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

2020-01-07 19:23邵丹婷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视真实性新闻报道

摘要:新闻的官方定义是“新闻报道反应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由此可见,强调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报道坚持真实的原因,从报道现状入手,探究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方法,借此引起电视媒体自身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视与思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

引言:当下国内外学者普遍将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归结于“新闻传播反应客观事实的准确度”。跨媒体融合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对舆论导向、媒体格局、文化传播方式都有着深远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开放,各种商务经营模式层出不穷,社会信息偏向于透明化,使得电视新闻媒体报道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少电视节目为获得市场份额,在进行电视新闻报道时,夸大新闻内容,轰炸式信息铺垫,观众们应接不暇,难免出现报道失真的情况。

一、电视新闻报道坚持真实的原因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本质,其讲究的是对事实负责、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也是践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也是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途径。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体是指在进行事件描述时不能参与个人情感及虚假信息,应按照案件本质进行报道,要做到从客观角度对时间进行中肯的陈述。一般来说,新闻是对近期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在满足时效性的同时,还要维持案件的真实性。若电视新闻是由报道者臆想出来的,即并没有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那它就只能称为小说或其它题材,失去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意义。

二、电视新闻报道失真现状及风险

首先,泛媒体的存在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急速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各家媒体为吸引眼球及阅读量,展开了头条大战。且收视群体的文化基础不同,对于电视新闻的内容解读意义也不同,造成一定危害。且最近还出现这样一种风气,部分电视频道为了赚取收视率,使用转播甚至转编社会新闻的方式,无法保证新闻真实性,对社会舆论产生一定影响。其次,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执行意识薄弱,忽视了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就当下而言,仍存在着新闻从业人员对于新闻报道认知错误的现象,认为其并不重要,造成因为某条失真新闻形成错误的社会舆论,严重影响电视频道发展及社会秩序。观众长期处在这种信息干扰环境下,逐渐丧失了对于信息内容真实性的判断能力,长此以往,人类道德体系崩溃,出现各种虚伪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没有实际营养的“心灵鸡汤”。部分电视新闻频道在进行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时,缺少对于问题发生原因的分析以及改进计划的跟踪反馈等,忽略了案件真实性的思考。最后,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体系混乱,缺少对于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审查环节。新闻报道作为一项具有时效性要求的工作,对于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有一定的要求,实际工作环节部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达标,缺乏对于社会案件的理性分析,丧失了公正报道的意义。

三、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方法

(一)维护新闻报道公正

新闻的根本意义在于将事件真相呈现出来,若报道内容不是对客观事件的阐述,而是掺杂报道者主观意愿的臆想与想象,那就不能称之为新闻。进行电视新闻报道很容易,难的是如何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判断内容的准确性,其是否反映了社会事件的本质。电视新闻报道是人们观察社会风气的窗口,也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所有报道元素,都要伴以相应的画面拍摄,在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约束下,传播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者要整合社会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在了解案件的本质后,经过理性判断其真实性,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做好下情上达,从而完成新闻报道的有机统一。

作为管理者,在进行电视新闻报道要把握好内容的真实性,明白真正优秀的电视新闻报道节目不仅要有唯美的新闻拍摄画面,其存在价值更取决于报道内容上的真实性,只有保证新闻的客观公正,才能发挥电视节目自身的影响力,成为推动社会积极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化网络高速发展阶段,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电视新闻报道被贴上“传统媒體”的标签,但这也为电视新闻报道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平台,各社交媒体软件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通过平台的信息创造分享实现用户群体增加,强化用户间的沟通交流。电视行为作为传统媒体,运行程序要求更为严格及规范,要求从案件拍摄到采访内容,再到后期剪辑,都要对其内容进行审核,维护新闻报道的公平、公正。电视新闻管理者应明白,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赖以存在的关键,而公信力也是电视新闻媒体在众多现代化新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一张“王牌”,将真实性始终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是电视传统媒体发展的主要路径[2]。

(二)重视道德法规应用

在原有的电视新闻报道制度体系下,媒体人员不重视新闻信息数据的真实性,缺乏完整性,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新时代背景下,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维护电视媒体人员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规范了新闻报道的工作流程,通过法律对电视新闻报道人员的工作方式进行了制约。通过规范报道者的工作方式,以及个人工作行为,完善了电视新闻报道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体系,为相关工作流程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支持,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可信度,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

“互联网+”时代下进行电视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报道者职业道德建设,发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有效结合。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真实性审查的规范化管理,发挥电视新闻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报道者在采访环节要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以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凸显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在后期报道及案件叙述环节,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明白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也承担着必须按照新闻真实性原则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三)调节舆论报道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电视新闻报道更偏向于内容生产,重点在于各个主题内容的创造。印刷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组成了传统新闻传播途径,不同的报道媒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新时代电视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媒体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要求新闻报道满足人们在休闲时间的娱乐需求的同时,更要考虑到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影响。

在进行电视新闻内容产生时,不仅要考虑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更要调节舆论报道模式,融洽报道内容与媒体传播的产品定位,发挥电视新闻传播模式的互动性,提高专业生产内容的效用意义。电视新闻媒体要清楚自身定位,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社会政府的看法,若只考虑新闻报道本身而忽略了新闻所带来的影响,那就失去了其指导意义。

(四)健全新闻报道体系

电视新闻报道体系的执行监督,能为有效执行媒体发展战略提供助力,但在实际报道工作中,案件真实性审核系统要求不够细化,没有考虑到社会实际情况,丧失了电视新闻媒体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监督的权威性,甚至随意更改报道内容,造成电视新闻报道内容失真等情况频繁出现。健全新闻报道体系,要求所有员工参与,保证全员落实,通过各种控制条例来规范日常操作行为。从内部环境的优化入手,形成良好的电视报道氛围,是保证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效果的提出,也是提高新闻真实性的有效手段。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建立有效的举报渠道,在日常工作中若群众发现节目报道失真等行为,可以进行举报。定期对新闻媒体人员职业道德的运行效果及管理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其管控效果,形成良好的新闻真实性报道体系[4]。

此外,电视新闻报道还要强调现场参与的真实性,重视案件发生现场的直播互动,帮助观众零距离了解事件发生详情。以某地方卫视《XX在身边》民生新闻节目为例,其作为一档县级电视新闻报道节目,记者总是在案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与案件当事人的直接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如某地房屋物业管理问题,记者在进行跟踪报道的同时找到当地负责部门,协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中记者不仅是新闻的报道者,更是直接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始末,并且在后续跟踪报道环节,帮助观众了解最新进展情况。这种电视新闻报道节目,能够为观众带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且案件发生地就在自己身边,有一定的代入感,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结论:在现代新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传统媒体,应强调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設,是实现电视新闻节目长治久安发展的基础。应进一步规范新闻报道要素的真实性,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始末等,铭记新闻报道的本质,理清事件发生脉络,不断提高报道者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形成现代化新闻报道体系,帮助群众了解事件的客观真相,从而发挥电视新闻报道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亚娜,贾勇宏.校园网络舆情焦点事件的形成机制、影响与处理——以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7):78-81.

[2]黄成元.融媒体时代县级传统电视新闻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突围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1):212-213.

[3]陶蕴伦.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J].记者摇篮,2020(08):111-112.

[4]何山.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思考[J].科技传播,2018,10(05):38-39.

作者简介:

邵丹婷(1988-)女,上海,汉,本科。

猜你喜欢
电视真实性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