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0-01-07 18:27费文焕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传统

费文焕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甘肃·武威 733103)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既推动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现实中,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的学生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甚了解,也没有积极的了解和学习态度。在阅读方面,学生们习惯于阅读娱乐内容,缺乏对严肃文学的阅读耐心;在节日方面,学生们更倾向于西方的节日,对中华传统节日感触不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进课堂中,引导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1 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随着最近几年兴起的“中国热”,社会上也对应地掀起了重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同时,在学校中语文教师应身兼重任去把优秀传统文化揉杂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魅力之所在。在当前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三年,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必不可能缺少教师这一重要角色。在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阶段,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你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你自己首先必须拥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找准定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让学生于无形之中“模仿”自己,从而不断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发展。“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身上所有正派的影子,在同学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映射出来。这种无声的教育看似不起眼,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名著、名画等中汲取营养。但考虑到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在涉及到那些能够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材料时,教师便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目标及教学时间的长短等实际因素来进行适当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而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拥有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并且自身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部分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知到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从自身做起,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为例,这本教材中便有专门的单元可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如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古代的记叙散文。通过这个单元中文章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才华和优秀品德,从而对学生的三观与思想产生影响。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对课文所属的文学典籍、课文内容中的朝代变革、故事中的思想等内容都有足够的了解。如此,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如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导,才能够借用传统文化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地方习俗、博览群书,在近、现代文教学中,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或者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深挖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改革,学生成为了21 世纪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依然是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质和美,涉及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多维度影响着高中生的思维及品质的发展。那怎样在教材中深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内容,在讲授文学知识时,融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及内涵,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角度去灌输,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特性,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之瑰宝。信息时代中,学生们本能的向往更广阔的视野,因此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手机与电脑等连网设备了解世界各地丰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深挖教材内容,引入多种类、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探索欲。而各版本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由教育研究者精心选择并编排的,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如前文所述,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此才能深挖教材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浅层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应该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对传统元素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思考探究。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自行阅读时可能难以对当时梁任公先生的形象有所了解,而教师适时展示文中《箜篌引》的背景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认知《箜篌引》中蕴藏的疯狂、决然之情,将这种情感与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相对比,再延伸至近代革命背景中。通过对教材传统文化元素的深挖,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蹈死而不顾的决心。

3 注重课外阅读,积累文化底蕴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外阅读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但是农村地区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除教材中的名著片段,农村高中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意愿。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仅仅依靠高中语文教材是不足以让学生完全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地进行延伸拓展,大力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自行观看电视节目,如《中华好诗词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语文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阅读方法的教学也应当融合进课文教学中,如教师应当在《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步骤与方法。教师再依据这些文章向学生推荐类似的优秀文章,让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教师也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将文章打印出,分发给学生,或者是在教室中设置语文课外阅读角,将打印出的内容在班级中传阅。当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教师便可以针对性的为学生推荐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文章,引导学生积累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古典名著阅读计划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内容,对古代的文化与生活进行详细的了解。

4 开展课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并不是纯粹理论的学科,传统文化自然也不是。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现实情况、学生爱好等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进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弘扬过程中,以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为了保证活动具备足够的价值,在前期,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规模较小的活动。在教学古诗文之后,可以举办小型的古诗朗诵会,由教师使用一节课时的时间教导学生各类诗词的朗诵技巧,学生在课后准备自己喜欢的诗歌,参与到朗诵活动中。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的文化沉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过各种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将至,要求学生多渠道了解“年” 的由来以及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清明将至,组织学生一道去烈士陵园扫墓;中秋将至,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大会,一同赏月。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分享大会,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或学者来学校举办讲座;也可以以学校为举办单位,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征文大赛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校园橱窗中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观学习;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博物馆,让沧桑的历史真实地重现于眼前。在前期,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参与,让学生自愿参加,并身体力行,也参与到朗诵会中。这样的方式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能够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之后的活动中。当学生被激发出兴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更加多样化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这种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分组以课文为基础,创作剧本并进行表演。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分享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享传统文化或者知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需要背负的责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积累传统文化素养。之后,教师再从课堂、课外等多个渠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太多的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将语文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中学生是未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人,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让他们汲取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未来的传承人持有正确的三观,让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时代显得更加闪耀。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