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引入研究

2020-01-07 22:11徐光达刘洋
人物画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人文关怀

徐光达 刘洋

摘 要:随着经济化增长,城镇化急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开始急剧增多,城市发展也在不断扩充,同时对环境的过度开采,造成现今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季节的天气变化,导致不同的城市灾难。在城市布局中提出海绵体城市建设,既能起到完整与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能达到最优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关键词:海洋城市;人文关怀;海绵体城市;城市建设

从个人对城市环境中的需求出发,思考个人对城市的需求主要有:空间需求、视觉需求与人文素养需求。从而去完善规划学科对人文关怀的缺失,也能够让城市演义的同时更加的尊重人文的重要性,使其在规划领域得以延续其和平发展之形态变迁,其同时也完善了规划学科的理论需求。对城市演义中的人文规划有较强的导向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群居环境,从而提升城市人的幸福感,有利于保护民俗文化与城市方言,同时完善规划学科的理论依据。

一、问题提出

城市布局是城市建设改造的重要环节,需要从城市人文、政治、经济、人口、占地面积、生活习惯等等一系列城市元素思考城市布局,所以城市建设布局的根本需要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入手,上至哲学、社会学,下至日常生活习惯。城市功能指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发挥的效用,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提。然而,针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提出海绵体城市的打造与布局,促进城市建设的生态文明良性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路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地域演化的过程中,气候的变更也从未止步。英国的工业革命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给生态也带来了破壞,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强降雨、特大洪水、冰雹雷暴、酷热等气候异常现象发生的次数一年要胜一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只是个人问题,是城市建设策略问题,甚至已经上升到全球建设策略问题,改变才是生态发展的出路,只有重视城市布局的改变,才能延续生态的发展。

南昌夏天已经连续多年有着“四大火炉”之称号,而且根据分析,南昌夏天的温度一年比一年更高,这样的生态问题值得深度思考,生态环境的失衡形成了南昌不稳定的天气变化。2019年7月4日,一场大暴雨让南昌多地开启了看海的模式(见图1),形成了城市看“海”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城市布局有着紧密的联系。南昌一系列的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密不可分,以南昌老城区改造为例,产生生态环境变化原因有两点:第一,城市传统布局的密集化,密集的居住环境导致绿化环境的缺失;第二,城市快速化建设,南昌老城区的快速化城市建设,导致了一些生态环境的破坏,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城市建设布局中的改变。

(二)社会环境问题

聚落是指人类聚居和生活在一起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以群居是人生来就有的社会活动。“或久天害,稍微室宅,遂成聚落”。这也是聚落的开始,然而城市的构成也是由不同的聚落关系而形成的。对于城市的理解是,城是指城郊,是聚落的聚集地,市是指市场,是由人与人之间交易所产生的场所,所以城市是由人与人之间聚集地,产生的社会环境问题,也是人、社会、环境三者之间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博尔诺夫说:人在本质上是居住者,人在居住环境中的互动塑造了社区性,而社区生活圈是社区内居民以住所为中心点,进行休闲、通行、就学和社会交往等日常活动的最小空间范围。人是组成社区聚落的组成部分,社区是城市构成单位,在城市生活中,“圈子文化”是现在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样文化因素产生了许多的城市问题,如,人与城市建设问题,人与城市资源问题,人与城市环境问题。海绵体城市理念是有针对性的城市环境问题所提出的,降低城市环境问题,从而缓解社会环境问题,同时构建“有机城市”的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海绵体城市的相关概念

斯考特·斯蓝尼《海绵城市基础设施:雨洪管理手册》一书中通过杰出的案例介绍不同国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思维。这些设计不仅致力于解决城市发展中雨洪问题,以达到营造可持续城市环境的目的,为人们打造漂亮的、便于使用的、与当代生活方式相配的空间,从而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赋予城市更多环境、经济、社会价值。关于海绵体城市的建设在国外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法国、德国、日本研究城市排水问题,陆续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模范。

