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封:明清徽商无奈之抉择

2020-01-07 00:56陶绍兴郑晓明
关键词:徽商价值观

陶绍兴 郑晓明

摘  要: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素封”这一概念,为后世树立了富而不贵者的典范。徽商观择前人,以成素封,继承了司马迁的价值观。其实,业儒为仕才是徽商的最优选择,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儒与仕不可得兼。徽商子弟在终极追求无法实现的困境下,仍不放弃“显名于时”的追求,他们通过“急公议叙”、捐赀买官等方式入仕。为了解决“贾服而儒行”的悖论性存在的尴尬问题,“素封”就成了徽商的次优抉择。

关键词:素封;徽商;业儒为仕;价值观;抉择

中图分类号:F279.29;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0)04-0058-03

在《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司马迁颠覆了传统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力求为商人正名。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素封”这一概念,为后世树立了富而不贵者的典范。司马迁指出:“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1] 724为《史记》作注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对“素封”概念作了补充:虽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但“言不仕之人自有园田收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也称为“素封”。司马迁秉笔直书,一反当时社会对商人的偏见,认为“素封”之人皆为“贤人”,尽管他们所从事的多为所谓的“末业”“贱行”甚至是“恶业”。如范蠡用了计然七计中的五计帮助越王勾践“雪会稽之耻”,故“称陶朱公”;孔子的弟子子赣与国君分庭抗礼,“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猗顿以盐业起家,郭纵以炼铁成就一番事业,皆“与王者埒富”;畜牧主乌氏倮、身处穷乡僻壤的巴(蜀)寡妇清这些人能够“礼抗万乘”, 从而“名显天下”……[1]720-721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能够出名不因其他,都是拥有巨额财富之故。

一、观择前人,以成素封:徽商素封概述

司马迁写作《史记·货殖列传》的目的是为了“令后世得以观择”。[1]725徽商子弟视《史记·货殖列传》为必读教材,并从中汲取养分、获取灵感。这样,徽商就不自觉地成了太史公遗嘱的执行人,贾而好儒,时而挟书、时而持算。好读书是他们的天性,“往往昼筹盐策,夜究简编”“经史子集,环列几前,至老未尝释卷”。西竦塘巨族黄公莹以两淮治鹾业富甲一方。“少读书,通大义,观太史公《货殖列传》……大悟若旨不效世用,一切徂诈术惟静观盈缩大较,揣摩低昂,恒若执左契,诚一所致,业饶声起,而礼贤赈乏,终身无沣焉。”汪可训在学年壮才盛之际博闻瞻学、聪颖过人,当时的名士、贤人大君子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皆“与语为快”,然而在科举场上终不得志。汪可于是放弃那些迂腐艰涩、不切实际之言,“再发《货殖传》读之,笑曰:‘是奚足哉。爰是营心计,凿空自师,大辟奥堂,创所未有……”闵世章少时家境贫寒,九岁废书就放弃学业,之后自学成才,“读《史记·蔡泽传》,喟然思欲有见于世,遂走扬州,赤手为乡人掌计簿,以忠信见倚任。久之,自致千金,行盐策,累赀巨万。”徽商程封在闲暇时间与宾客对当时的名人品头论足,探讨其诗书之得失,“其书则《楚辞》《史记》《战国策》《孙武子》,迄今遗风具在,不亦翩翩乎儒哉。”

徽商“素封”现象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影响呈高度相关性。笔者曾对21个素封的事例进行了梳理,除了郑天镇为成为素封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外,有11个徽商即黄崇德、汪伯龄、程善敏、倪慕麟、孙玄积、黄玄赐、程胜恩、许大兴、潘南仲、许君、李大祈是研读了《货殖列传》所列举的素封的典范范蠡、白圭、猗顿等人的事迹,受到启迪之故;陈尤德、吴天衢、倪望铨以诚信经营,“以信任见重于同侪”而跻身于素封之列;汪氏、陈尤德、吴尊楣以“世家素封”,故“有北海之遗风焉”;李世福握算计画,吴希元下帷之暇,兼督贾事,李大鸿以“任侠,膂力过”而成素封,符合太史公的“以武一切”的思想。理论往往是行为变迁的先导。《史记·货殖列传》对徽商从事“贾事”的影响可见一斑。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素封之人绝大多数是在外地,徽州本地是闻所未闻的。“所谓素封,皆乡人之业鹾于淮南北者,本州如洗,实不足当此虚名也。”我们可以通过徽俗来印证,徽商“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既然“十九在外”,徽州本地谈何素封。

