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之新地,传奇谱新章

2020-01-07 08:11范莉娜曹曙初李佳茜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新化梅山

范莉娜 曹曙初 李佳茜

蚩尤故里、革命老区、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湖南貧困人口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这是她曾有的印记与风貌;全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湖南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这是她如今的身份与标识。她就是著名的千年古县、有“湘中宝地”之称的新化县。跨越千年,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让我们再次走进她、认识她、读懂她,你会发现她的魅力只增不减——梅山文化延续扩展,梅山儿女奋力向前,贫穷的帽子已经摘掉,活力与创新随处可见……昔日传奇之地已谱写了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山水风景:质朴素颜,最是惊艳

新化位于湖南省中部、娄底市西部,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山水如画,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达500余处。

王安石的得力助手章惇描绘这里:“梅山千里沁烟萝,路在好山宁厌多”;苏东坡的挚友郭祥正歌颂这里:“山家景物新换故,世事尘埃暮复朝”。新化是典型的山丘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滋生出山之雄、水之秀、泉之灵、洞之幽的奇特自然风物,保有着亘古悠远的质朴原貌,虽为素颜,却极为惊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世界梯田王国”紫鹊界、“蚩尤始祖宗教神山”大熊山、“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世外桃源”奉家桃花源与“江南峡谷第一漂”油溪河漂流等。

紫鹊界梯田,毋庸置疑是新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是不着一字、不言不语的风流,是一首传颂千载的田园牧歌。她位于新化县西南的水车镇,是镶嵌于湘中大地上的一颗旅游明珠。她集自然美、古朴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兼有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菲律宾巴纳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巴梯田的飘逸,特色鲜明、风格独具,阡陌纵横,线条流畅,气势磅礴,是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有“梯田王国”之美誉。田园阡陌之间,板屋交错,鸡犬之声相闻,梯田、村寨、森林、流水相互融合依存、和谐统一,融梯田四时变幻之美景,辅以原始的手工耕种方式,便构成了紫鹊界秦人梯田一幅幅流动的农耕画卷。梯田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景区和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列入了国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这就是大熊山。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化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总面积8100公顷,系首批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大熊山是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之一蚩尤的世居地,至今留有蚩尤屋场、蚩尤谷和春姬峡(春姬系蚩尤妻)遗址。大熊山是生态名山,森林覆盖率达93%,至今保存着3万余亩原始次生阔叶林,广泛分布着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物种资源,蕴藏着4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和20多种珍贵保护动物。大熊山山体高大宏伟,其九龙峰和大熊峰海拔1600多米,属湘中之最,人称湘中屋脊,森林景观五彩缤纷,森林小气候四季宜人,是人们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首选场所。大熊山还是江南宗教名山。熊山古寺相传为圣帝祖庭,历代香火鼎盛。临风默立古寺最高处,群峰都在脚下,山谷云雾飘逸,晨钟暮鼓中,能感受到一股庄严的静寂。

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响亮提出“旅游立县”战略,发动“全民兴旅”,促进“全业融合”,打造“全景梅山”,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开发、农民就业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努力,该县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域的跨越,取得了旅游与扶贫开发双丰收的可喜成就。先后跻身全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十佳县、全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国家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

人文风物:民俗浓郁,英才辈出

新化历史悠久,作为大梅山地区的中心地带,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宋熙宁五年置县之前,这里长久地处于“化外”的历史,是“不与中国通”的神秘之地。4000年的尘封时光,尘封了原始古朴,尘封了神秘神奇,尘封了文化秘境。犹如醇酒,久而弥笃,孕育出了新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梅山文化和民俗风情。

梅山歌谣古老神秘,新化山歌、民歌、情歌、滩歌、佛歌妇孺皆知,广为传诵;梅山饮食有口皆碑,特别是梅山“三合汤”(成功入选2008年奥运食谱)、“三大碗”,已荣登国内各大酒店菜谱,白溪豆腐、大熊山柴火腊肉、水车鱼冻闻名全国;梅山风情奇异迷人,草龙舞、傩舞,风格古朴,神秘原始,个性突出,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梅山古迹星罗棋布,梅山寺、梅山殿、熊山古寺、西云山寺、八仙庵等古刹保存良好,文昌阁、万人坑、罗盛教故居、陈天华故居、方鼎英故居、红四军团司令部旧址等爱国文化教育基地众多,青龙桥、龙潭桥、又一桥等风雨桥,桥桥见证历史。

新化山歌、梅山傩戏、梅山武术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新化山歌源远流长,民间流传“山歌无假戏无真,秦始皇兴起到如今”,梅山蛮子喜欢用俚俗的山歌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在深山老林打猎的惊险,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的壮举,到资水险滩深渊打鱼捕虾的艰辛,在恶劣生存环境下对朴素爱情的渴求。

