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教育课

2020-01-07 08:18杨浪浪
教育家 2020年45期
关键词:劳动学科技能

杨浪浪

重庆市人民小学开展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了,我们构建起了以“体验,开放,综合”为特色的EOC课程体系。从选修课入手研究,到今天强调依据国家教材内容,深化教法改革,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我们的课程改革进入了立足学科的跨学科、跨知识点综合性改革的新阶段。

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更新课程理念,开发、设计、执教了大量的优秀课例。以曹理红老师执教的劳动课为例,看似一堂做菜的劳动教育课,其中包含了数学、科学、人文、烹饪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去思考、体验和动手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EOC课程体系的特征,凸显了人民小学近年来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思考。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重新被提到和传统的德智体并列的高度。

从古到今,劳动教育一直延续。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劳动教育更加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从而逐渐生发出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劳动教育则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对人格品质、人格修养以及道德教化的价值。为此,甚至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将劳动教育与“修齐治平”结合的观点。

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技能的传授,还包括劳动素养的培养,甚至包括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劳动情感的熏陶。学习劳动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今,许多应该孩子们自己做的事在家里往往被家长以各种理由代劳,一旦离开家长,孩子们低下的自理能力暴露无遗。学生生活中如系鞋带,穿衣服,扫地,整理书桌……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也包含了很多最朴素的情感养成、价值观培养。

除了教授劳动技能,劳动素养的培养在劳动教育中同样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劳动素养对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只有在劳动素养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够显现出来。

从教育研究机构到各地各学校,对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如今正在成为热点。各种各样的学校劳动教育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组织学生从事农事劳动、工厂劳动、校园卫生劳动、家务劳动……你有你的切口,我有我的抓手。不可否认,这些内容的劳动我们学校也都在开展。然而我们的思考还在拓展,对学校教育而言,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课堂是学校主阵地,课程是核心竞争力”,真正扎实有效的劳动教育应该是落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落脚在每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

“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以及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等。可以看出,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无论是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上,还是劳动素养的提高上,都是必经之路。“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大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而不像过去那样是一项简单的活动。只有进了体系,才能摆上位置。”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说。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不仅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劳动教育也就不仅仅是狭隘的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拥有积极参与劳动的态度,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正确劳动素养形成的关键。这样的劳动教育才是完整的,才真正成了教育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小学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技能的传授上,必须加强劳动素养的培养。对学校而言,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劳动教育,特别是劳动素养的培养,扎扎实实渗透在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我们也正在把这一教学理念不断落实,在摸索中寻找最优路径。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劳动教育中劳动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可以得到很好体现。课本中,有大量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文章和诗篇,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到处都有劳动的印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用劳动用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的可贵精神。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经典诗句告诫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孩子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看法,会在语文课堂上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还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品与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是开展劳动教育最好的阵地。每一册《道德与法治》课本都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与劳动有关的内容。让孩子们从实践出发,树立劳动意识;体悟家庭责任,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建构社会责任感,增强道德修养;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素养。

数学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看重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的培养。现在,我们也在思考数学学科的劳动教育价值。数学本来就与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数学课涉及的劳动种类和场景极其丰富,是学生易于接受且熟悉的。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劳动问题,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学生思维的抽象水平,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灵活性,是我们数学课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除了语文数学学科,其他学科同样有很多劳动教育的体现。体育本身就是对身体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与劳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音乐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注重的是审美和对美的创造。中国历来就有诗舞乐由劳动创造的传统认识,音乐和美术中的很多创造本来就源于劳动生活,这两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非常有价值。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则是培养创造性劳动、创新型劳动的重要载体,将传统的劳动技能融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将带来劳动效率的提升、劳动精度的细化、劳动场景的智能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借助学科融合,扎根课堂教学,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变得常态化、具体化。我们不提倡为了贯彻劳动教育而在学科教学中另起炉灶,那样除了加重师生負担,也会脱离学科教学本来的科学规律。我们提倡在学科教学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和挖掘其中蕴含的,能够和劳动教育发生化合作用的学科教学知识点、学习点、生发点,从而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结构化、网络化、生态化。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重庆市政府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姜乃强

猜你喜欢
劳动学科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