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语流利说”App使用满意度及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2020-01-07 00:56曲春如齐凯易李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曲春如 齐凯易 李琛

[摘 要]“英语流利说”软件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口语学习,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及学习动机是评价“英语流利说”的重要因素。男女学习者在使用动机上并无显著差异,本科生、研究生和在职人员三类使用者的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和在职人员学习动机比研究生高;用户的使用动机与使用频率、时长呈显著正相关。用户“沉浸式场景学习”“听完即说式练习”“跟读功能纠正口语发音”的满意度与频率、时长呈显著正相关。“语音形式转化为可视文字形式”和“学习时间安排灵活”的满意度与使用频率、时长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英语流利说;使用满意度;学习动机

[作者简介]曲春如(1996—),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音学;齐凯易(通信作者)(1994—),女,天津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法学;李 琛(1984—),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传播与受众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0-04[收稿日期] 2020-10-06

移动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利用移动设备学习侧重碎片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够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制定优质的学习计划。我国目前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移动学习,应用的群体规模大、学科种类多,而在众多的学习类软件中,英语学习软件较多。

我国大部分学生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英语,因为应试需要,手机App“英语流利说”主推英语口语学习,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反复说或是跟读,练习口语发音,学习口语表达惯用方式。它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和评分技术对使用者口语水平进行评分,最终使用户达到改善口语水平、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1]那么学习者对于“英语流利说”的使用,其学习动机及使用满意度如何?本次调查研究旨在探索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满意度与其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动机和满意度是使用者性别和状况的差异,用户使用行为是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的时长和频率。

一、研究设计

(一)量表编制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制的问卷,在使用满意度方面由小组研究自主编写,在使用动机方面,为配适研究目标,本研究选用了ELLMS(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Motivation Scale)量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了该问卷。问卷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户使用行为,对于使用“英语流利说”的频次,1为两三周一次,2为一周一次,3为两三天一次,4为一天一次,5为一天两次(或以上)。对于使用“英语流利说”的时长由用户自主填写。第二部分是用户满意度,包含5个题项。第三部分是用户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包含8个题项。二三部分中的每个题项在符合程度上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2、3、4、5。第四部分是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和目前状况,用户的目前状况,1为本科在读,2为研究生在读,3为在职/已工作。

(二)研究對象

问卷的发放主要借助于问卷星平台,同时也在“英语流利说”用户QQ群、微信群发放,以使用“英语流利说”的用户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共回收有效问卷71份;其中男性25份占比35.2%,女性46份占比64.8%。

(三)研究假设

性别差异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变量之一。在很多方面,不同的性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或表现。黄希庭引入Allport的观点,认为不同的特性直接指导着人们的行为。[2]根据上述内容,提出研究假设。

H1:性别因素对学习动机和满意度起到影响作用,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

不同类的人在需求上存在差异,为满足不同需求,他们会产生不同的动机。因为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不同,不同类的人产生的满意度也不同,如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学习有越高的期望,对学习效果有越高的要求,越不容易满意;所以提出研究假设。

H2:使用者状况在学习动机和满意度方面存在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1959 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动机值、满意度与使用者使用时间频次的相关性。当使用者有较强的收获感、对软件各方面的效果满意、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有更高要求时,他们倾向于使用这类软件。但是一旦有某一方面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比如不满意某一设置或达不到心中的预期效果,他们就会减少使用甚至放弃使用;因此,提出研究假设。

H3:使用者学习动机与使用的频率、时长呈显著正相关。

H4:使用者满意度与使用的频率、时长呈显著正相关。

(四)分析工具

上文中我们共提出了四个研究假设,我们将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假设检验及相关数据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信度检验

问卷形成以后,首先检验问卷的信度。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的检验问卷信度的方法是Cronbach's Alpha系数。本次调查动机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14,在0.70以上,具有可信度。本次调查满意度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587,小于0.70。因此在分析时不再讨论满意度量表的差异度,着重讨论动机的相关性和差异度。

(二)差异度分析

首先对用户性别进行描述性统计,表1呈现了被调查的71名用户动机值总值的均值与标准差。

表1表明,从性别来看,使用“英语流利说”男女动机值总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0.40和30.52,标准差分别为3.22和4.36(t为0.122,p为0.903>0.05);因此使用“英语流利说”的男女学习者在动机上并无显著差异。

