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0-01-07 10:17艳,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校园网问卷

张 艳,岳 锋

(1.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并加强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提升教学灵活性与多样性,加强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衔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而要不断引入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外可以更加自主、灵活、多样地开展学习[1]。为此,笔者对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况开展了调查,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总结了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以期推动教育工作不断前进。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1.1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围绕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的时长、使用终端、学习资源来源、互联网学习优势、对互联网学习的评分、互联网学习不满意的因素以及对互联网学习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充分了解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情况。

1.2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标题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表”[2],从学习情况、学习感受、效果反馈、意见建议4 个方面设计了16 个问题,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意见建议部分采用2 道开放式简答题。

1.3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焦作大学在校学生,电子问卷主要通过校园网内网公开发布,纸质问卷在校园内随机发放并设置回收箱进行回收。调查活动为期14 d,共回收到562 份电子问卷和275 份纸质问卷。调查组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了检查、校核、筛选,去除空白表、答题随意等无效调查问卷后,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12 份。调查问卷的年级、学院等基础信息显示,此次调查对象涵盖了所有年级、多个学院,调查范围基本覆盖整个校园,分布较为合理,数据真实可信。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2.1 学习情况

1)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每周学习时长情况。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每周学习时长小于7 h 的占24.5%,超过7 h(含7 h)的占75.5%,这说明3/4 的学生每周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时间超过7 h,1/4 的学生每周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时间小于7 h。

2)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使用终端情况。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使用移动终端的(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占到73.9%,使用台式机的占23.5%,使用其他方式的占2.6%,说明学生倾向于使用快捷的便携式终端进行学习。

3)学习资源来源情况。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资源、校园网资源、专业辅导网站和微信等其他渠道,资料内容包括视频、音频、讲义、笔记、幻灯片等。互联网资源来源广泛、检索方便、操作简便;校园网资源比较少,而且信息更新缓慢,很多资料与课程都是多年前的旧资源,很难符合学生要求;专业辅导网站多为付费下载,有部分学生已习惯于为知识付费,这样可节约时间与精力,并可进行系统学习;还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加入QQ 群、微信群共享或付费得到相关学习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的占比超过65.3%,而使用校园网的仅占10.4%,此外还有20%的学生使用专业辅导网站学习(这些网站多为付费课程),剩下的4.4%使用微信等其他渠道。

2.2 学习感受

调查数据显示,79.9%的学生肯定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的便捷性,认为不必随身携带笨重的书籍资料,也可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进行学习;59.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课堂、书本、教材式学习方式相比,互联网自主学习效果更好,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形象;58.7%的学生认为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更加符合个人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个人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45.5%的学生认为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安排课外生活。

2.3 效果反馈

1)学生对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的评分。调查数据显示,约49.4%的学生对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评分为良以上,50.6%的学生评分为中以下。说明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存在不满。

2)学生对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的不满意因素。调研发现,学生对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热情很高,但在学习中因遇到了许多问题而导致满意度较低。问题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一是互联网上获得的符合学生需求的资料少,查找难度高,占比75.3%。二是网络上的学习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占比66.9%。三是付费资料多,价钱比较贵,占比54.4%。四是其他方面,如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找不到权威的指导与解答;有些学生缺乏移动终端设备、移动数据流量不够,无法有效开展学习;通过QQ 群、微信群付费购买的资料粗制滥造、毫无价值,占比21.6%。

2.4 改进意见

调查显示,95.5%的学生期望学校或者政府开设专门的自主学习网站,并能够及时更新维护;92.3%的学生期望可以整合学习资源,分门别类设置,以方便查找与下载;85.4%的学生希望可以免费获取学习资料,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另有50.4%的学生希望学习网站平台可以注册、登记,记录学习情况,以便学生可以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原因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方式[3]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理念、学习资源的质量、学校监督管理等方面。

3.1 学习观念落后和学习方法不当

1)学生对自主学习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高。受传统教育模式以及唯分数论的旧思想影响,有些学生认为互联网自主学习只是一门课程,只要完成了课程,考试通过即可,缺乏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规划。有些学生仍然习惯于书本、课堂式的学习方式,不能转变学习理念,对主动探索式学习、解决问题式学习理解不深。

2)学生在通过互联网寻找目标资料的过程中,缺少有效手段,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目标、如何检索资料,大大降低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娱乐、休闲、交友、广告等干扰信息,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迷惑,忘记了学习[3]。

3.2 学习资源匮乏且质量低下

完整、权威、正确的学习资源是确保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很难利用互联网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

首先,教育网、校园网发布的公开学习资料多是通用的、大众化的,学生很难找到所需专业课的资料。其次,检索网站搜索到的许多资料可信度低、缺乏权威性、内容陈旧甚至错误百出,系统性的书籍资料缺乏,学生难以甄别哪些适合自己;而质量较好的资源如百度文库、豆丁网、中国知网等需要付费使用,学生无力负担。

3.3 学校监督管理不到位

一些学校虽然构建了统一的自主学习平台,但没有统一、标准化的技术标准。一些课程任务设置过于简单,只规定了学习目标、课时记录、笔记、考核标准,而缺乏对学生整个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没有统一的指导与解答,导致无法对自学成绩进行标准化考核[4]。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自主学习,建议从学生自身能力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学校与教师加强监督指导等几方面来综合施策。

4.1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要改变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把“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制定科学的、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考核标准。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运用互联网去查阅、检索、分析、求证,最终解决问题[5]。

4.2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标准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对本校师生甚至社会开放。网站采用分学科、分专业建设,将涉及到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汇总分类,制定统一、权威的技术标准。如果没有能力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建立相应的QQ 群、微信群,将专业资料发送给学生。学生访问平台需要注册与登录,这样既方便学生按照学习计划有序开展学习,又方便学校和教师作为管理方跟踪、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对课程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

4.3 构建高效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

高校要丰富和充实校园网站的学习内容,这是在校师生了解科学、了解社会重要的手段之一。各个学院、专业、年级要积极将更好、更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并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和使用。

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也为师生沟通架起了畅通的桥梁。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和疑惑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同时教师也要对自主学习方式、方法、学习策略进行指导,通过QQ 群、微信群进行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互联网自主学习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仅仅获得学分或通过考试即可,它更是一种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锻炼手段。学习目标的设置促使学生自发性、主动性、探索性地采用多重手段学习,以解决复杂问题,这种能力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互联网自主学习也能对高等教育改革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6]。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校园网问卷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及防护探讨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