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一首“佚诗”

2020-01-07 08:13姜红伟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群居顾城诗刊

姜红伟,1966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县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歌史学家、中国第一家民营诗歌纪念馆——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曾在《北京文学》《收获》《花城》等报刊发表《海子年谱》等有关八十年代诗歌史学研究文章200余篇,撰写有关八十年代诗歌史料书稿8部共300万字,出版诗歌史学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诗歌年代》(上下卷)。

在“朦胧诗人”群体中,我最喜欢的诗人是顾城。在20世纪80年代初学写诗的时候,顾城创作发表的《一代人》《远与近》等成百上千首精短、优美、清新、纯洁的诗歌对我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尤其是1985年冬天,他和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结伴来到我的家乡——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观光、采风之后,我对他的喜欢加深了一层。

尽管,顾城在1993年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告别了人世,但是我对他的印象、我对他的感情依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作为顾城的忠实粉丝,我对他的怀念,我对他的纪念,并没有停留在仅仅收藏他的书信、手稿,并没有局限在仅仅收藏他的诗集、诗歌全集,而是以与众不同的方式缅怀他。

这种与众不同喜爱顾城的方式,就是钩沉被《顾城诗全集》遗漏的他的“佚诗”。

然而,要想在浩如烟海的报刊杂志中发现顾城的“佚诗”谈何容易?简直比大海捞针、沙漠淘金难上加难!

俗话说得好:世上無难事,只怕有心人。而我,则非常幸运地成为了那个发现顾城“佚诗”的“有心人”。

2019年11月上旬,我和失联34年的恩师——原吉林省长春市文联《青年诗人》月刊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何鹰老师恢复了联系。由于我要撰写有关《青年诗人》创办历史的诗歌史料文章,何鹰老师将他珍藏多年的20余本《青年诗人》和《青年诗人》函授版快递给了我。11月30日那天,我在收到这些杂志中还看到一本名叫《播风》的诗歌刊物。

作为一个从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历史的研究者,我自认为见多识广。然而,当我看到这本《播风》的时候,说实话,我突然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我竟然从未耳闻过、目睹过这本诗刊!

带着惊喜同时带着疑惑,我翻开了这份期号为1983年第2期的《播风》诗刊,才了解了该刊创办的情况。

原来,这本32开本、90页码的铅印诗刊是由贵州省遵义地区文化局于1983年5月创办的内部发行诗歌刊物,由诗人、遵义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吴克明担任主编,青年诗人、遵义地区文化局干部李发模担任执行主编,青年诗歌作者董佳佳、杨培勇、余新生担任责任编辑。

打开这本遵义地区乃至贵州省新时期创办的第一本诗歌刊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刊栏目和作者阵容。在这期刊物上,共计设立了“遵义诗会来宾诗选”“叙事诗”“小学生诗页”“散文诗”“天南海北”“鼓点钟声牧歌”“赛歌台”“黔北诗家”等栏目,主要作者中,既有青年诗人北岛、顾城、杨炼、徐敬亚、王小妮、高伐林、骆耕野、李发模、魏志远、徐国静、谢烨、陈松叶、培贵、车美萍、黎正光、王建平、董佳佳、杨培勇、程宏、卜宗学等,又有中年诗人何鹰、黎焕颐、王野、田兵、寒星、崔笛扬、吴克明、唐大同等,共计70余名诗人。

其中,最吸引我目光、更引起我关注的则是第一个栏目“遵义诗会来宾诗选”。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栏目里,不但发表了北岛的《随想》、杨炼的《屈原二首》(《先知》《太阳》)、骆耕野的《晕船》、王小妮的《写在遵义》,而且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了顾城的诗作《城市的折光》(三首)。

那么,顾城的诗作为什么会发表在《播风》诗刊上呢?

此事说来话长。

那得先从贵州遵义举办“遵义诗会”这件事说起了。

1983年5月3日至9日,由贵州省遵义地区文化局主办的“遵义诗会”在遵义宾馆召开,光临诗会的来宾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昆明、重庆、哈尔滨、长春、西宁、拉萨、贵阳、武汉等地的诗人、诗歌编辑、诗歌评论家共40人,其中包括黎焕颐、雷抒雁、陈犀、孙静轩、韩作荣、廖公弦、白渔、陈满平、田兵、王野、寒星、陈松叶、北岛、杨炼、培贵、骆耕野、魏志远、车美萍、徐国静、王小妮、顾城、谢烨等。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贵州省内的诗人、诗作者,全部参会人员总计300余人。

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沂,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蹇先艾,著名诗人艾青、李瑛、公刘、雁翼、晏明、谢冕、杨匡汉、晓雪、李元洛、何西来,《诗刊》《星星》《人民文学》编辑部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等,共发来贺电、贺信100余封。