梅山傩戏具有古老的宗教特征,发源于原始的楚巫,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迎神还愿”的宗教艺术。演员多是巫师出身,剧目又多是宗教色彩,表演具有浓烈的宗教风格。有时还穿插巫术表演,如“捞油锅”“上刀山”“踩火犁”“吞火吐火”等,还有诡秘的“罡步”“手诀”,以及师刀、师棒的运用,使傩戏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梅山武术是以蚩尤为首的远古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观其禽技,仿其兽姿”而产生的。梅山文化特点在梅山武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蛮”,古有“梅山蛮”的说法,是因为梅山地区的人特别能吃苦,梅山武师特别能拼命,要练成梅山武术,必须蛮练基本功,练出一身钢筋铁骨,和人交手,则是够狠够硬,从不服输。可以说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就起源于梅山地区。梅山地区的尚武传统,曾达到人人习武的地步,就是现在,新化仍有近半数人练过梅山武术。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人又成就了這方山水。古老的梅山文化,千百年来滋养孕育了无数爱国之士、崇学之才、尚武之杰,如湘学大师邓显鹤、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著名教育家成仿吾、爱国名将方鼎英、抗日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一大批梅山俊彦敢为人先,光耀中华,也进一步扩充了梅山文化的内涵。

脱贫攻坚:众志成城摘穷帽

与原始的地貌和自然风光相伴的,是新化人民长久以来的贫困。水淹库区、高寒山区、石灰岩干旱区“三大贫困带”,覆盖全县90%的乡镇和95%的国土。到2018年,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万人。作为全省最大的国贫县、全国最大的移民后扶县,从2014年开始,152万梅山儿女立下愚公移山之志,举全县之力打响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

新化号召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组建党员干部、社会力量、贫困群众组成的梯队力量,尽锐出战。2019年,全县共派出驻村工作队653个1825人,进驻204个贫困村和449个非贫困村,安排21801名扶贫工作人员结对帮扶所有贫困人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支支攻坚铁军鏖战贫困阵地,以最扎实的作风、最有效的方法,提升脱贫摘帽工作成效。

即便是在新化这个贫困县,西河镇三新村也是数得着的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59户,却分散居住在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900米的大山中,交通极为不便,出行基本靠走。其中一户贫困户每月的用电量只有2度,由于金额少又山高路远,收费员经常是帮其垫付电费。

帮扶工作队长陈康庄和队员们扎进村里后,平均每月驻村时间超过27天,“朝五晚九”成为工作常态。夙兴夜寐,风雨兼程,他们的辛苦付出,既改变了山村贫困的面貌,也帮助贫困户和村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2017年~2020年,扶贫工作队累计为三新村硬化公路35.4公里,新建砂石公路超过40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村共计75户村民完成了易地搬迁,53户村民及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2019年6月,安全饮水工程启动,新建水塔18个,铺设管道3万余米,解决了全村2654人的饮水难题……

脱贫攻坚,产业是发展之源。新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繁殖。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将中草药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扶持。

“山中野菜不须钱,紫笋黄精满路边。”这是明代新化诗人廖孔说对新化黄精的描述。66岁的贫困户曾常生看着长在树林下、即将丰收的6亩黄精乐开了花,“去年采挖了一批,卖了6万多元,脱了贫,更让我尝到了甜头。”目前,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3.8万余亩,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黄精产业与2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户均增收达1.5万元,去年共带动9430人脱贫。

黄精仅仅是新化脱贫产业的“冰山一角”。全县确定了“3+5+2”扶贫菜单,即集中培育茶叶、中药材、油茶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肉牛、新化水酒、白溪豆腐、特色果蔬、稻田养鱼五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产业;各乡镇、村确定了“1+2”扶贫菜单,即一个主导产业、两个特色产业;贫困户“1+N”产业发展模式,即围绕全村的主导产业,按照“一户一策”原则自主选择发展种养产业。

同时,新化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与打造力度,新化红茶、新化黄精、白溪豆腐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出“天鹏茶叶、渠江薄片茶叶、紫金茶叶”3个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目前,新化的生态茶园面积已经发展到8.4万亩,2019年红茶产量2656吨,产值达到3.85亿元。其中,湖南紫金茶叶有限公司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带动奉家镇渠江源村及周边7个村298个贫困户、1075个贫困人口平稳增收。

在新化县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场“改穷貌、换穷业、拔穷根”的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同步打响。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新化坚持“六个统一、四近一建、1+3+X”模式,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住房风貌上,严格实施“统一规划选址、统一施工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设风貌、统一质量监理、统一建设招投标”的“六个统一”要求,有力保障了建设风貌的整体统一、建设质量的有效监管和后续帮扶管理的有效统筹。

在建设选址上,按照全县“四近一建”的整体思路,将集中安置点靠近“旅游景区、乡镇或行政村中心区域”,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易扶新村,为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多可能。

