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

2020-01-07 09:23何静娴李启月
人物画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展览大众文化大学生

何静娴 李启月

摘 要:大众文化,总是被认为是与艺术美学相对立的两个极端,中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学院派”看来,大众文化过于“接地气”,缺乏“高级感”;对于大众文化的受众来说,艺术美学又总在“端着”,简洁的展览,空旷的美术馆等。作为接收新鲜事物最快的大学生链接高校与社会,艺术与大众的缩影,承接这两个看似遥远的美学概念似乎成了他们无形的责任。大众美学与艺术美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要如何去弱化这些既定印象......

关键词:艺术美学;大众文化;大学生;展览

一、美学的概念与意义

美学常常被认作是哲学的分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他称美学为“研究感性的认识”,也称作“感性学”。

美学作为一个名词,它是一门学科,专门用来研究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这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审美主体是“人”,审美对象即世界万物万象。在这个定义中,美学是人类的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一项精神文化活动。美学作为一个动词,他是一个“一般现在时”即“进行美的学习”。美的学习有门槛吗?有年龄、性别、学历、地域等的限制吗?很显然是没有的。任何一个主体,对于美的认知,都是需要在自己主动或不自觉地接受美的教育时得结论,没有标准或统一答案。

这么看来,美学不管是作为名词“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还是动词“进行美的学习”都是开放的,这也是美学存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二、高校美学教育现状及大众文化的冲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大力推广美学教育,从国家开始颁布相关政策开始,大众也提高了在高校中建立美学课程的必要性。通过美学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形成健康的美的理解,从而感知美的意义。美学课程的设置绝不仅限于教师三尺讲台的讲授,更是户外自然地熏陶与人为的美学课程——艺术展览。

美学课程的设置在在大学推广有很多不可见的困难。大学生是接收新鲜事物相对较快的一群人,摇摆在学校与社会边缘的大学生人群,往往受到更多大众文化的“侵袭”而非艺术美学的“熏陶”。流行歌曲、流行影视作品、流量明星、流行发型与穿搭等等无一不在对正统美学课程发起冲击。显然,对于这些文化的接收比在课堂上听老师充满逻辑性的授课,学生的思路要简单的多,带给个体的感官刺激也要更大。课堂上看似枯燥的理论框架自然是敌不过影视作品、游戏等五感强烈的冲击。大学生极易在这其中摇摆不定,无法树立巩固正确健康的美学观念。

三、策展工作对美学的提高与发展

由于大众文化自身的通俗性,它在传播迅猛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的扩张,大众文化通过感性的刺激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的审美判断,即便看起来大众文化和艺术美学二者都是感性的化身,但二者也存在不同。大众文化往往忽略传播内容的理性,过多关注于如何提高大众对其关注度、盲目追求爆炸性信息对个体感官的刺激。劲爆的话题、具有超强冲击力的图片,无一不试图每时每刻占据头版头条,将自己的信息最大化的暴露在大众面前,娱乐杂志上获得的刺激可以短暂性的给受众以强烈的感官沖击,却无法真正形成养分,无法使人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大众文化过于媚俗性和娱乐性削减了大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艺术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是艺术作品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展览的策划是艺术发展的社会印记,需要专业的策展人士进行展览设计、安排、布置、进行统筹规划,才能更好地彰显艺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策展人的诞生源于策展的需要。策展这个词用在展览领域,意为收藏管理、组织和维护艺术品的行为。策展人通过对展览空间的管理去设计艺术作品的摆放,从而提升艺术品的传播意义。因此,策展人也被看做是艺术作品的第二艺术家。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展览也新增了AR视觉、味道、感受等的多维结合。正是由于充满心思的参展作品及展览形式,策展也越来越成为艺术展览的关键一环,成为艺术品面向大众的关键点所在。大多美术馆、艺术馆背后都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也让策展人在展览布置时大大减少对于金钱的后顾之忧,在没有金钱的困扰下,如何将一个艺术展览更高效的走入大众文化,增加社会影响力,推广艺术品的同时增强艺术展馆的知名度,宣传赞助者或赞助商等等一系列社会操作成了策展的重点所在。似乎只有保证了在一个艺术展览上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讨论艺术品本身的意义与价值,那在此基础上呈现的展览效果,一定是或多或少的带有金钱味道的烟火气的。

像这样一出生就伴随着烟火气的艺术展览能够做好扮演链接大众文化与艺术美学的角色吗?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在艺术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既成事实下,社会经济环境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也大大加深。

四、艺术美学与大众文化两者关系

艺术美学和大众文化两者在相互影响的同时相互制约,一方面艺术美学会受到大众审美的制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让艺术的个性化更加符合大众的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带来的大众审美也反作用于艺术美学,大众审美的娱乐性、快速性、多变性也不断充斥着设计美学,必然也会影响大众的心理变化,使大众元素加入艺术展览等形式中,在艺术美学中投射出大众审美。

两对概念犹如哲学关系一般对立统一,大众文化对艺术美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艺术美学又在学术高度不断牵引着大众文化向前发展,二者交织着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王春法,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几点思考,[J], 中国知网,2020

[2]姚珊珊,策展的内在逻辑 ----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内在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2017

作者简介:

何静娴(1993—)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在读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猜你喜欢
展览大众文化大学生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