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考

2020-01-07 02:14周毅云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语文

周毅云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1300)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多种艺术形态的知识与技能,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依据。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未来的领导者,更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智慧结晶,对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小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应当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让小学生与传统文化充分接触,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才能保障传统文化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一辈接一辈、一代传一代地传递下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格外看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也使小学生学习压力倍增,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1]。而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途径、学习素材和新鲜知识,增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有重要、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认识到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寻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最终帮助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二、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已经融入了传统文化,但依然存在许多影响小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因素,给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带来了障碍,急需教师解决。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一时之间难以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并且,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和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都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正确的教学认识。教师教学专业水平不达标,直接导致小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并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率下降。

第二,虽然新课改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仍未得到凸显,课堂更像是教师的“一言堂”[2]。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止步不前等。并且,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逐渐偏离学生实际学习所需,最终导致小学生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无法收获预期的教学结果。

第三,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毕竟有限,想要在保证完成常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去,并给予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课堂上的40分钟远远不够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教师该如何保障学生课余时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如何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教学指导,都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出发,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例如,在学习“古对今”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就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扩展,将《对子歌》融入教学中:“上对下,小对大。前对后,左对右。多对少,老对少。来对去,男对女。黑对白,里对外。高对低,粗对细……”这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对对子”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二)丰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放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丰富自身教学手法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并深入探索、思考,提升传统文化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橡皮泥这样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工具,请学生在课堂上用橡皮泥制作粽子。除了粽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橡皮泥龙舟。通过这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三)拓展教学范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毕竟有限,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就要适当拓展教学范围,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3],让学生有机会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究,进而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中优秀艺术、宝贵思想和优良品质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请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在父母的帮助下,临摹一些简单的水墨画。在充足的时间里,深入了解和学习水墨画,体会水墨画的巧妙与魅力,能激发小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除了以上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将自己通过传统文化学习收获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出来,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氛围,吸引更多学生来了解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代代相传。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开展“小学生艺术节”,设计“国画展示”“书法展示”“古琴展示”和“舞蹈展示”等诸多板块,让小学生都能有机会一展所长,收获大家的赞赏,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既是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促使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小学生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