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埃及、南非独立过程的比较研究

2020-01-07 03:45李栩宁
科学咨询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甘地纳吉布军官

李栩宁

(天津市培杰中学 天津 300200)

一、印度的独立过程

谈到印度独立运动,大多数人会想到圣雄甘地、尼赫鲁等人。但是,实际上早在19世纪中叶,印度就已经开始有民族主义萌发。著名的詹西起义就发生在1857年。据说恶名昭彰的东印度公司在征召雇佣兵后,使用猪油或牛脂做来福枪的润滑油,而士兵要装弹则必须咬破弹壳,这就触犯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教义。当然,子弹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在于东印度公司长期对殖民地的残酷剥削和压榨。

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持续两年之久,其直接导致英国政府取缔了日益“国家化”的东印度公司。但是,印度民族主义自此发端。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899年,当时孟加拉刚刚发生边境暴动,时任印度总督寇松勋爵为了稳定,重新划分了孟加拉行政区划。此后,在第二个任期,他又将孟加拉分而治之,挑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对立,导致印度民族主义进一步发酵,印度人民对英国统治的不满自然也加剧了。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印度独立运动陷入低潮。甘地本人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在求学英国、学成归国之后很长时间内都职业发展不如意。职业的受挫甚至导致他远走南非,迟至1915年才回国。甘地早在英国求学期间就对本土文化有了全方位的反思,最终他坚持了印度的原生文化,对西方文明批判性地吸收。他深刻意识到英印地位的不平等,但同时对英国依然抱有幻想。

回国以后,甘地开始加速构建他的政治纲领,并且在群众当中进行宣传。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开始成型。到1919年,也就是中国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前,他为抗议不平等的罗拉特法案,开始号召全国范围内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第一次非暴力抵抗运动持续三年后宣布停止。但是,通过这次尝试,甘地和国大党都坚定认为这种模式具有可行性。

1930年、1940年,甘地又先后两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每当英国统治者在印度出现失误的时候,都会有国大党的身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个创举,尽管在执行层面,群众往往会突破甘地的底线,违背初衷。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尼赫鲁也有深刻反思,但是他在长期思考后保持了对甘地的忠诚和支持,并且更加坚定地认为印度应该走上独立道路。

在国大党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国大党内穆斯林领袖真纳对甘地的非暴力抵抗不满,认为其与伊斯兰教义不符。因此,他早在1921年即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后就退出了国大党。此后,他长期担任全印穆斯林联盟的主席,成为穆斯林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对于独立一事,真纳和尼赫鲁高度一致,都认为应该脱离英国统治。

二战中,英军作战不利,日军一度推进到缅甸,英国国内一片悲观,让一部分印度精英看到了印度摆脱英国统治,进而独立的希望。然而,此后战局向有利于同盟国方向发展。战后,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提出“印巴分治”计划,得到真纳首肯。但是,甘地等人难以接受。真纳公开宣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为印巴分治奠定基调。

1947年8月,两国分别独立。结果,数千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不得不背井离乡,奔赴新的家园。有数百万人在途中遇袭,有的人长眠不醒,再也没有能看到自己期待中的“祖国”。几代人为独立奋斗,但是在最终独立曙光降临的时刻,却迎来了举世骇然的惨剧。而圣雄甘地本人也为之付出生命代价,他在1948年1月遭极端印度教徒刺杀身亡。印巴两国都为独立付出高昂代价。[1]

二、埃及的独立过程

埃及的独立运动早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初露端倪。在1947~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期间,战争的局势和结果对独立运动有很强的推动促进作用。1945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就已经成立并且开始活动。并且有资料显示,二战期间,这个组织已经在活动。军官们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对埃及军队糟糕表现愤懑不已,深为不满。他们将这种糟糕的表现,归咎于法鲁克王室的昏聩荒诞,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傲慢欺压。这些军官认为,正是因为王室昏庸腐朽,所以军队士气低落。纳赛尔本人早在战前就已经产生埃及独立的思想。

当时的法鲁克一世贪财好色,为了敛财不择手段,甚至专门拜一名惯偷为师,学习偷盗的手艺,声名狼藉。他甚至在伊朗国王送葬队伍途经埃及的时候,偷走国王尸体上的陪葬物。而他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扒窃,是偷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块怀表。同时,他还是猎艳高手,不停地追求女色。这样荒唐的国王,使得军队毫无荣誉感可言。

因此,1952年,纳赛尔的军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包围了位于亚历山大港的冬宫,逼迫法鲁克一世签署了退位诏书。之后法鲁克一世渡海流亡希腊。可以说,纳赛尔的政变非常顺利。从他秘密组建自由军官组织,到夺取政权,期间不过十年左右而已。这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实在是太过顺遂。此后,纳赛尔和埃军高级将领纳吉布将军陷入权力的争斗。

纳吉布在军队中地位更高。早在巴勒斯坦战争期间,他就已经是旅长,而纳赛尔当时仅仅只是一名校级军官。但是,在自由军官组织内,纳赛尔和纳吉布的地位则刚好相反。纳赛尔是自由军官组织的发起者和创建者,是执行委员会主席,而纳吉布迟至1952年才加入自由军官组织。纳赛尔在军官中人气很旺,而纳吉布有军队系统内难以逾越的资历。