(一)海绵体城市的概念界定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在应对天气变化带来的雨水灾害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城市排水问题等方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过滤和溪水翻吸水三种特效,又叫“水群性城市”,同时,国际通用术语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面对城市环境、交通等多方面的城市问题,海绵体城市布局可以利用“过滤”的特性对城市污水进行自我处理,在暴雨来袭时,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自我的吸水、蓄水,在酷热时,亦能自我释放水汽,调节温度变化,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已达到城市良性的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协调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建设当中营造海绵城市的设想,既能将从前落后的高强度、粗旷式的城市开发理念,转变成为以人为本的新型开发理念,又能解决城市建设中因水而带来的困惑,延续城市生态和谐发展,海绵城市的布局核心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合理控制城市与水问题,采用良性的循环系统控制生态和谐发展,就地解决雨水的消纳和吸收利用,在酷热干旱时,释放雨水,保持生态和谐。

(二)海绵体城市布局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也越来越频繁,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环境,坚决避免“先推翻后新建”、“先开发后保护”等错误策略,应坚持自然、社会、城市三者和谐发展。海绵体城市布局应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开发策略,充分发挥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实现水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体城市布局要求主要有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等相关要求。建立水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可持续水循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构建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海绵体城市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环境布局不同的城市规划建设。海绵体城市建设属于城市规划,属于上层建设,其建设无论是从技术上、管理上还是经济上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海绵体城市的布局离不开统筹规划的要求。

(三)海绵体城市布局策略

海绵体城市的布局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水生态系统建设,在处理水系统问题上始终采用“渗、蓄、滞、净、用、排”的六字实施策略(见图2),“渗”就是渗透,建立好渗透的土壤;蓄就是蓄积,在城市布局中,护城河的建立就是很好蓄积说明;“滞”就是滞留,滞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水汇集至一起时降低其流势,利用滞挣来的时间换取空间上的水流疏通;“净”顾名思义就是净化,水经过土壤净化形成可循环用水,“用”指的是循环使用,“排”即排水,合理排水既能缓解水带来的灾难,又能调节气候,形成水系统中循环生态。海绵体城市的构建建立在文字策略之中,建立以水循环的生态环境,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理念的建设思维顺利转型。

三、海绵体城市布局的价值分析

通过对海绵体城市布局探索与研究,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對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运用价值,其主要体现生态、经济和审美三个方面,这也对城市布局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同时研究海绵体城市对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生态价值

现代城市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气温上升和城市内涝的危机,而海绵体城市布局可以缓解城市雨水问题,提升城市排捞效益,改善城市空气品质,实现区域滞尘目标,同时也可以维护城市水文特征,形成以水体循环的生态城市空间,构建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城市。

(二)经济价值

城市环境问题改变,导致城市经济的发展。其发展有三,第一,释放城市中心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第二,维持文化圈的建设,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第三,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立生态和谐体系,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化调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

(三)审美价值

海绵体城市布局的营造需要统一的策略,倡导协调统一的审美价值,城市建设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海绵体城市构建也是追求以人为本的审美价值,城市规划建立了经济、科学之上,所有海绵体城市的形成也不开崇尚科学引导的审美价值,海绵体城市布局不仅解决了城市生态问题,更多是在满足人们审美感受的基础上释放出更多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建设设计中的多重价值。

结束语:海绵体城市布局探索与研究,从城市问题的提出到对城市海绵体的认识到营建的设计思想,最后到价值分析。通过对海绵体城市布局的探索与解读,归纳海绵体城市布局对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推动。通过对设计原则、思路以及构想,提出海绵体城市布局的设计策略,通过其产生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分析城市海绵体塑造的运用价值。拓宽海绵体城市建设探索与运用延续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藻.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开发探讨[J].福建建材.2019.4

[2]侯学钢,彭雨德.上海城市功能转变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规划.1997

[3]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衡水湖片区美丽乡村规划[Z].2015.

[4]李萌.基于居住行为需求特征“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策研究[J].社会规划学刊.2017.1

[5]孙道胜.柴彦成.城市社区生活圈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以北京市清河街道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

[6]徐霞.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商业步行街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本文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计划项目“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引入研究”成果(编号:2019XJYB005),主持人:徐光达。

作者简介:

徐光达(1989-),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助教,教学秘书,硕士。

刘 洋(1991-),汉族,江西兴国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团委副书记,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人文关怀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