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20-01-07 09:32吕钦张丽芬
职业·中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校企合作

吕钦 张丽芬

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走访、在线调查、现场问卷等方式,对与技工院校合作的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并着重分析相关合作企业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过程中的现状及问题,为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    企业新型学徒制    技能人才

为进一步研究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框架下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现状,企业对企业新型学徒制认知度、参与度和校企合作实施企业新型制学徒制模式的现状、措施、效果等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现阶段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校企合作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框架下技能人才的培养及相关研究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式

采用了企业调研走访、访谈、在线调查、现场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自2019年3月起,调研团队走访了23家校企合作企业,对企业负责人、人才招聘部门、带徒师傅等进行了访问式调研,并通过纸质问卷、电子邮件问卷、网络调查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75份,收回有效问卷73份。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与技工院校开展实习、就业、订单培养、员工职业培训、学徒培养等形式合作及有技能人才需求的江苏省内各类企业单位。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形式

调查显示,校企合作形式主要集中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访谈时发现,与技工院校合作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企业占比相对较低。

(二)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调查显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注重其“吃苦耐劳精神”“积极进取”“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选项并非首选素质要求。对于技工院校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多选的调查设问项),58.2%的企业认为是“流失率高,做不长”;38.9%的企业认为是“基础技术不扎实”;23.9%的企业认为是“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22.4%的企业认为是“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可见,用工问题、员工流动的稳定性问题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毕业生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素养也是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

(三)校企合作中企业认为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时需要改进的问题及希望获得的支持

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偏向于在“加强与企业需求对接”(占比78.7%)和“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占比70.5%)方面多加改进,可见目前多數技工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并不能实现完全与企业无缝对接,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与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方面。

(四)企业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理念、运作模式的了解和作用的认知

1.企业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理念和运作模式的了解度较高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发展,也是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后的再次融合。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传统的“师带徒”的学徒模式的认知和认可度达89.7%,特别是机械加工、建筑施工等行业的认可度达到97.3%。访谈发现,大部分企业高技术专业人才都有“师带徒”的经历,同时也认同“师傅领进门”的重要性。在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中,选择“了解”和“听说过”的企业分别为38.5%和36.9%;选择不了解的企业主要是对招生招工一体化和具体的校外协调管理的模式了解不多。

2.企业对企业新型学徒制所起作用的认知

调查显示,就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企业的作用而言(可多选的调查设问项),46.2%的企业认为可以减少员工培训的成本;52.3%的企业认为可以保证员工的来源;29.3%的企业认为可以扩大企业的影响;56.9%的企业认为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五)企业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压力来源

自企业新型学徒制试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其中。调查发现,已开展和准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企业在推动此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都面临各自的压力,对于压力的来源,67.7%的企业认为来自“准员工”的主动学习意识;26.4%的企业认为来自企业人员不足;21.5%的企业认为来自“准员工”学徒期间的管理;15.4%的企业认为来自技工院校的制度所限;4.6%的企业认为来自教师配合力度。

(六)影响企业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和企业关心的主要问题

超过70%以上的企业认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在具体实施时,还是有不少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调查显示,影响企业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合作平台”(占54.1%)和“缺乏合作机制”(占50.8%)。通过访谈发现,政府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资金、政策上的保障力度,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

(七)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成效

调查显示,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后,学徒的职业技能水平皆有所提升,对于企业新型学徒制对学徒所产生的学习成效和影响,72.1%的企业认为体现在专业技能提升上;47.5%的企业认为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方式上;36.1%的企业认为体现在提升学徒的企业全局意识上;34.4%的企业认为体现在对待市场应有的审慎的思维方式上。

(八)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考核方式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徒培养考核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关于学校和企业考核权重比例的调查显示,41.7%的企业认为学校考核占比50%、企业考核占比50%较合理。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企校协同招生,真正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

对于学徒来讲,企校协同招生既可以确保技能学习的有效性、适用性,也可以解决最终的就业问题。对于学校来讲,既可以增加招生优势、确保生源规模和质量,也可以解决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专业技能水平上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既可以解决企业用工时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可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二)深化产教融合,实行企校“双元”育人,确保企校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调查显示,学校和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各有优势。企业的优势在于企业对学徒应当具备的技能操作水平有最终的考核权,能够帮助学徒尽快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学校的优势在于教师这一群体对基础理论、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上的专业性。因此,企校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师资力量互补、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共管、专业特色共建、办学质量共评,切实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平。

(三)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无论是校内还是企业内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遴选的大师都是行业和企业内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是行业和企业内先进技术的代表者、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着企业技能人才考核与招聘的标准,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关键纽带。如果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进行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培养效果将会更加突出,培养规模会迅速扩大,人才结构也将更加优化。目前,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多所技工院校已开始探索试行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以期培养出更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镇江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校企合作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