二、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徽商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自封建社会以降,士农工商,商始终为末业,“尊儒重仕、崇本抑末”是基本国策。打击商人,“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的政策为历朝歷代所奉行。到了汉初,抑商更是变本加厉。《史记》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1]178从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不但对商人予以经济上打击,还予以人格上歧视。明初,洪武皇帝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绸纱。”之后,这一政策有所松动,但抑商基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直到清朝仍然奉行工商为下的政策,“崇本抑末,载诸会典,若为常经,由来已久。”

独徽州风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徽商主张,贾与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徽商以此为信条,成就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不万钟则千驷,犹之转毂相巡,岂其单厚计然乎哉,择术审矣。”弃儒从贾是为了在生前把业绩做大,而弃贾从儒则是为了能够死后扬名,所谓“易儒而贾,以拓业于生前;易贾而儒,以贻谋于身后”是也 。

贾与儒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入库序者,溯洙泗之流,居市井者,修陶猗之术,其力也。”明代徽商程长原有三个儿子,为三个儿子进行分工,“贾则贾、儒则儒”,发挥自己曾入贾的优势,“贾则示以躬行,儒则成以专业”。贾与儒所从事的行业不同,各有各的规矩,但其中道理却是相通的。“业儒服贾各随其矩,而事道亦相为通,人之自律其身亦何艰于业哉……”业儒为仕成了徽商的最优选择。徽商培养子女最理想的道路便是:“经商—读书—科举—仕宦。”因商取官,以亢吾宗、亢吾门,以官护商,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

业儒为仕是徽商的最优选择,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儒与仕不可得兼。在终极追求无法实现的困境下,他们仍不放弃“显名于时”的追求,通过“急公议叙”、捐赀买官等方式入仕。业儒入仕为正道,但靠科举制度蟾宫折桂者毕竟少之又少。为了补偿未竟之业的遗憾,徽商通过“急公议叙”或捐赀来买官,期以通过经济方法达到政治目的——无俸禄可奉,更无小民可属。虽然说通过官“急公议叙”或捐赀得来的官职多半是虚职,但徽商仍是乐此不疲,显现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免税政豁免權。例如,歙县潭渡黄蛟蜂,“幼颖悟,善记诵,童时从父贾宣州,即能贾。归丧,母受室,值里胥催租,辞色凌厉,先生奋曰:‘予岂不能为士以免役哉!”享受到一般商人享受不到的特权,不受官府盘剥敲诈。除了税收豁免权以外,徽商还可以获得经营上诸多的便利(以木商为例)。那些官木所经之地,地方政府是不敢轻易稽查的,木商甚至可以调动沿途所经之地的政府资源予以摆放和转运,等等。徽商通过“急公议叙”的方式使得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大有提升,尤其是成为“红顶商人”之后,甚至能够享受到一般封建官员都羡慕的“殊荣”或“天恩”。如“以布衣结交天子”的江春就荣幸地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隐形的好处是(以盐商为例),政府通过引盐加斤的手段返利给徽商,这样,捐输又以另外的形式回到了徽商的手中。这种“经济—政治—经济”的良性循环,徽商当然是乐得其所的。

另外,徽州地区的佃仆制度本来是为人所诟病的,但若冠上了“红顶商人”的帽子,在家乡控制佃仆就可以冠冕堂皇,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总之,官本位是“长期的官僚政治,给予了做官的人,准备做官的人,乃至从官场退出的人,以种种社会经济的实利,或种种虽无明文确定,但却十分实在的特权。那些实利或特权,从消极意义上说,是保护财产,而从积极意义上说,则是增大财产。”[2]