在建设模式上,探索推行了“1+3+X”建设模式(即采取1层门面+3层住宅+产业配套),制定出台了《新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门面经营管理暂行办法》,门面产生的租金收益10年内由搬迁群众享有。同时,统一简便装修,贫困群众拎包入住。

“1+3+X”建设模式,通过打造产住融合体,极大地增强了搬迁户安居乐业的信心,也多渠道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将确保每一名搬迁对象都有一项脱贫措施,每一个搬迁家庭都有一个固定就业岗位,每一个集中安置点都有2至3个新型经济体,切实增强搬迁群众“自我造血”能力,从根本上实现永续脱贫奔小康的搬迁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新化县共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096户3443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24个,建成房屋533栋、97万余平方米(其中门面11万余平方米),建设附属设施30余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7亿元。

2020年3月3日,经省政府批准,国家级贫困县新化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12%下降至0.7%。在这片曾经的化外之地、以农耕狩猎传承千年的贫瘠土地上,终于唱响了新时代的小康之歌。

文明实践:人人争做“上梅红”,“烂村”蜕变文明村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娄底市以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里面,也饱含了新化干群久久为功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活动的心血和汗水。从上梅街道的“上梅红”行动,到油溪桥村的“破旧立新”,无不是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新时代的文明实践赋予了古老的梅山文化更深刻的内涵。

又到一年岁末时,“上梅红”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活跃在上梅街道的各个角落,他们有的在进行交通疏导、有的在进行卫生清理、有的在调解矛盾纠纷、有的在入户宣讲医保政策、有的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新化县上梅街道总人口16万人,汇聚了县城60%以上的人口、40%以上的党员、50%以上的商贸物流企业,人员结构杂,流动人口多,治理难度大。考虑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立是推动“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该街道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托“上梅红”楼栋微治理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上梅红”文明实践所,依托网格成立相应网格支部,以楼栋、院落为基本单元,组建1名楼栋长带领3至5名志愿者为主体的“上梅红”志愿服务小分队,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楼栋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体系,使居民“不出家门口,找到办事人”。目前,“上梅红”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1399支,招募常态化志愿者6838名。根据实际初步厘定志愿者职责,即履行政策宣传学习、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处、关爱弱势群体、关心青少年成长、平安创建、交通秩序劝导、上传下达等八大职责。尤其是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群体,通过走访慰问和心理疏导,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化解了社会隐患。

上梅街道十字街社区的“好家风一条街”成为“上梅红”楼栋微治理的先进模式。在这条只有920米长、326户居民的青石板老街上,涌现出许多平凡而各具特色的“好家风”模范家庭。在“好家风一条街”,还有一位特别受人尊敬的老奶奶——94岁的吴素珍老人。她嫁入肖家70余年,共养育6个儿子,几十年秉承祖训、忠孝持家,丈夫去世后,仍继续紧紧抱着这个儿孙众多的大家庭。全家四世同堂共48人,其中党员9人,志愿者16人。2017年,街道授予她家“幸福之家”荣誉牌匾,并在她家正式挂牌成立“‘上梅红家风家教学习讲堂”。3年来,共接待慕名来访者近2万人次,其美好家风润物无声,影响颇广。

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地区,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加上耕地泥土薄,庄稼苗不粗、果不实,曾是出了名的穷村。乱丢乱扔、打架赌博、大办宴席,甚至向过路车辆收“买路钱”……油溪桥村一度被贴上了“烂村”的标签。

2007年,在外经商的彭育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逐步建立推行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推进村民自治,培育文明新风,激发发展新动能——油溪桥村一跃变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油溪桥村的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十分详细,奖惩分明。完成义务出工的加5分,为游客提供帮助的酌情加5至20分,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扣20分,燃放烟花爆竹的扣200分……在油溪桥村村民积分卡上,清楚列出加分细则42条、减分项目42项,大到村级事务、公益活动,小到随地乱扔垃圾、未圈养家畜家禽等,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村组干部每月按时对村民的生产建设、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进行督查登记,对好的现象及违反村规民约、不履行村民义务等行为,村委会召开评议会议并经核实后记入文明档案,并与奖罚措施相结合。

通過积分制管理,村民纷纷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73岁的村民苏术初说,“村里没有环卫工,人人都是保洁员;村里没有护林员,但10余年来种下30多万株果木,将绿化率提升至92.8%。”

通过积分制管理,油溪桥村有效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易旱易涝的石头山上绘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如今的油溪桥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农旅”深度融合之下,油溪桥村已建成产业基地30余处,是全国整村被纳入国家3A级景区第一村,2019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7万元。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新化梅山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新化三合汤
梅山武术:崇山峻岭间的古朴武学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新化县稻田害虫的消长及防控策略?
?新化县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现状及防控对策
戈新化:让农村变成吸引人才的“凤凰窝”
让青春在广阔的农村闪光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