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构成元素研究

2020-01-07 18:27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亲近感功底亲和力

李 静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其自身亲和力。因此,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研究是应时、顺势之趋。

1 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涵及其相关语义分析

1.1 亲和力的语义分析

亲和力这一词语来源于自然科学领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合力。[1]后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

学者张鑫宇等认为亲和力展现了一种双方的关系,一种亲近、和睦、和谐的平等的关系;[2]学者董良认为亲和力“指一个人的言行所产生的亲近感”;[3]学者李静认为亲和力“主要是指人与之接触之后不抵触、愿意与之亲近的温和的力量,是一种情感的表露”;[4]学者郭亚如等认为亲和力“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一种拉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能力或属性”。[5]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亲和力”的语义分析来看,国内学者偏重从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何谓 “亲和力”,将其界定为一种力量——影响力或温和的力量或积极的力量、一种情感的流露——亲近感或亲切感。由此可见,亲和力是一种某人通过言行举止等自然流露出来的友好的情感表露,让他人接触之后愿意与之亲近、并无形中受其影响的温和的积极的力量。

1.2 思政课亲和力的语义分析

学者张鑫宇等认为从研究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应当研究亲和力的来源,“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的形成,是亲和力主观、客观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学者王浩认为教育学中的亲和力是指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政课亲和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采用了适当的授课方法传授知识,使教育对象十分愉悦并对之信任,从而表现出一种亲近感、认同感;[6]学者郭亚如等认为“思政课亲和力是指思政教育者在坚持人本理论,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的前提下,促使思政理论课产生出来的吸引力、感召力,表现于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亲近感、认同感”。[5]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思政课亲和力”的语义分析来看,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思政课亲和力源于思政课教师、产生于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中、表现为思政课堂上学生对思政课有亲近感、认同感。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思政课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大学生为根本,使思政课产生出来的吸引力、感召力,让学生对思政课有亲近感、认同感。

1.3 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涵

学者董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是指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亲近、吸引的特质,亲和力强可以使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产生情感认同和学习兴趣”;[3]学者张青认为“在亲和力要素中,思政课教师起着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7]学者庄宗兰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亲和力,即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亲和力,感染、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的感受。[8]

从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的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感受到的亲近、吸引的温和的力量。学习了去年3 月18 日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后,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吸引学生,言传身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吸引、亲近学生的一种温和的人格魅力、情感说服力、影响力。

2 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构成元素分析

2.1 人格魅力是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基本元素

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有人格魅力。人格是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集中体现。人格魅力是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一种高尚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

作为教师,需要人格高尚,思政课教师更亦如此。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堂堂正正做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形成亲和力。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能仅停留在个人的道德品质方面,还要把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关爱和自己的真情实感等融入进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思政课教师要从内心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样话里话外传递出来信仰的力量才能感染到学生;二是思政课教师要心怀大爱、真心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思政课教师只有从内心真爱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服从你、从内心接受你。想让学生卸下心防去接纳和认同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政课教师要从传统的“严师”身份转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由于思政课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让学生自我展示的环节,通过互动交流了解他们所想,对他们多鼓励、多肯定,激发学生对所学问题、社会现象进行积极主动思考,鼓励他们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肯定,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想要努力培养师生之间深厚的友谊,就要扩大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和途径。新时代大学生更喜爱的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在课下和他们打成一片的“接地气”的老师。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师除了站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外,还须顺应时代发展,多利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结合新媒体,通过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三是思政课教师要真情投入,传授知识时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思政课教师要有温度地讲、要真心实意地讲,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课教师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相关的教学内容自然融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更容易接受其所教内容。

2.2 理论功底是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主要元素

思政课教师还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责任要求教师应对理论进行透彻理解、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而复杂,求知欲强烈的学生会提出很多现实问题,他们对理论功底不强、没有最新理论观点的思政课教师往往感到失望;思政课教师只有加强对自己的理论功底修炼,才能自然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引的正确思维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理论功底的同时也是对真理的追求过程,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

思政课教师所拥有的深厚的理论功底来源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孜孜不倦的学习。思政课教师要经常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吸收、领会、消化其中的精髓,多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并且在反复阅读经典后多思考、多做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在比较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进而夯实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师除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外,必须注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努力使自己的理论功底多元化,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2.3 语言艺术是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重要元素

思政课老师的语言除了规范之外,还要讲究艺术性,让学生不仅感觉悦耳,还能感受到善意的关怀,这样学生才能增加对教师的好感,对思政课教师所授内容真正入脑入心。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开展教学,善于把理论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把政治话语融入生活话语,贴近青年、贴近现实。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加入到学生的QQ 群、微信群等,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朋友圈中,熟悉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用学生喜爱的语言风格讲授案例,形成“自己人”效应,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思政教师所授理论。

总之,人格魅力让思政课教师通过自身的道德品质等吸引学生,理论功底让思政课教师通过自身的博学多才等吸引学生,语言艺术让思政课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风格等吸引学生,它们共同构成了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我们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加对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研究,从而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亲近感功底亲和力
基于近体原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与探索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学者功底缔造智能山河
我们班的“三国演义”
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