本次调查使用者的状况有本科在读、研究生在读和在职/已工作三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三类使用者的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F为10.212,p为0.00<0.01),通过图1也可看出三类使用者之间的差异,本科生和在职人员学习动机显著强于研究生。

对三类使用者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为0.004<0.05),本科生与在职人员之间无显著差异(p为0.085>0.05),研究生与在职人员之间有显著差异(p为0.000<0.05)。

本科生与在职人员使用“英语流利说”的动机很高,为了更好地解释三类使用者动机差异,我们进一步对三类学习者在8项动机上的表现进行描述,结果如表2所示。

在职人员自身的纵向对比表明,均值为4.22的M7不愿落后于人项是动机值均值最高的一项。研究生自身的纵向对比表明,动机值最高的是M2素材新颖项,研究生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更加注重多方面知识的涉猎;M6满足学习、出国、工作等需要项动机值均值最低,为2.78,研究生有更高的学习需求是“英语流利说”App难以满足的。

(三)相关性分析

使用“英语流利说”用户的动机与使用的频率与时长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51(p<0.05)、0.353(p<0.01)、0.294(p<0.05)。这表明使用者的学习动机越高,使用者学习的频率越高、时长越长。

使用者的学习动机方面,本科生、研究生与在职人员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进一步分析三者动机与频率、时长的相关性。

如表4所示,本科生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与时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1、0.209和0.293(p>0.05),没有显著相关。研究生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时长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9(p<0.05)。在职者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与时长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3(p<0.01)、0.388(p<0.05)。

表5结果显示,对“沉浸式场景学习”的满意度越高,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越高(r为0.456,p<0.01),用户每天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时长越长(r为0.331,p<0.01),每周使用的时长也越长(r为0.315,p<0.01)。對“听完即说式练习”的满意度越高,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越高(r为0.263,p<0.05),每周使用的时长越长(r为0.276,p<0.05)。对“跟读功能纠正口语发音”越满意,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越高(r为0.238,p<0.05),用户每天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时长越长(r为0.361,p<0.01),每周使用的时长也越长(r为0.259,p<0.01)。“语音形式转化为可视文字形式”和“学习时间安排灵活”的满意度与使用频率、时长无明显相关。

三、分析与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了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的动机和满意度与其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使用者性别和状况在动机和满意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及分析如下:使用“英语流利说”的男女学习者在动机上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口语学习的需求一样,学习动机没有明显差别。

本科生、研究生和在职三类使用者的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生和在职人员学习动机比研究生高。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与在职人员之间有显著差异,本科生与在职之间无显著差异。

从目前研究生(英语相关专业除外)的培养模式来看,英语课程和考试安排较少,更少去学习英语了,虽然研究生学术研究有阅读英文文献的需要,但这个需要更多是侧重读写,不需要训练听说能力,所以口语学习动机不高。

从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来看,英语课程安排和考试较多,尤其是存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并且在2017年增设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口语考试,本科生对口语能力提升很迫切。本科生在进入大学时面临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大学学习是自主的,没有老师看管,有些同学一时没有学习方向,陷入迷茫,他们更容易跟风,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本科生在“能接触很多陌生的行业或领域,为我科普一些从前自认为较难理解或掌握的专业知识,能不断积累知识、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上动机值均值是三类使用者中最高的,由此可见,“英语流利说”内容的拓展对本科生来说是足够新奇的,这种新奇对本科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增强了学习动机。

在职人员使用“英语流利说”的动机最高,这与在职人员的认知焦虑和强大的自我提升需求有关。[3]本科生与研究生处于受教育阶段,都会被安排学习英语课程,而在职人员想要学英语口语,利用“英语流利说”学习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并且在工作中,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无疑是一种优势,这些极大促进了在职者的口语学习。在职人员“周围的朋友/同事使用流利说App效果很好,希望在口语能力上不落后,像他们一样有所提高”上动机值均值最高,这是因为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是通过与周围参照框架(如他人)相比较而获得的[3],在职人员是基于英语口语水平层面进行社会比较,从而产生了较高的学习动机。

为了深入探寻不同使用者学习动机差异原因,我们进行了相关追问和访谈。本科生同学希望在课余多了解一些外国文化,以应对未来出国的打算,同时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因工作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在职者一方面为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积累文化层面的知识以便在聊天时更好地引入话题。根据Gardner和Lambert在1959年提出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动机理论,我们认为本科生与在职者的学习动机既包括融入型动机也有部分工具型动机,这很好地说明了本科生与在职者学习动机高的原因。[4]一名受访研究生认为英语口语并非刚需,自己在专业科研上要花费很多时间,不希望在口语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另一名研究生认为这种碎片化的口语学习模式并不实用,学习效率不高,收获感不强,激发不出学习兴趣。从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研究生对英语口语的需求不高或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学习口语的动机不高。

