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共青团音乐活动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0-01-07 15:19
科教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共青团策划社团

崔 芸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 云南·昆明 650222)

1 优化音乐社团的运行机制

1.1 专业的管理团队

高等院校共青团下设的学生音乐社团在干部的选拔过程中应当强化专业性认定。综合类高等院校的音乐社团可选拔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专业高等院校可选拔音乐特长学生进行策划运筹,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策划,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音乐活动的艺术性。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干部因具备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而承担音乐社团的管理工作,因为专业的隔阂却使得音乐活动缺失了艺术的趣味,造成大学生参与程度低,活动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

非专业的组织者对音乐感染力的理解存在主观局限性,认为音乐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方式,强化了音乐的娱乐性而忽略了音乐的美育功能。目前,高等院校共青团的音乐活动普遍存在艺术有待提升、策划有待完善、组织有待严密的问题。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本意是为了丰富学习生活,团委教师应当注重音乐社团的组织秩序,通过合理的干部委任,科学的制度设计来服务广大的音乐爱好者,使大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艺术的熏陶而产生思想认识层面的不断递进。

1.2 科学的活动定位

“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法国作家雨果)。作为高等院校团委的负责教师,引导大学生规范社团制度是音乐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纪律会带来良好的执行效果。可以针对音乐基础水平,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团队服务意识,给非音乐专业的社团成员合理的活动分工,提高学生社员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音乐带给大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艺术乐趣,更能对消极情绪起到积极的缓释作用。近十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诸多院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机构。需要强调的是,部分音乐院校已经开设音乐治疗专业,足以体现音乐所具备的心理缓释功能,以及为广大学生所带来的实际辅助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共青团在规范章程的基础之上合理开展富有正能量的音乐活动,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化解与团体合作意识的增强。

2 丰富音乐活动组织模式

2.1 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抱守成规的音乐活动不能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不能使大学生真正享受其中。常规的歌手竞赛、乐队汇演、音乐讲座经常因为缺乏创意而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佳。丰富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提升音乐活动的影响力,例如,音乐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法,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对音乐活动进行“直播”,欣赏人数成倍的提升会促使音乐活动品质的升华,音乐活动所要传递的主题也会更加有效地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

除此之外,团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性音乐活动,策划适应于大学生需求的“奥尔夫音乐课程”。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但是其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带动青年人的参与热情,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音乐游戏来强化大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奥尔夫乐器”设计,教师可根据“奥尔夫乐器”的特质引导学生制作简易乐器,结合B-box 编排富有时尚气息的节目,为大学生提供符合其欣赏需求的音乐活动交流平台。

2.2 高级别的活动策划

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音乐品种。不同的高等院校地处不同的地理区域,区域之内往往存在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从业者以老年艺人居多,因为青年一代的思想隔阂而出现艺术传承青黄不接的不良景象。在党和国家倡导“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共青团音乐活动有责任引领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学习。“走出去,引进来”,可以带领大学生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音乐工坊,亦可邀请艺人走进校园为大学生科普传统音乐与器乐的知识,在艺术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共青团音乐活动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深入福利院等机构开展公益音乐活动。公益音乐活动的组织是提升高等院校共青团音乐活动档次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福利院的主体是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引领大学生深入福利院等公益机构开展音乐活动,针对老人与小孩的欣赏特点编排音乐节目,通过大学生的歌声、乐器表演、互动游戏的开展与弱势群体一起感受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强化大学生珍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有效开展共青团音乐活动的同时,使大学生的爱心助残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全面的升华。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性的音乐活动,也使得大学生更加充实地发展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3 拓展音乐活动的宣传途径

3.1 网络的宣传方式

高等院校共青团音乐活动的受众是各类专业的大学生,现场组织与线上互动的配合是一次音乐活动深入学生与否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音乐活动宣传模式往往无法实现活动的最大宣传力度,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因此有所降低。互联网时代,网络互动技术不断升级换代,98%的在校大学生日常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来完成信息的接收,网页、QQ、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论坛等媒介已经深入地融入了大学生的信息生活。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获取信息的便捷都为共青团音乐活动的宣传提供了优质渠道。在音乐活动精密策划、完美呈现的前提之下,社团成员可以将活动情况以“大数据”方式进行传播,设计“弹幕讨论”“线上评述”等网络板块,再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校园网页、校园论坛等进行推广。在大数据的互动背景下,可以有效地实现线上的传播交流与推广,有利于音乐活动的举办不断地迈向新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艺术设计、信息传媒等专业的学生干部在此环节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配合教师进行宣传广告的制作,凭借丰富的宣传途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3.2 传统的宣传途径

传统的校园广播、宣传海报、传单、横幅等媒介仍然是高校共青团音乐活动宣传的有效平台。以广播为例,在人们普遍意识中,广播是已经淘汰的宣传手段。事实上,广播在现代宣传媒介中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部分听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都是广播的有效传播空间。广播的优势是声音传播,在大学生用餐、身体锻炼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代替手机从而成为优势媒介,是音乐活动宣传与推广的高效方式。

广播站可以根据近期的共青团音乐活动开展“跟踪”式的报道,播放大学生所热衷的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进行表彰,或将音乐活动举办过程中的音乐作品进行穿插式的播放,让全体师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整个大学校园都洋溢着激情澎湃的青春气息。与此同时,团委可将定期的校园报纸进行艺术类活动版面的编排,如活动流程、活动照片、活动获奖名单等相关信息以书面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全体师生,通过各班级辅导员配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4 启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网络科技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共青团音乐活动的策划组织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优化社团运行机制,丰富活动组织模式,拓展活动宣传途径均可起到推动作用。万变不离其宗,种种提升手段的目的都是服务大学生主体,促进大学生参与共青团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而核心是音乐活动本身的艺术水准和策划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音乐社团组织的纪律,确保不会因为人员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活动质量的下降。通过丰富音乐活动的宣传途径营造高等院校的人文气息。

高等院校共青团的音乐活动,是通过专业音乐知识的具体实践提升活动的质量。激发大学生对音乐产生进一步实践的欲望,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精神面貌塑造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推进措施。团委教师应当带领社团干部认真策划积极向上、构思巧妙、新颖独特的音乐活动,把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重要的出发点,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把握分析当代大学生“新时代美好生活新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并举,坚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路线。组织富有艺术性、创新性和科学性,具有恒久艺术价值和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品音乐活动。

猜你喜欢
共青团策划社团
缤纷社团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本刊特别策划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