诗人黎焕颐、韩作荣、陈犀在开幕式上讲话。

诗会期间,黎焕颐、雷抒雁、陈犀、孙静轩、韩作荣、廖公弦、白渔、陈满平、顾城、王小妮等同志向代表们介绍了国内外诗歌界的状况,并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讲解了诗歌的继承与创作、继承与借鉴的关系,诗与生活、诗与哲理的关系,以及诗歌的民族风格、艺术个性、内部规律、外部特征等问题。

“遵义诗会”是20世纪80年代诗歌黄金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诗歌会议,其人数之多、阵容之强、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无论是在贵州当代诗歌史上还是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都堪称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诗歌事件,其价值、功绩足可以载入中国当代诗歌史册。

作为在中国诗坛有名气、有声誉、有影响的青年诗人之一,顾城携妻子谢烨一同应邀参加了这次“遵义诗会”,并以来宾的身份在这期《播风》诗刊开设的“遵义诗会来宾诗选”栏目上发表了题为《城市的折光》的三首诗歌,这三首诗歌分别是《群居》《想》《最初》。

作为顾城的忠实粉丝,更作为《顾城诗全集》这本上下卷煌煌巨著的忠实读者,应该说,我对顾城创作发表的诗歌作品基本是耳熟能详、了如指掌。然而,当我在阅读到顾城刊发在《播风》诗刊上的这三首诗歌中的第一首《群居》的时候,我的感觉却是十分陌生:不但题目是陌生的,而且诗句更是陌生的。这种陌生的感觉很快就引起了我的警觉和疑虑:顾城的这首《群居》莫非是被《顾城诗全集》遗漏了的“佚诗”?

大脑中产生“佚诗“意识之后,敏感的我迅速从书架上将我珍藏的那套《顾城诗全集》拿出来,一页一页地翻找着,一行一行地比对着。结果,翻来翻去,比来比去,居然没有查到《群居》这首诗的任何蛛丝马迹。

尽管,翻找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但是,翻找的目的却是令人惊喜的:哈哈哈,顾城的《群居》居然真的是被《顾城诗全集》遗漏的一首“佚诗“啊!

那么,顾城的这首《群居》是一首怎样的诗呢?下面,全诗抄录如下,敬请大家欣赏:

曲曲折折的

夕光

躲过楼群

落在地上

细长的姑娘

发卡闪亮

有多少衣裳

半干半濕

还有阴影里的

盼望

早熟的小灯

像金桔一样

下班了

车轮在唱

小心

那片磨损的碎砖

刚画出

孩子的想象

这首《群居》保持了顾城诗作原有的精练、跳跃、透明、纯粹的诗风,立意深远,诗句简短,意韵悠长,回味无穷,堪称是一首较有特色、较有魅力的小诗。即使在时近40年之后重读这首小诗,依然能感觉到清新的诗意迎面扑来,沁人心脾。

今年2月29日,为了了解顾城参加“遵义诗会”和在《播风》诗刊发表《群居》这首“佚诗”的来龙去脉,我对当年创办《播风》诗刊的执行主编、著名诗人李发模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从中了解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现将我们之间的对话抄录如下:

问:为什么要创办《播风》诗刊?

答:我喜爱诗歌,又因为叙事诗《呼声》荣获了“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人新诗奖(1979——1980年) ”。因此,当我提出要创办遵义地区乃至贵州省的第一份诗歌刊物《播风》时,我们单位的领导欣然同意并支持我办好这本诗刊。

问:“遵义诗会”是您策划的吗?

答:“遵义诗会”是由遵义地区文化局主办,地区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一些著名诗人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问:参加“遵义诗会”的青年诗人北岛、顾城、杨炼、王小妮等人是您邀请的吗?

答:参加“遵义诗会”的人员都是我邀请的。会上,北岛、顾城、杨炼、王小妮和一批国内重量级的老诗人的发言极为精彩。再往后,由于“遵义诗会”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吸引了刘海粟等著名书画家来遵。

问:顾城在《播风》诗刊第2期上刊登的诗歌《城市的折光》(《群居》《想》《最初》)是如何得来的?是他参加“遵义诗会”时带来的吗?还是他以前投稿来的?

答:是我向顾城约的稿。

问:请您谈谈对顾城的印象和对他诗歌的评价。

答:顾城为人平和、谦虚,从不张扬。诗作简朴灵动,常有妙语。

而在读完顾城这首“佚诗”《群居》之后,我对于在异国他乡的天堂上“离群索居”的顾城,心中的怀念便更加深了,心中的思念便更加浓了。

猜你喜欢
群居顾城诗刊
早期恐龙过着群居生活
喜欢群居的动物
喜欢群居的副栉(zhì))龙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雨后
麦 田
远和近
羞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