纳吉布和纳赛尔的共同之处是都对英国殖民者深深不满,但是纳吉布更加同情王室,甚至拒绝判处国王死刑。在他内心深处,他是一个温和的改革派,不希望国家政局进入剧烈动荡。纳吉布早年曾经揭发国王的贪腐行为,对王室的腐朽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在1952年政变中,他是埃及军队中支持政变者中军衔最高的军官。但是,纳吉布不愿看到国家长期处于革命状态,他认为革命是暂时的,热血沸腾的革命之后,依然是正常的生活活动。而这与纳赛尔的观点大相径庭。

在纳赛尔看来,推翻国王的统治仅仅只是第一步,他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还很多。他软禁纳吉布之后,严厉打击穆斯林兄弟会,将国家权力收入掌中。此后,他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将企业国有化,推动大型基础建设,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带有鲜明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威权主义色彩,也将他个人的威望推向顶峰。[2]

和纳吉布相比,纳赛尔是更加彻底的革命者。这后来直接导致纳吉布被长期软禁,直到纳赛尔去世、萨达特上台后才重获自由。纳赛尔将个人色彩深深烙在埃及独立运动上,同时也对埃及此后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南非独立过程

南非独立运动与印度、埃及不同。南非是英联邦成员之一,但是与英国离心力较强。历史上,英国曾经与荷兰为争夺南非,打了两次布尔战争,英国取得胜利。但是南非社会上层中,有不少荷兰白人或荷兰后裔。因此,南非政治生态中天然具有亲荷排英底色。

当时,南非的执政党是南非国民党,时任领袖是达尼埃尔·弗朗索瓦·马兰博士。马兰的政治蓝图是让南非脱离英国的统治,同时要在内部实行种族隔离,建立起布尔人的乐土。南非国民党内部有两股势力,一股势力是由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领导的原南非党,他们认为南非不应脱离英国,同时,在南非执行种族隔离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无法落实。而詹姆士·赫尔佐格领导的原国民党与此意见相左,支持马兰。两党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由荷兰白人后裔为主要成员的政党,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政治纲领尚有一定的距离。组建新的南非国民党后,双方分歧并没有得到弥合。

1948年,南非国民党取得政权,开始长期执政。1950年,著名的亲英派,英国陆军元帅、原南非总理史末资爵士去世,南非政治开始快速脱离英国。此后,马兰的继任者是约翰内斯·格哈杜斯·斯揣敦。斯揣敦是坚定的脱英派。斯揣敦的继任者亨德里克·弗伦施·维沃尔德本人干脆就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更是沿着脱英路线继续前行,并且最终在1961年,也就是维沃尔德任期的第三年,宣布脱离英联邦,成为独立共和国。

但是,独立建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样的独立与占南非人口大多数的黑人族裔没有关系。1961年的独立,建立起来的共和国实际上是一个白人的共和国,占人口多数的黑人没有分享政治成果。因此,南非的独立运动实际上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南非国民党此后的领导人彼得·威廉·博塔将非洲国民大会列为恐怖主义组织,但是博塔尝试和包括曼德拉在内的非国大领导人达成协议。他的继任者德克勒克几乎把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都花费在和曼德拉为首的非国大和解上。他任期内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等法案,事实上完成了共和制。[3]在完成一系列大幅政治改革后,德克勒克和南非国民党都从历史舞台上退出,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名满天下。[4]

四、结论

比较印度、埃及、南非三国独立运动始末,不难发现,其过程大相径庭。首先,从时间跨度而言,印度独立运动历时最久,从19世纪中叶持续到20世纪中叶,长达百年。而埃及独立运动最为顺遂,从纳赛尔秘密组建自由军官组织到夺取全国政权,不过十年光景。其次,三国独立运动付出的代价也不可同日而语。印度独立过程中,不说早期詹西起义等抵抗运动,仅仅1947年独立后,死于途中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即高达20~50万。而埃及1952年政变几乎没有流血。

不存在一种通用的模式,普适于各国独立运动。不论英帝国其他殖民地,仅这三个国家,历史文化不同,政治体制不同,与英国的关系也不同。因此,三国也呈现出不同的独立路径。但各国独立也有共性,其独立运动领袖都具有鲜明的人格魅力。从甘地、尼赫鲁、真纳,到纳赛尔、纳吉布、曼德拉、图图,他们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未来有长期且深入的思考,胸怀人民。他们性格鲜明,爱憎有别,不断推动本国本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堪称一时豪杰。没有这些杰出的政治家,这些国家独立运动可能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猜你喜欢
甘地纳吉布军官
甘地扔鞋
跳伞
军官队伍演化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拉胡尔·甘地辞去党主席职务
纳吉布再次被捕
纳吉布妻子或面临20项控罪
哥伦比亚 军官
最美师生情
甘地走上素食路
甘地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