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及疏导

2020-01-07 00:54陈晓萍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

陈晓萍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学生个体对其他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期望,选用一种反抗的、和其他人所盼望的迥然不同的作风或行为的心理情态。这样的心态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现实生活和日常学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本文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校合作、让学生认知逆反心理、保护学生自尊心、多给予赞扬、情感辅导、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等疏导方式,以供广大小学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疏导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教师们抱怨:“现在的小学生,让他们往东他们就偏往西……”这样与惯例的定式行为倾向和心理活动相悖的情况,就是当代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讲的逆反心理。如若任由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由发展,会导致小学生形成心理缺陷,更有甚者可能会危害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可是,如何有效地疏通和转变学生的逆反心理呢?笔者将在本文中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因素

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逆反心理,它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与制约而产生的。外界的客观条件对小学生的主观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到达一定程度后,小学生的主观想法就会反映在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上,逆反心理就此形成。逆反心理出现后,主观与客观的意识会互相影响、互相左右。所以,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剖析学生逆反心理出现的缘由。

1.主观原因

(1)过甚突出自我个性

强烈的探知欲望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外界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他们对外界的事物通常持有一种检验、证实的心态,对每一件新鲜事物都想要探究到底,对于教师与家长明确告诫、禁止的事物更是如此,越是阻止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就越要做,以此来证实结果如何。

(2)自身意识的萌生

大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较强的独立思想观念会成为他们的首要心理倾向。他们渴望自己可以获得像成年人一样的尊重,自尊心较强,做事情时希望自己能够单独做主,不愿意让家长或教师干预;他们希望独立,对教师或家长不再“百依百顺”,经常会反感教师或家长的教导,企图摆脱他们的管束。但是,他们的自身意识还处于发展阶段,看问题时具有片面性、局限性等特点。

(3)局限、极端地看问题

部分高年级小学生看问题时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一意孤行。他们忽视同学或教师的提议、帮助,更有甚者将班主任的警诫和劝告当成是对自我自尊心的践踏,所以将自己放到了班主任的对立面。

2.客观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提供建议的方法不恰当,也会引发小学生的逆反心理。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用封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给孩子留有私人的独立空间。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萌生出自身意识后,就会讨厌、反抗家长的这种教育形式。父母之间长期的不合、分歧、针锋相对、矛盾、摩擦,也会使孩子内心出现严重的恐慌与焦炙、多疑、心神不定或容易激动等情绪,造成逆反心理的出现。如若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孩子自己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孩子感觉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时,便会选用自甘堕落、不求进取的方式反抗家长日益提升的期望值。

(2)小学教师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生硬

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提出一连串的“禁止”时,通常会忽视一些必要的阐明解说与富有启发性的教育开导。因此,这些简单、生硬的“不能”“不可以”就如同一道道枷锁,定然会引发学生的“抵抗天性”,这就是在小学高年级教育中经常会出现“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状况的根本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中“体罚”学生的情况已经极少,但“心罚”情况在部分小学有上升的现象。部分小学班主任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自尊心,在其遇到学习困难时,不是耐心指引、积极帮教,而是将其归入差生行列,对其置若罔聞,如上课时,让这些学生坐到教室后边,只要不出声,不影响开展教学活动就行;举办活动时,让这些学生在旁边看着,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资格”。这些孤立和歧视的行为极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怎样疏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

1.家校合作,维护教育的一致性

孩子最早的老师就是家长,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第一场所,既是人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地方,又是孩子心灵中最舒适、最温馨的依靠。但由于有的父母缺少培育孩子的经验,反倒使家庭变成孩子逆反心理滋生的温床。所以,小学班主任要主动和问题学生的父母联系,一起剖析学生滋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同时让家长清楚家庭教育不当会给孩子造成的危害。通过家长的辅助,能有效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情况,使家校统一思想观念,维护教育的一致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既不可以纵容孩子,又不可以过度严厉苛刻,应多重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及时和孩子沟通心境,了解孩子的心理近况,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让学生认知逆反心理的错误倾向

教师要给学生解释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及合理的转换方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是自身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比较显著。逆反心理有着显著的缺陷:不分青红皂白、泾渭不分、盲目反抗、盲目排斥。这样做事实上是头脑幼稚、思维简单、不够成熟的表现,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由于年龄的原因,学问与阅历都比较渊博,而且培育小学生都是从正向、良好的期望出发,是为了培育、关爱和辅助学生,而不是存心找事。可能在此过程中,长辈表现得不太亲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教师应指引高年级小学生理性看待父母和教师的教诲,明辨是非黑白,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性地采纳或反对父母的意见。

3.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有逆反心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会被教师呵斥、责罚,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胆怯,对教师持有敌意、戒备的心态,但又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宽恕。为了能让这些学生更易接受教育,教师要帮助他们解除、摆脱心态定式,最有用的方式就是融洽师生关系。因而,教师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应转变以往简单而严苛的批评性的语态,和小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使这些“问题学生”感到教师是真的在帮助自己,进而消除防备和敌意心理。教师还应降低对“特殊学生”的要求,多鼓舞、肯定他们的表现,尽量减少责备、批评,维护其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4.对学生表现优秀的行为多给予赞扬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即便是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他们的很多言行也常常有许多发光点。因此,教师要擅长发掘学生的发光点,抓住教育时机加以赞扬、鼓舞,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有时,教师对学生细节的肯定可以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心理学表明:任何人都想要获得他人的赞扬与肯定,这种肯定就是引发人的积极心态、激发人的激昂情绪的根源。所以,教师要认真观察“问题学生”,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赞扬,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纠正错误、获得胜利的喜悦。此外,教师要对这些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天不影响课堂纪律,班主任就会当众褒奖;一周内做到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团结同学,班主任就会在光荣榜上给予小红花以示奖励。教师应通过利用心理学的区别强化法,让学生的欠缺行为逐步减少,重复、多次地褒奖让他们巩固优点、纠正缺点,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5.辅导和培育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情感

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认知与情感或认知与心之所向产生偏差。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心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到自我情感变化,调整好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品质。

6.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因此,班级也是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每个班级的气氛都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环境造成学生不同的语言、行为。多年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轻松、友善、和睦的班级氛围,对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学生始终处于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中。

总而言之,在高年级小学生自身意识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足为奇的现象,但它对处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因为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教师在教育中不可一并而论,应依据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具体问题加以指引,把握教育时机进行细腻、全面的教育,以此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韩静.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及对策浅析[J].语文学刊,2015(22):143+156.

苏岩.小学高年级阶段心理教育化解逆反情绪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99-200.

徐占达.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及疏导[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6):42-43.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