三、素封的应然出场:徽商“贾服而儒行”的悖论性存在

业儒入仕乃是徽商的终极追求和最优选择。业儒为仕是徽商的终极目标,而业儒的前提唯有读书。徽商子弟读书也是分境界的:上者,“不为科名始读书”,如胡顺雷,“雅嗜经史,尝置别业,暇则披览于其中,教诸子以读书为首务”; 中者,“以显名于时”或显名于后世;下者,“治生”为先,“却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为了解决“贾服而儒行”的悖论性存在的尴尬问题,素封就成了徽商的次优抉择。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如黄长寿“虽游于贾人,实贾服而儒行,尝挟资流览未尝置。”黄长寿的事迹具有代表性,“贾服而儒行”事例在徽商中比比皆是。如,歙县竦塘黄崇德“非但廉贾,其实商名儒行哉!”“贾服而儒行”成了徽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中折射出徽商的悖论性存在。郑作“尝读书方山中,已,弃去为商。挟束书,弄扁舟,孤琴短剑,往来宋梁间……识者谓郑生,虽商也,而实非商也。”汪应浩每日诵千言,他的叔父辈们都认为他是“国器”,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然翁虽游于贾人乎,好读书其天性,”对于《通鉴纲目》《家言》《性理大全》之类书籍,均“综究其要”,稍有闲暇便阅览。程悦“隐于贾,而不沦于贾。”汪志德“虽寄迹于商,尤潜心于学问无虚日。”鲍廷博向来好学,耽于吟咏之乐,“不求仕宦,天趣清远。”对于古籍如数家珍,“每遇人访问古籍,凡某书美恶所在,意指所在,见于某代某家目录,经几家收藏,几次钞刊,真伪如何,校误若何,莫不矢口而出,问难无竭。”江羲龄说,“吾家中丞公、侍御公以来,世守一经,策名清时,苟不事诗书,而徒工货殖,非所以承先志也。”许思恭幼时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之功,后因哥哥死得早、父亲在外而居无定所,不得不辍业到姑孰以贩稠为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却始终不忘儒业,“有大志,不局局锥利间,治贾不暇给,而恂恂如儒生。”

徽商的悖论性存在还体现在他们的性格是革命性与保守性的矛盾统一体。徽商的革命性体现在“无远不届”的创业精神,因为“居贾则息微”。行商比坐贾更有利润,所以徽商“即遐陬穷发,人迹不到之处,往往有之。”“商贾四出,滇、黔、闽、粤、豫、晋、燕、秦,贸迁无弗至焉。淮、浙、楚、汉,其迩焉者矣。”徽商被迫抛下“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信念,为了生计远走他乡。“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彼岂不知有父母室家之乐哉,亦其势使然也。”徽商的革命性体现在“以武一切”的创业情怀,“其货无所不居,其地无所不至,其时无所不鹜,其算无所不精,其利无所不专,其权无所不握。”但不可忽视徽商保守性的一面,毕竟他们是一个封建性的商帮,依附于封建政治力量。“徽商的保守性、对官僚的依附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有更大的作为”[3] ,这是他们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徽商激进的言论与保守的行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高喊“要之良贾何负宏儒,则其躬行彰彰矣”。而在行动上又奉 “右儒左贾”为圭臬。因此,徽商走到了传统的边缘却没有走出传统。它客观上减轻了徽商从商的心理压力,因为徽商改变的只是职业,而不是价值观。

四、结论

司马迁“素封”概念的提出,在中国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价值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后世徽商的贾行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富而不贵的标杆。徽商不仅在行动上入贾,也在思想上为其经济行为造势,提供合法性论证。徽商在太史公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思想,成就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素封现象涉及徽商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问题。徽商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存在巨大落差。尽管自我评价较高,这些可以从地方志、墓志铭、牌坊等反映出来,但社会评价是他们无法左右的。从明清小说来看,他们的形象基本上是比较负面的。为了达到“富而益之贵”的境地,除了素封,别无他途。素封是徽商被动选择的结果,属于无奈的抉择。

徽商并没有真正走出士农工商的传统,因此,他们虽然改变了职业,但价值观依然如故。这也为证伪韦伯问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反例。[4]

(本文引文,若無特别注明,均转引自张海鹏、王廷元等所著《明清徽商资料选编》一书。)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12.

[3]陶绍兴.《史记·货殖列传》对徽商发展的影响[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53-56.

[4]陶绍兴.资本主义精神的阙如?—— 徽商转型失败及其对韦伯问题的证伪[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7(4):506-512.

Abstract: Sima Qian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 Feng" in the his "Historical Records: Biographies of Merchants", which introduced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some images of merchants who were wealthy rather than dignitary, but still had certain social influences. Huizhou merchants learned from the values of Sima Qian and accepted the concept. In fact, the best choice for them is to learn Confucianism and become officials through imperia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 but it was not workable in the real situation. In this dilemma, Huizhou merchants, in their pursuit of "fame and dignity”, obtained official positions in ways of doing charity or paying tributes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Thus "Sufeng" became the second-best choice of Huizhou merchants, who wanted to be both wealthy and decent in the society, although failing to become dignitaries.

Key Words: Sufeng; Huizhou merchants; become officials by learning Confucianism; value; choice

猜你喜欢
徽商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