方式发现视觉的空间性与时间性、间歇性与持续性、准确性与模糊性、选择性与稳定性等。学生的作品呈现出了诗意朦胧、彰显力度、平淡简约、强化节奏等丰富而独具个性美的视觉形式[9]。平时教师鼓励学生艺术表现自由的一个词语就是“技法不限”(即材料的无限性与技法的任意性之和),而正是这种“技法不限”让学生通过试验性的艺术劳动生产出了丰富多彩的原创作品:有的学生巧妙利用橡皮的功能在画纸上面创造了浮雕或拓片效果,有的学生用白色粉笔在黑卡纸上制造了黑与白的阴阳互换,有的学生用毛笔大胆地将物象或光影任意而为,有的学生先做了底子再用刀刮、覆盖、涂抹等多种手法使画面效果变幻莫测,也有学生用木炭在粗糙的底子上细心造就了斑驳,还有学生使用木片、海绵、毛线、指甲油等不能称其为画笔的工具材料来试验个体自由的遐想——这些自然和真诚所激发的独立与原创产生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偶然性和创造性的视觉效果[10]。

色彩也是表现视觉审美的一种有效媒介,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趋向具有个体的经验或习惯,人们个体的心理感受与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存在着强烈的呼应。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非常注重艺术设计教育对学生个体情感的引发与肯定,在色彩教学理念上加强了色彩心理的个体展示及色彩表达与情感表达之间的有效链接。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抽象的色彩表达形式来体现个体对“兴奋与安静”“软与硬”“静止与速度”等与视觉心理、视觉情绪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知,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个体的心理感受与联想来展示心灵与事物碰撞的情绪或情感,从而创造出具有个体独立思考的原创色彩视觉新意义[11]。

古典的色彩教学曾经长期被色彩塑造形体的范例式教学所统治,致使学生将色彩学习的关注点固定在尊重自然真实的统一性表达范畴,无法展现学生对物象的个体色彩心灵体验。直到十九世纪末,一些具有现代艺术思维的画家勇敢打破了古典色彩的描绘方法,在色彩的表达观念上由尊重客观转向了尊重个体和主观。到了二十世纪初,又是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把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等抽象色彩的创始人请进了设计学院任教,开创了艺术设计教育在色彩教学中注重主观情感体验的新局面[12]。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继承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新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包豪斯设计学院色彩教学的主导思想,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的本质,把人的个体情感与思考充分融进了“造型基础”的色彩教学当中。在新的教学与实践当中,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在色彩创作时注入的是个体经验与感受,鼓励学生以独到的思考探讨色彩形式美学的元素组合与表达,同时在色彩的技法与材料使用上不拘一格,正是这种鼓励学生个体与哲学思考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促成了学生作业所呈现的多样化原创视觉审美形象。

3 “个体哲学思考”与人本自律

“人本”告诉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律”告诉人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由此人本自律就是一种对人类欲望的控制和道德伦理的约束。艺术设计虽然属于物化形态的实用艺术范畴,但其最高境界一定是与人类的精神共融而超然于功利和审美之上。造物或设计之目的既然是为人所用,不仅要满足人类生存之需,还要关心伦理道德与人本自律。艺术设计如要从通常的实用功利、审美情趣上升至人性的精神境界,必须与设计师特行独立之特质及哲学思考之深度并行不悖[13]。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针对当下人类物欲增高之现象,更加注重设计与人性关系的思考。他们认为艺术设计虽是设计师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但这种创造性活动仅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还不能真正表达艺术设计的实质,不能对社会文明产生积极的精神价值。只有培养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及对世界事物的深度思辨能力,才能让艺术设计作品在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基础之上证明作为人的本质所在。因此,他们在最初的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就注入了设计的精神性,让学生及早懂得为良善人生而设计或以良善设计为人生的道理,从而负设计之责任,守设计之尊严,在以后的设计生涯中以人本自律完善艺术设计的精神世界[14]。如果只有美的形式而不顾及艺术设计之伦理道德,不仅不能对人类的生存自由形成积极的影响,还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无论在环境污染还是在经营欺骗上都是如此。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给学生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应的问题和要求,比如以素描或色彩表现出“我和我”“事物表面的欺骗性”等具有哲学思考的主题,让学生依照个体的独立思考从哲学意义上展开对社会和人性问题的认知与理解,从心理学层面剖析有关设计与人性的复杂关系,从人本自律的角度思考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通过“我和我”“事物表面的欺骗性”等具有哲学思考的绘画艺术创作,学生的关注点从实用与审美的范畴一跃走向了更高更宽的人类精神平台。学生或从当今社会经济催生下唯利现象的思考入手用素描的技法和造型表现了人的多面性;或以镜子的反射和折射产生的脸部扭曲象征本我与另一个我的真伪和虚实;或以黑白阴阳的两种人物形态暗示表象的仪表堂堂与实质的狗苟蝇营;或用水果的新鲜诱人色彩与果核的糜烂之对比象征极具迷惑力的视觉欺骗;或用X光透视的视觉效果表现漂亮时装遮掩下的不堪入目。所有这些作业都展现了教师引导之下学生对艺术设计人本自律关注的极大兴趣,同时也说明了个体的独到见解和哲学的深度思考正是学生充分认识艺术设计与人类精神关系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对人的多面性、事物的复杂性进行思考和理解并通过素描、色彩的可视化形象体现出来时,艺术教学对艺术设计精神性的深度思考就会贯穿其中,学生的设计作品就有可能达到设计价值与人性价值的高度统一[15]。

4 结 语

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载体。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目的与本质的思考也在不断地变化与革新。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勇于思考,敢于创新,把个体哲学思考与发现挖掘学生艺术设计潜质、激发学生最初学习阶段的艺术原创、启发学生对艺术设计人本自律的认知理解融为一体,并在艺术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当中得以贯穿和实践。他们通过自主作业、命题作业、表现方式“技法不限”、哲学思考系列绘画创作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尊重学生个体独立和哲学思考的教学理念为导向,极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体特异禀赋,深入探讨了艺术设计的精神本源。总之,以个体哲学思考为主导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革新不仅是对旧的教学方法、思维理念的重大突破,还为艺术设计教育推动人类文明向善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同时对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引领和启迪。

猜你喜欢
汉诺威艺术设计哲学
《星.云.海》
《花月夜》
菱的哲学
沃尔沃卡车亮相2018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
第67届汉诺威商用车展 带领全行业驶向明天
小包哲学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