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体系研究*

2020-01-07 07:14李占强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9期
关键词:科技型融资政策

李占强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科技金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已有理论对科技金融的融资模式、发展路径、发展对策、存在问题、绩效评价等研究系统深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新区纷纷持续深入探索科技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科技金融发展问题依旧突出。因此,深入研究解决制约科技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科技金融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理论综述

1.1 科技金融理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信用风险和创新不确定性[1],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2],盈利障碍、管理障碍、偿债障碍、政府障碍、市场障碍等[3]。薛莉和叶玲飞[4]认为科技金融体系漠视技术创新规律,市场化思维匮乏,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性和互补性,资金利用效率低。风险投资可获得董事会席位、参与被投公司董事会决策、改进其治理机制、参与日常管理[5],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监督管理及信号传递等机制影响被投企业战略选择[6]。风险投资长于打造以股权、债权、基金投资为核心的金融产业链,寻找产业链新价值链节点,加速增加企业价值[7],在市场中发挥“生态系统工程师”作用,推动区域创新绩效提高[8],它以阶段专业化和地域专业化强化行业专业化的方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9]。因此,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10]。

1.2 创新生态体系理论

创新生态系统改变参与者多方面动机,大幅提高企业对反馈的接受性,推进持续的组织结构转换[11],加快企业个体战略、企业间竞争机制、企业结构惯性等企业阶段性特征的进阶与演化[12],促进各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多元合作,与创新网络协同耦合,提供新价值创造路径[13]。创新生态系统强调创新环境的作用,创新生态更注重各创新主体和要素之间的动态性弥合与能动性呈现[14],强调企业有效利用异质性资源,更好适应复杂环境[12]。

2 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自20 世纪80 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及高科技产业以来,科技与金融日益融合,机制日益完善,政策日益成熟,商业模式等创新活跃,取得显著成效。

1) 产业规模巨大,增长迅速。自1985 年国家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来,高科技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产业规模巨大。据科技部统计,2017 年全国高科技企业13.06 万家,营业收入31.83 万亿元,净利润2.32 万亿元,从业人员2 700 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18 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9%,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6.2%;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9%,而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

2) 发展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了150 多家国家级高新区,20 多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00 多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以及相应的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出科创板和创业板,与美国硅谷等国外科技园区建立广泛联系,科技金融发展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

3) 扶持政策日益完善。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高科技产业,各时期分别出台扶持高科技企业及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如1985 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设立创业投资、开办科技贷款等政策。1991 年国家出台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政策,1999 年出台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2009 年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 年科技部等五部委出台《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这些扶持政策有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4) 科技金融理论持续创新。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始于金融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3 个理论问题:资本供给与需求矛盾、风险与收益匹配问题、市场和政府运行机制协调问题。这3 个问题推动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科技金融政策优化,以缓解高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麦克米伦缺口理论和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推动了科技与金融融合。近年来科技金融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3 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科技创新日益活跃,金融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3.1 科技金融理论创新不足

现有科技金融扶持政策主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短期的资金短缺问题,政策总体协调性不强。而这些企业发展面临的发展战略、市场开拓、研发及管理方面的问题甚至更突出,这些问题与融资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其发展。这与科技金融理论创新不足,对科技金融发展规律认识不够深刻密切相关。

3.2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入风险资本投资少,严重制约股权投资、可转债及信贷等融资方式发展,而且它们在研发、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及管理等方面创新过度倚重自身,通过开放式创新加速企业发展还不是很普遍、深入、系统,导致创新活力不足。科技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导致二者关系不是很密切,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科技金融发展亟须转型升级。

3.3 区域科技金融融资市场不完善

风险资本市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然而国内风险资本企业及投资案例数70%左右聚集于北京、上海、深圳3 个城市,绝大多数城市引入域外风险资本投资及投资案例较少。缺少与国内外知名风险资本联动运作的机制或渠道,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业务提供大规模多样化风险资本尚需时日等,导致短期内区域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跟随风险资本提供融资的股权投资、信贷及可转债等融资方式连带受限制,科技贷、科技保等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区域科技金融融资市场还不够完善。

3.4 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有偏颇

已有科技金融发展扶持政策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发展风险投资,主要通过各省市区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引进专业机构共同投入,从而带动市场化风险投资发展。二是发展债权融资,主要通过科技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增加债权融资供给。科技金融本质是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系统、动态、长远发展问题,牵涉到高科技产业创新方方面面,因而现有扶持政策主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扶持政策偏颇显而易见。

4 构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体系的对策

高科技产业发展日益呈现出与科技产业体系、金融产业体系整体联动的态势,而不仅仅是与某个或某些产业要素相关,因此谋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必须有突破性的新思维和新举措。

4.1 创新科技金融理论

科技金融发展不仅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还牵扯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研发、产品或服务、市场开拓、商业模式、管理创新及互补产业等众多产业的系统性问题。因而,科技金融发展是关乎高科技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全局的系统性问题。科技金融理论应立足于高科技产业生态构建和创新,以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金融互动构建高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以创新生态体系加快科技金融产业发展,深化认识科技金融发展规律。

4.2 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依据创新生态圈理论,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获得更好地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更要注重与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科技金融协同互动发展,还要与创新生态圈内企业互动发展,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内采用共识、共生、互动、共创、共赢的方式开放式创新发展,在竞争合作中发展,不能单打独斗或封闭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能获得更快的高质量发展。

4.3 加速区域科技金融融资市场发展完善

通过引入北京、上海、深圳或国外具有全国影响、声誉佳、实力强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力吸引全国知名股权投资、全国大型股份制银行及担保机构跟随投资,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竞争性跟进投资,能有效地满足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国内外高端产业资源和高端市场,从而快速促进区域科技金融市场发展完善。

4.4 出台加快构建创新生态圈的扶持政策

首先构建由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及二者协同发展构成的创新生态体系核心圈层,其次构建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业配套性企业及产业互补性企业等构成的创新生态体系辅助圈层。最后构建由会计审计、知识产权服务等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基础科学研究、政府政策服务及区域科技金融市场体系等构成的创新生态体系支撑圈层。科技金融发展扶持政策应依据创新生态圈发展的政策需求,总体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分步实

施、协同推进,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执行力及执行效益。随着扶持创新生态圈政策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地提升,从根本上改善创新生态圈发展的制度环境,这些扶持政策必将促进区域科技金融加快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型融资政策
政策
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融资
融资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助企政策
政策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