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0-01-07 09:23史海亮
人物画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思政融合

史海亮

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一项内容。当代高校应不断研究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思想相融合的教学要求和路径,艺术设计专业更应发挥艺术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创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机制,使“美育”与“思政工作”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设计;教育;融合

美的艺术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真与善的形式表达,能引起人的愉悦心情。艺术设计作为人类造物和创新发展的一门实用艺术,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活动样式,还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作为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把美育融入高校的教育工作,“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培养出更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创作者

一、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理论政治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这一论述,明确每门课程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应有之意。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人才。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全人格养成意义重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突出高校艺术教育价值,丰富其实践内容,相关教育工作者尝试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艺术课程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品質的艺术人才。

二、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思路

艺术和道德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精神本源,两者的内在有着必然的同一性。从美学的角度来看,道德性与审美性关系到美和善的两个方面的定义,它标明了生命美学的发展方向;从审美的角度来诠释,把生命中善和美、自由和德性的特质提炼出来,让审美的人充分享受生命的幸福和自由,同时充分拓展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美育和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两大任务,在目标指向上都是美化人的心灵,在实践内容上都是美化人的言行,最终在教育效果上都是美化人的生活。因而,两者具有逻辑的共通性:立德树人、审美育人。艺术教育的根本是正确审美。审美是道德的前提,道德是审美的目的,将道德与审美合二为一,这样既未背离本质,又遵循了教育自身的规律。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个人主义的膨胀使其社会根基弱化,走上了利已主义的道路,缺乏理想,精神空虚,有回避崇高意志低沉等现象。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就目前国内高校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立足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而缺失专业课和思政的结合,忽视了学生审美意识、心性、价值观和实践力的培养,影响了他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塑造学生成熟人格、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教育能够树立有效而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积极适应大学的生活。

(二)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丰富了课堂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又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蕴涵着艺术家对社会的理解、认识、评价和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使欣赏者从中受到启迪和

教育。当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高度的统一,课堂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实现了教育的完整性。有助于大学生发展出积极健康的人格,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达成审美与理念、道德性与目标性的统一。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把美好价值观培育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

艺术教育不光要教授学生绘画的基本技巧,还要为学生讲述艺术的发展史,如讲述中国的服饰文化,进而使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愿意投身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活动,这便是认同成就。这样的教育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艺术绘画课堂中,授课老师要启发学生利用画作进行自我表达和解释,比如:老师让大家相互谈谈画画时的情绪和感受。把绘画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本质上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内心情感得到释放,有助于学生将潜意识中压抑的感情呈现出来。每一副画作都是参与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在呈现,即一方面有可能因为自身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与体会与之产生碰撞而生出共鸣,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自身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与体会与之存在差异而产生感悟,每个个体在参与中会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因此,绘画艺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个体对自我进行教育的过程,只要加以引导就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进而规范其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

(二)在教育中注重代入更多的高雅艺术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美育健康发展,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在全国高校联合推出了以高校学生为受众,普及艺术教育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艺术专业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高雅艺术的熏陶,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审视人类文明,对学生拓展文化视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教育部曾发出《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文化素质教育。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把握、理解、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人文素养。

(三)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就是针对某种共同的目标,在团队中体现出的一种符合团队成员理想的、大家认同感很强的思维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共塑团队精神,就是每个团队成员都要培育团队所具有的某种思维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团队成员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在整个工作中保持一致、协调,每一个人都能处理好出现的问题,每一个人做的事情都对团队的目标有意义、有价值。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艺术团体,依靠的是对艺术的满腔热情而凝聚,在凝聚力建设中有计划地融入一些诚信和责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艺术理论教学中,可以布置团队任务,如设置一个设计专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在搜集资料、制作PPT、上台演讲上进行分工,成绩上给团队整体评分,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只有具备依靠团队的合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意识,使之同心同德,舍个人小我而顾集体大局。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专业教师的审美修养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从事的艺术教育工作水平的优劣。艺术专业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审美理想、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知觉。只有达到如此审美境界,才能真正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自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因此作为教育者要自己首先明道、信道,高校艺术教师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自身社会主流价值观、美的价值观的学习和培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主动承担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跟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科研合作,尤其是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交流学习,有利于增强思政和价值观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不断总结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摸索艺术育人的路径。

总结

习近平强调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抒写,提出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首推文艺。人类智慧最高形式的体现就是艺术创造,艺术教育的要实现真正的目要促使人们对知识技能进行转化,转化成促进个体成长的生存智慧和艺术能力。艺术和人内心情感的连接是直接而又内敛的。每一艺术都有其社会基础,都存在一种文化之中。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中,在目标指向上都是美化人的心灵,在实践内容上都是美化人的言行,最终在教育效果上都是美化人的生活。因而,兩者具有逻辑的共通性:立德树人、审美育人。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类审美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可将两者有机统一,两者可在艺术创意实践教育中产生良性互合的共鸣效应。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课程思政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