這些受访者还对“英语流利说”App部分使用效果提出质疑,例如他们均指出,“英语流利说”在素材积累方面的用处较大,但未能很好地提高独立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如果不花费更多的时间背诵,学习到的短语、句式等并不能转化为长久记忆以熟练应用到口语中,因此需要长期的学习。

在职人员与本科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两类人的动机值总值的均值都较高。本科生是因为口语学习需求高,口语学习模式新颖;在职人员是因为需求高并且需求能得到满足。但二者的需求点不同,本科生是应试需求,在职人员是工作晋升需求。上述这些原因分析详细解释了三类使用者之间的差异。

在相关性方面,使用“英语流利说”用户的动机与使用的频率与时长显著相关,学习动机越高,使用者学习的频率越高、时长越长。不同用户状况的学习动机与频率、时长的相关性方面存在差异。本科生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与时长没有显著相关。研究生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周时长显著负相关,在职者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与周时长都显著正相关。在职者的动机越高,就会越频繁地使用,同时使用的时间就越长。研究生的动机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周时长的相关性特殊,动机越高,每周使用的时间反而越少,这样的反常表现可能与调查中样本量少有关。

对“沉浸式场景学习”“听完即说式练习”“跟读功能纠正口语发音”的满意度越高,用户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频率越高,每天、每周使用的时长越长。“语音形式转化为可视文字形式”和“学习时间安排灵活”的满意度与使用频率、时长无明显相关。沉浸式学习是“英语流利说”App的一大特色,就是让使用者练习口语时进入角色,进入练习设定的场景,这种学习模式新颖,具有很大吸引力,用户越满意就会越经常使用,用的也会越久。[5]对“听完即说”和“跟读纠音”越满意,越说明学习者的口语学习有所收获,这种听说方式促进了他们口语能力的提升,所以他们越爱使用,使用率和使用时间越多。学习口语过程中学习者更注重自己的发音情况,如自己的单词发音准不准,说英语时整体连不连贯,不会关注发音时可视的文字形式,所以很少去注意口语语法及其逻辑性,对这一功能满意度与对“英语流利说”App的利用不相关。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练习口语是“英语流利说”的特色之一,“学习时间安排灵活”满意度与使用“英语流利说”App的时长在统计学上相关系数是负数,但负相关性不显著。对学习时间安排越灵活,可能的是不会投入较长的时间,但使用的时长无规律可循,这也就很好理解这种不明显相关的情况。

大部分“英语流利说”用户的学习动机较高,证明“英语流利说”可以满足他们学习口语的需求,从学习材料新颖、学习的收获感、同辈压力及外部期望四方面考量能激发用户学习动机,用户使用的动机越高,越会更多使用“英语流利说”App,使用时间也会更长。本次调查只涉及用户使用后对口语能力的满意度,未评测“英语流利说”App其他功能满意度。在访谈时发现,有些用户恰恰是对其他功能感到不满意,进而影响了对“英语流利说”App的使用。更多关于用户满意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6]

参考文献

[1]张戈.移动App在基础教育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提升作用—以“英语流利说”为例[J].管理观察,2019(03):142-143.

[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傅语涵.微信朋友圈中流利阅读“刷屏式打卡”背后的受众使用行为分析[J].视听,2019(07):167-170.

[4]Gardner R C, Lambert W E.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ologie,1959,13(4):266-272.

[5]郑桥颖,魏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融入型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J].英语广场,2018(09):111-112.

[6]宗利永,吴强.基于文本挖掘对英语流利说App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23):1-6.

Abstract: Mobile App "Liulishuo" is nowaday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latforms for Chinese users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By using a revised ELLMS scale, this study finds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s-in over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ir frequencies of App use and learning hours-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sampled users from undergraduates, postgraduates and full-time employees (in which postgraduate students seem less motivated than other groups). Moreover, their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he App functions such as "immersive scenario-based learning", "active immediate speaking" and "AI feedback about pronunciation"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ir involvement with the App.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tisfaction of "converting voice to text" and "flexible study schedule" and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use.

Key words: "Liulishuo"; use satisfac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论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学习动机及方法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