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2020-01-07 18:24王磊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王磊

摘要:为确保国民对建筑物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需求,本文基于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意义,提出明确地位、结合信息技术、落实责任制、深化检测技术、确保施工进度和加强资金管理的构建路径,希望能发挥出监督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助推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质量检测技术

引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丰富了其对建筑场所的需求,除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外,还要满足其居住舒适度和个性化要求。为此,建筑企业应深化自身综合实力,由专业人员结合时代发展设计施工方案,推动建筑质量的规范化和宜居化,构建更为严格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为国民提供精神需求上的享受。

一、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意义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实际上由开发商和施工企业负责,但二者在工作中没有进行细化的职责分配,岗位重叠、缺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很难确保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發挥作用,阻碍建筑领域的良性发展。为此,在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前,应明确开发商、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五位一体”的重要性,深化各个单位的工作职能,并确保各个岗位由专人负责,一旦发生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对应负责人,严把建筑工程质量关,清理传统建筑领域中质量监督管理“乌烟瘴气”的氛围,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另外,在体系构建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基于大数据时代创新传统施工技术和监管技术,尽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深化无人操作领域,避免因为施工误操作而降低施工质量[1]。

二、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路径分析

(一)明确质量监督管理的地位

要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效果充分发挥,需要明确监督在施工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提升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检测中的地位,结合施工档案中已经存在的质量问题,预测未来施工中存在的隐患并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记录的隐患进行分析,针对性检测相应的施工项目,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监督效果。其次,定期组织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案例,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并基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检测手段的创新,在提升工作人员质量监督管理检测能力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质量监督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强制性标准,如果发现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该对其负责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保证社会公共利益。

(二)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制

质量监管责任制的建立为施工人员戴上了“紧箍咒”,一旦在施工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员,避免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但是,为事故落实负责人并不是监管责任制的主要工作,更重要的是实现各个部门间的工作配合,明确各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找准上下对接部门,为建筑施工质量监管效果提供保障。一方面,建筑单位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和追责机制。例如,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在公司例会上对其进行表彰,并于年底总结大会上给予500-3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激励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合作,借助政府职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管,杜绝监管过程中出现的腐败人情现象,确保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都做到公开透明,有效发挥质量监管系统的作用[2]。同时,建筑企业可以尝试使用网络监督,一改传统安排多人于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的方式,利用多台无人机和检测设备监控施工实际情况,在不影响现场施工的前提下,创新监督管理系统,提升监管水平。

(三)深化工程质量检测技术

建筑单位可从三个方面深化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第一,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抽检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关键内容,可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随机数字检测法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抽检结果的公开透明,避免人为操作影响实际结果,缩小检测结果误差,从而更好的开展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图1为利用仪器进行建筑施工质量检测。第二,利用大数据构建监管系统。大数据技术能够自主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全面获取开放商和建筑企业在施工监管中上传的管理数据,针对施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为后期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提供充足的数据依据。第三,结合多元化现代技术。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环节较多,如全部依靠人工完成,会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还会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浪费。为此,可结合大数据勘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释放人工压力,助推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系统化发展。

(四)确保施工进度有序进行

科学控制施工进度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效果,确保工程于规定时间内完工,避免为缩短工期降低施工质量的情况发生。在施工人员进场前,应该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做到不拖工、不旷工,确保施工现场严格执行预先指定的施工方案。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可抗因素需要调整施工设计方案,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商议,及时进行方案的改进,尽可能将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图1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示意图。

(五)加强施工资金成本的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涉及资金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管理、机械管理、人工管理,通过对各个因素的有效管理,可以在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消耗的资金成本,有助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原料管理的角度分析,应该在原料采购阶段,选择多家质量相似供货商,并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厂家,从根源上控制成本输出。从机械管理的角度分析,建筑企业需要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借助技术升级和维修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避免由于设备无法使用影响施工进度,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成本重新购买设备。从人工管理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资金消耗在财务管理中占据比重较大,事先需要全面掌握工作人员的施工水平,并针对其综合实力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通过人力资源的科学规划降低成本消耗。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需要结合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构建更加全面而完善的系统,确保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施工验收等方面都能在系统的监管下进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海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143.

[2]林畅.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J].河南建材,2019(05):133-134.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策略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技能创新的思考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技能创新的思考
建筑工程管理的技能创新的思考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技能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